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70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211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51.
澳大利亚矿山酸性废水的管理与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矿山含酸废弃物及酸性废水的管理与处理方法 ,将为我国的矿山环境保护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2.
微碱解-厌氧水解-SBR好氧生化法处理有机磷农药废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微碱解——厌氧水解——SBR好氧生化法处理有机磷农药废水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和处理效果。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结果:废水COD去除率平均为90.1%,BOD5去除率平均为94.2%,TP去除率平均为84.9%。  相似文献   
153.
离子液体[C8mim]Br对不同日龄大型溞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大型溞(Daphnia magna)对离子液体[C8mim]Br的耐受性,为离子液体的生态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离子液体 [C8mim]Br对1、3、5、7、11日龄大型溞毒性效应及其所产幼溞的死亡率.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日龄的大型溞对[C8mim]Br敏感性不同,其中1日龄和3日龄的幼溞敏感性最高,而5日龄和7日龄大型溞敏感性最低,怀卵期11日龄大型溞对[C8mim]Br的敏感性再次提高.置于急性处理质量浓度的[C8mim]Br中,11日龄大型溞所产幼溞死亡率随着[C8mim]Br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至48 h最高浓度处理组幼溞的死亡率高达95%.试验结果表明可采用1日龄和3日龄的幼溞用于评价离子液体的毒性.  相似文献   
154.
鉴于中小城市及县乡级医院不具备单独处理医疗废物的条件,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介绍了FSL型热解焚烧炉对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的工作原理,对其焚烧医疗废物产生的主要废气污染物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FSL型热解焚烧炉废气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现行环保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5.
传统的张承地区脱贫政策和生态政策在各自发挥一定作用后,开始出现了碰撞和矛盾,困扰了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必要改变传统观念和生产模式,从生态产品理论和政策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56.
周睿  秦超  任何军  赵妍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6):2734-2743
以深圳市水源地周边三种不同类型土壤(赤红壤、红壤、水稻田土)为研究对象,选择具有较高环境含量且毒性较强的Zn、Pb、As为目标,探究其在三种土壤剖面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A、B和C层)中的分布特征及赋存形态,同时分析重金属含量、赋存形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并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潜在迁移指数法从重金属全量和赋存形态两个角度对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水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Zn、Pb、As在三类土壤各层中含量较高,但均低于当地土壤环境质量背景值,重金属含量受当地土壤成岩母质影响较大.形态分析表明三种重金属在三类土壤中均以残渣态为主,但红壤中可还原态Pb含量较高,在低pH时易转化为弱酸可溶态,而后释放并迁移.相关性分析表明Zn、Pb的全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还原态Zn与pH呈显著正相关,Pb和As的弱酸可溶态与可还原态显著正相关,黏粒和粉粒含量对Pb和As的形态分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三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级别均为轻微,对水源地安全潜在生态风险影响较小;重金属迁移能力大小在不同土类中依次为红壤土>赤红壤>水稻田土,元素本身迁移能力强弱依次为Zn>As>Pb;赤红壤和水稻田土A层Zn迁移能力最强,B层As最强,C层Zn、Pb、As均较弱;红壤中A层迁移能力Zn最强,B层Zn、Pb、As均较强,C层Zn、Pb、As均较弱.  相似文献   
157.
文章以碳纳米管为基质负载磁性介质铁酸钴,再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C_(16))修饰合成了磁性纳米复合材料(CNTs@CoFe_2O_4-C_(16))。运用SEM、TEM、VSM、FTIR等技术对材料进行表征以确定合成材料的表面结构、功能基团和磁性特点等。采用批处理实验模式,考察不同的操作条件对复合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用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模型模拟吸附过程。结果表明,磁性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对孔雀石绿和甲基蓝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9.7%和84.8%。此外,CNTs@CoFe_2O_4-C_(16)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方程,动力学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58.
1-萘酚是多环芳烃降解过程中极易积累的典型含氧多环芳烃,其难降解、毒性大,直接影响多环芳烃污染环境的修复效果.为探究微生物联合代谢1-萘酚的特性,以前期从含氧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分离出的两种共生菌株——成晶节杆菌NT16和芽孢杆菌NG16为受试菌株,结合HPLC、TOC、GC-MS等测定方法进行降解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NT16菌和NG16菌均能以1-萘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两种菌株联合代谢比NT16菌、NG16菌单独降解1-萘酚的生长量分别高2.758×10~9 cfu·mL~(-1)和1.4×10~9 cfu·mL~(-1),对1-萘酚的降解率可提高20%,使体系中TOC值加速降低.NT16菌和NG16菌联合代谢1-萘酚可按照两个途径进行,其一,1-萘酚羟化后开环,进入邻苯二甲酸代谢途径.NT16菌更易进入该途径,而NG16菌则不易通过该途径降解1-萘酚;其二,1-萘酚羟化后开环,进入苯丙酸代谢途径.NG16菌迅速将1-萘酚降解为对羟基苯乙酸,其在降解体系中积累,NT16菌无法高效降解1-萘酚却能够降解对羟基苯乙酸至较短烷基链的小分子化合物.该研究结果将为含氧多环芳烃污染环境实际修复中微生物群落协同作用降解污染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9.
安全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中,没有安全就没有工程质量.通过实践认识阐述工程建设监理工作中的安全控制.  相似文献   
160.
由华东工学院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QTR防爆机器人1987年10月23日在南京通过国家机械委员会主持的鉴定。 鉴定会认为,这台机器人的防爆性和经济实用性均达到较高水平,在防爆措施上有创新。适用于最危险、最敏感的起爆药搬运。为保障火工化工安全生产以及生产自动化展示了良好的前景。我国首次研制成功防爆机器人@光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