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3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66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抒童 《环境教育》2005,(6):40-43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  相似文献   
152.
习惯性违章的特征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所谓习惯性违章,就是固守旧有的违背规则的不良作业习惯,包括习惯性违章操作和习惯性违章指挥两大类。习惯性违章具有普遍性、顽固性、潜在性、感染性与巨大的危险性等特征。普遍性:存在于不同行业、不同层面、不同人群中,不容易引起警觉又最为常见,如:进入生产现场不穿工作  相似文献   
153.
水稻碳氮吸收、分配与积累对施肥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亚热带典型稻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试验为对象,研究等氮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植株碳氮吸收、分配与积累的影响,分析了水稻碳氮的积累关系.结果表明,低量有机肥结合化肥配施能有效促进碳素在水稻植株体内的分配.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下水稻茎叶和籽实中氮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8.9~10.2 g·kg-1和11.9~14.8 g·k...  相似文献   
154.
沉重的稀土     
参照《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我国现有的稀土采选、冶炼企业中将有90%以上达不到要求,而改造将增加70%的成本。与此同时,目前稀土行业还没有最终确定管理权归属,标准虽出,但惩罚措施未定。于是,新标准能否得到严格执行成业界最大担忧。  相似文献   
155.
高春燕 《云南环境科学》2011,30(4):80-81,89
通过对香格里拉城区2006~2010年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的分析,对香格里拉城区已有环境空气监测点位进行优化研究,合理确定监测点位位置。  相似文献   
156.
絮凝细菌投加量对好氧颗粒污泥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絮凝细菌对好氧污泥颗粒化的影响,采用气升式内循环序批反应器,在培养好氧颗粒污泥过程中投加絮凝细菌,探讨其投加量对颗粒污泥的理化性能及生物降解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投加絮凝细菌能促进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絮凝细菌投加量在0~20mL/L时,均可以培养出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絮凝细菌最佳投加量为10mL/L,此时颗粒化速度快,颗粒形成时间由未投加的42d缩短为35d,好氧颗粒污泥疏水性好,SVI稳定在40mL/g左右,沉降速度达35.82m/h,COD、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7.14%、84.49%和87.59%.而投加量为30mL/L时最终所形成的是白色污泥絮团,没有实现污泥颗粒化.  相似文献   
157.
淀山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解淀山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于2009年4月-2010年3月采用黑白瓶法对其进行逐月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初级生产力(以C计)四季变化规律为夏季[0.95 g·(m3·d)-1]冬季[0.83 g·(m3·d)-1]春季[0.77 g·(m3·d)-1]秋季[0.62 g·(m3·d)-...  相似文献   
158.
为筛选适合陇东黄土高原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植物,选取当地"适生"植物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s)联合微生物菌剂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原位修复实验.采用常规方法和PCR-DGGE技术分析了修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等15项土壤环境因子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对金盏菊生态修复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原位修复的进行,1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脱氢酶活性均不同程度呈增加的趋势(p0.05).2土壤TPHs、p H、有机质、含盐率的变化情况不尽相同,但总体呈下降的趋势(p0.05);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p0.05).3土壤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整体呈逐步增加的趋势.4PCA分析结果显示,土壤脲酶、脱氢酶及碱解氮等环境因子对金盏菊修复表现为促进作用,而有机质含量过高将不利于金盏菊的植物修复.金盏菊和微生物菌剂联合修复过程中,土壤多酚氧化酶、速效磷、脱氢酶及速效钾发挥主要作用,而土壤TPHs和含盐率过高则影响了联合修复效果.本研究旨在分析金盏菊用于陇东地区油污土壤的生态响应,结果有助于筛选出适合陇东黄土高原土壤类别-适生植物-土著降解菌群的组合,利用乡土物种的适生性降低修复成本,为陇东地区油污土壤生态修复提供新的技术方案和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59.
针对饮用水水源的微塑料污染问题,采用超滤纳滤双膜法处理微塑料有机物复合污染物,系统考察了不同水质条件下的净水效能。结果表明,双膜系统的超滤段可完全去除粒径为2μm的聚苯乙烯塑料微球,为纳滤段提供稳定的进水条件,系统的出水水质良好。微塑料与有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超滤段去除有机污染物,从而减缓纳滤膜污染。离子强度的增加会降低超滤段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钙离子(Ca 2+)和镁离子(Mg 2+)与有机物的络合作用会显著增加双膜系统的膜污染,pH值的升高可提高双膜系统的净水效果。双膜系统可为微塑料有机物复合污染物去除体系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0.
为探究螯合剂淋洗与电化学还原联用能否提高土壤重金属去除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种技术联用的处理方法.比较了淋洗与联用技术Cd和Pb的去除效率,探究了使用联用技术时土壤悬为重金属的传质机制,分析了不同螯合剂处理的成本效益.研究发现,联用技术能有效地提高重金属的去除效率,协同增强效应与螯合剂的螯合能力及再生能力有关.氨基多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