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285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化肥不合理施用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亟待治理,实践表明,绿色、高效、环保、优质的新型肥料是促进化肥减施增效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新型肥料为例,通过对肥料生产企业的实地调研,从肥料生产环节识别化肥减施增效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新型肥料在生产环节面临供给成本高、需求不足的困境,其主要原因是:新型肥料生产工序复杂,环保设施增加成本;按照国家产业目录,企业性质统一划分为化工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新型肥料品种层出不穷,标准落后不匹配;新型肥料产品推广服务成本高。另外,政府低价招标有机肥,弊病丛生,扰乱正常市场秩序,降低企业生产优质新型肥料的积极性。为此本文建议,一方面应降低新型肥料生产和流通成本,另一方面应加强新型肥料宣传推广。  相似文献   
232.
为了研究高温条件下初始p H对厌氧发酵进程的影响,以猪粪、玉米秸秆为发酵原料,设置3种比例(干物质质量比30∶70、50∶50、70∶30)下6个水平(6.0、6.5、7.0、7.5、8.0的初始p H值以及一个不调控初始p H的处理作为对照)进行批次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初始p H值和物料配比都会显著影响厌氧发酵过程的启动时间和甲烷产量.当初始p H值为7.0时,VS降解率趋于稳定.COD去除率随着粪便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高温猪粪玉米秸秆混合发酵最佳挥发性脂肪酸(VFA)/碱度比值范围为0.05~0.3;猪粪可以作为一种缓冲材料,适量添加可增大消化系统的缓冲能力.通过建模优化,预测出当初始p H值为6.95、猪粪/玉米秆为70∶30时,可得到每克挥发性固体最大理论单位甲烷产量169.22 m L·g-1.  相似文献   
233.
一株穗花狐尾藻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磷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组织表面消毒、切面培养和共生培养的方法从健康的穗花狐尾藻植株体内分离获得了一株具有较强溶磷能力的内生菌,系统发育分析和VITEK 2系统鉴定结果表明,内生菌与沙雷氏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因此,命名为Serratia sp.SP5.纯培养实验表明,菌株SP5通过产生酸性物质溶磷,在培养96 h后溶磷能力达到最大,溶解性磷酸根的浓度高达269.60 mg·L-1,培养液的p H值下降至4.32.氮源通过降低菌株SP5的产酸能力而间接影响了其对磷的释放能力,菌株SP5溶磷的氮源优先利用顺序为铵根离子硝酸根离子尿素.适宜菌株SP5生长的p H值范围为5~9,酸性条件下菌株的溶磷能力大于碱性条件,而在p H值为7时与对照相比菌株对磷的相对释放量最大.p H值达到9时,菌株无明显溶磷能力.共存高浓度的金属离子时菌株SP5的溶磷效果明显降低,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为MnFeMg.菌株SP5溶磷的最佳碳氮比为35∶1,在相同碳氮比下,不同的碳氮量会明显影响溶磷效果.底泥模拟培养条件下,菌株SP5可通过释放底泥中的闭蓄态磷(O-P)和钙磷(Ca-P)而明显提高水相中的磷酸根离子浓度,与对照相比,底泥中这两种磷形态分别下降了15.21%和34.87%,而水相中溶解性磷酸根离子是对照的1.5~2.0倍.研究结果为研究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提供了新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234.
通过发动机台架实验研究了发动机的转速、负荷对缸内直喷(GDI)汽油机排放PM_(2.5)的排放水平、化学组成及颗粒物数浓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GDI汽油机排放PM_(2.5),OC,EC的排放因子分别为(49.8±28.2),(21.6±6.9),(11.4±10.8)mg/kg.低转速时,PM_(2.5)排放量随着负荷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中、高转速时随着负荷的增加逐渐增加.碳质气溶胶是GDI汽油机排放的PM_(2.5)的主要组成成分,有机物(OM)和元素碳(EC)分别占PM_(2.5)的45.6%~70.6%和7.9%~42.7%.PM_(2.5)数浓度呈核态(10nmDp30nm)和积聚态(30nmDp200nm)的双峰分布,数浓度排放量比进气道喷射(PFI)汽油机高2个数量级,不同转速下积聚态颗粒数浓度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35.
