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42篇
安全科学   158篇
废物处理   35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464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70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松花江水系江水中全氟辛烷磺酸和全氟辛酸污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阐明松花江江水中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的污染现状,以及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事件对松花江江水和哈尔滨市内饮用水中PFOS、PFOA浓度的影响,于2005-10-12至2005-10-16间采集嫩江吉林大安江段、第二松花江吉林扶余江段、第一松花江黑龙江肇源江段及哈尔滨江段江水样品共22份.在吉林石化爆炸事件后,于2005-11-24至2005-11-28间每日定时在固定地点采集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江水样品;于2005-11-23和2005-11-28分别采集哈尔滨市内饮用水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机法(HPLC/MS)检测样品中PFOS和PFOA.结果表明,松花江水体中普遍存在PFOS、PFOA污染.全部江水样品中PFOS和PFOA浓度范围分别为0.06~8.04ng·L-1和0.02~2.68 ng·L-1,几何平均值分别为1.214 ng·L-1和0.166 ng·L-1.松花江上游江段水中PFOS、PFOA浓度明显低于下游.流经哈尔滨市区时江水中PFOS和PFOA浓度逐渐升高.2005-11-26江水中PFOS浓度水平比2005-11-24江水浓度水平高5.8倍,而PFOA浓度未见变化.哈尔滨市内饮用水PFOS、PFOA平均浓度在2005-11-23停水前和2005-11-28恢复供水后未见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松花江水体中普遍存在PFOS、PFOA污染;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件后暂时性升高松花江江水中PFOS浓度,但未对哈尔滨市内饮用水中PFOS、PFOA的浓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52.
<正>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是在连续收集历史和实时数据的基础上,监测和分析自然灾害现状、发展趋势和未来风险,对业已开始、正在发展或即将发生的灾害影响发出警报,是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前瞻性工作。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中央和地方层面开展了监测预警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系统开发、业务服务等工作。2018年10月10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指出,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  相似文献   
753.
欧盟以水框架指令为核心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流域管理体系,主要体现为目标、对象、管理、方法和措施等方面的综合和协调统筹,体现了生态系统化管理思想。为此,在长江大保护过程中应借鉴欧洲流域综合管理经验,建立健全流域管理法律体系,做好流域保护顶层设计和路线图,建立健全流域综合管理的议事协商机制,以生态系统化管理思想,强化综合措施,促进流域水质、水量和水生态全面改善。  相似文献   
754.
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管控期间是一次典型的极限减排情景,是研究管控措施对大气颗粒物影响的重要机会.本研究于2020年1月16~31日利用在线观测仪器对郑州市PM2.5进行观测,分别探究管控前(2020年1月16~23日)与管控期间(2020年1月24~31日)PM2.5浓度、粒径分布、化学组分、来源解析和传输影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较于管控前,管控期间郑州市大气PM2.5浓度下降4.8%.粒径分布特征表明,管控期间0.06~1.6μm的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数浓度下降显著. PM2.5组分特征表明,SO42-、 NO-3和NH+4等二次无机离子是PM2.5中占比最大的组分,管控期间NO-3浓度的下降对PM2.5的下降有显著贡献.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解析PM  相似文献   
755.
采集滇池流域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样品,进行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DOC)的静态解吸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时间下溶入水相的COD量,探究不同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下DOC的流失特性,从而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滇池流域面源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类型土壤中DOC的溶出平衡时间为壤土>粘土>粘壤土,其中退耕区(粘壤土>粘土>壤土)、大棚(粘土>粘壤土=壤土)土壤不符合该规律,溶出平衡时间基本为1.5~2.5h;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下,DOC的溶出率为1.00%~2.75%,同一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类型土壤中DOC的溶出率存在一定差别,这是由于不同类型的土壤中砂粒、粉粒、粘粒的含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756.
尾矿坝在运行过程中,堆积尾矿处于干湿交替环境,进行稳定性分析需要确定其抗剪强度和渗透系数。直接测量上述参数存在价格昂贵、耗时等缺点,而土水特征曲线是研究土的非饱和特性的重要工具。针对典型的尾矿材料,分别进行不同干密度尾矿样的脱水试验,测量不同吸力下尾矿样的含水量。在此基础上,整理得到不同干密度下尾矿样的土水特征曲线,采用Gardner模型对其进行拟合,得到考虑干密度影响的尾矿材料土水特征曲线模型。最后,将其应用于尾矿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中,探求基质吸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尾矿材料的力学特性以及非饱和尾矿坝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57.
2015年,世界工业发展区域差异化明显,发达经济体工业生产复苏势头有所增强,新兴经济体工业继续深化调整。面对世界工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变化,我国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努力营造工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我国工业实现由大变强。2014年全球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呈持续复苏增长态势,世界工业发展进入低速增长的新阶段。发达国家经济体工业生产呈现复苏态势,新兴国家经济体工业生产增速明显放缓。展望2015年,全球经济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但是总体形势趋于平稳。世界  相似文献   
758.
就不同粒径及微观构造的氧化剂盐粒子制备的沥青固化物的氧化还原反应特性用高感度量热仪(C80微量量热仅)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氧化剂盐粒子的微观构造基本相同时,随粒径的减小,制作的沥青固化物的反应开始温度向低温方向偏移,低温领域的发热量增大.当粒径的大小及其分布基本相同时,沥青固化物的氧化还原反应特性随粒子的微观构造的不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由针状结晶构成的多孔状粒子制成的沥青固化物的反应开始温度低、低温领域的发热量较大.  相似文献   
759.
滇黔桂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干旱频繁,研究植被对干旱的响应机制对区域水资源的管理调控和干旱综合应对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滇黔桂地区1982~2015年的GIMMS NDVI数据和多时间尺度(1/3/6/9/12/24个月)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SPEI)数据,运用趋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研究植被变化及其对气象干旱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982~2015年滇黔桂地区年际及季节NDVI增加趋势显著,岩溶区NDVI增长速率高于非岩溶区;岩溶区植被改善状况显著,但空间分布上具有差异性。年际NDVI对6种时间尺度SPEI的最大相关系数以正相关为主,绝大部分地区NDVI对SPEI-1和SPEI-3响应比较敏感,岩溶区尤为显著。季节NDVI与6种时间尺度SPEI的最大相关系数均以正相关占主导,且响应时间存在季节差异。生长季NDVI与6种时间尺度SPEI的最大相关系以正相关为主,随着SPEI时间尺度的推移最大相关系数呈正相关的区域呈减少趋势,表明NDVI对短时间尺度SPEI响应比较敏感;不同植被类型对6种时...  相似文献   
760.
季节变化与植物生长状况直接影响人工湿地污染物净化效果。对两个人工湿地的芦苇、风车草、旱伞竹、美人蕉、香蒲、菖蒲及姜花生长状况(株高、冠幅、分蘖、底径)、地上部分生物量等植物生长状况数据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观测与记录,同期对人工湿地、各工艺段的进水及出水进行了采样及监测。研究表明,湿地植物对污染物的迁移能力直接关系到湿地系统的运行效果,这种迁移能力与植物生长量、污染物蓄积能力和生物量的生产速度有关,同时,影响植物生长量的因素又都会影响植物对污染物的同化和迁移。在春季和夏季,植物生长迅速,TN、NH3-N去除率保持在60%左右,TP、COD去除率保持在50%左右。在秋季和冬季,植物逐渐衰败及死亡,TN、NH3-N、COD去除率仅为4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