为了深入认识荒漠植物对氮沉降的适应和反馈能力,研究了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群落内5种优势植物〔油蒿、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赖草(Leymus secalinus)、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在N0、N1、N2、N3、N4、N5〔氮添加水平依次为0、0.5、1.0、2.0、3.0、6.0 g/(m2·a),以N计〕6个氮添加处理下叶片w(TC)、w(TN)、w(TP)及其化学计量比——C/N〔w(TC)/w(TN)〕、N/P〔w(TN)/w(TP)〕、C/P〔w(TC)/w(TP)〕的变化. 结果表明:①氮添加对油蒿、披针叶黄华叶片w(TC)、w(TN)、w(TP)及其化学计量比无显著影响. ②高氮添加(N5处理)显著增加了糙隐子草、赖草和刺藜叶片w(TN),相对于N0处理时增幅分别约为26%、81%和60%. ③高氮添加显著增加了赖草、刺藜叶片N/P,但显著降低了其叶片C/N,其中,赖草和刺藜叶片N/P相对于N0处理时的增幅分别约为86%和61%,C/N的降幅则分别约为45%和37%. 研究显示,油蒿群落中不同植物种对氮添加的响应存在差异,持续增加的氮沉降很可能会引起油蒿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化,从而影响油蒿群落的演替.   相似文献   
236.
80年代以来,日趋恶化的地球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日益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因此,人类已将更多的注意力从依然存在的战争危险转向和平发展中的全球问题,其中包括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系统是没有国界的,因此真正社会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必须维护人类所居住的整个世界的完整性。所以70年代以来环境方面先后制定的国际公约、条约和议定书已达100多项,超过了以往所有国际环境立法总和。同时,为鼓励科学界对全球问题的研究,素有科学家最高荣誉之称的诺贝尔奖金从1992年开始增设一项地球奖,以表彰在核。人口、资源、环境以…  相似文献   
237.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通过对西北干旱区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节水途径的分析,定量计算了2020水平年的节水潜力;根据工业和城镇用水情况,定量描述了远景污水处理回用水量;以水资源可利用量作为潜在能力,从水利工程对水资源实际调控角度,进行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供水量预测,给出了定量分析结果。认识到:要在整体上维持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现状并使局部区域有所改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远景向黄河中上游补水,并通过换水支持河西走廊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38.
天山与珠峰冰芯草酸根的一致性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冰芯中草酸根记录的研究有助于对过去环境变化的认识.色谱分析表明,天山一号冰川所记录的过去43年草酸根的平均含量为3.6?9.2ng/g (x1s, N=534).草酸根具有一个含量约为2ng/g的背景值,在背景值基础上存在含量的突变峰值,多数峰值的含量超过10ng/g,且其增减过程多局限在1年之内.一号冰川与珠穆朗玛峰远东绒布冰川过去40年的草酸根记录具有相同的变化特征.虽然后者的平均含量是前者的7倍左右,但两冰川的草酸根峰值几乎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表明两地区可能拥有同一个草酸根来源或同一类型的来源,因而具有时间上的同期性.草酸根含量的变化与南亚地区工业和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历程相一致,它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大气所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239.
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和逆转过程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学、社会学和经济学原理。本文首先提出了荒漠化地区人地关系研究的技术路线,即现状诊断--演变历程--矛盾与冲突分析--协调性分析--调控与管理;继之以北方沙漠化地区为例,对路线涉及的具体内容加以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协调人地关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40.
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本文从光合作用色素、光合组织、光合作用过程、光合速率等方面概述了近些年来 Cd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并结合我们的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