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83篇
安全科学   86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257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为研究广西坡耕地主要经济作物甘蔗、玉米和花生农民常规施肥及不施肥处理对植株生长情况、经济产量及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探寻提高广西经济作物经济效益、减少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最佳施肥量,在坡耕地,观测降雨过程的养分径流流失,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寻找成本低、效益高的种植方法。结果表明,对照与常规施肥相比,甘蔗、玉米、花生作物的生长情况差异不明显。对照处理的玉米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淀粉含量分别为851.42kg·667m-2 3640.4kg·667m-2.68.40%;比玉米(常规施肥)高100.62kg·667m-2.485.98kg·667m-2 7.5%;花生对照的粗脂肪比其常规施肥高了45g·kg-1;径流养分总氮、总磷、总钾、硝态氮、铵态氮径流流失总量最高的均是花生常规施肥,其次是甘蔗对照,最少的玉米对照。径流量与总氮、总磷、总钾、硝态氮、铵态氮的相关系数,常规施肥处理偏高于对照。玉米对照的养分径流流失总量最少;花生常规施肥养分径流率最大;玉米比花生更适合在广西肥沃的坡耕地中种植。  相似文献   
522.
椰糠生物炭对热区双季稻田N2O和CH4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稻菜轮作模式,选择海南双季稻田为对象进行氧化亚氮(N2O)和甲烷(CH4)排放的原位监测,探究椰糠生物炭对该系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试验设当地常规施肥对照(CON)、氮肥配施20 t·hm-2生物炭(B1)、氮肥配施40 t·hm-2生物炭(B2)及不施氮对照(CK)4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整个水稻种植季稻田N2O和CH4排放,并估算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结果表明,早稻季N2O排放动态与土壤矿质氮含量密切相关,排放集中在水稻苗期与分蘖期施肥后,各处理早稻季N2O累积排放量为0.18~0.76 kg·hm-2,相较于CON处理,生物炭处理减排18%~43%,其中B2处理达显著水平;生物炭可能通过促进N2O的还原减少早稻苗期N2O排放;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而增加了早稻分蘖期N2O排放.晚稻季N2O排放集中在抽穗期和成熟期,累积排放量为0.17~0.34 kg·hm-2,B1处理减排37%,B2增加3%,差异均不显著.稻田CH4排放高峰出现在早稻季后期与晚稻季前期.各处理早稻季CH4累积排放量为3.11~14.87 kg·hm-2,CK较CON处理增排39%,生物炭处理可能提高土壤通气性限制早稻季产CH4能力,B1和B2处理分别较CON减排28%和71%;晚稻季CH4累积排放量为53.1~146.3 kg·hm-2,排放动态与NH4+-N含量极显著正相关,CK和B1分别较CON处理增加52%和99%,B2处理显著增加176% CH4排放.早稻季B1和B2处理较CON分别增产12.0%和14.3%,晚稻季分别增产7.6%和0.4%.由于晚稻季甲烷排放的增加,施用生物炭增加了双季稻田总增温潜势(GWP),其中高量生物炭达显著水平;不同施用量生物炭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无显著影响.椰糠生物炭在热区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23.
水稻土被广泛认为是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主要排放源,深入研究不同水肥管理条件下热带地区双季稻田CH4和N2O的排放特征,对补充我国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不足意义重大.本研究设置8个处理:常规灌溉-施磷钾肥(D-PK)、常规灌溉-施氮磷钾肥(D-NPK)、常规灌溉-施氮磷钾+有机肥(D-NPK+M)、常规灌溉-施有机肥(D-M)、长期淹水-施磷钾肥(F-PK)、长期淹水-施氮磷钾肥(F-NPK)、长期淹水-施氮磷钾+有机肥(F-NPK+M)和长期淹水-施有机肥(F-M).采用密闭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双季稻田CH4和N2O排放量,测定水稻产量和估算全球增温潜势(GWP)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结果表明:①早稻季和晚稻季CH4累积排放量分别为10.3~78.9 kg·hm-2和84.6~185.5 kg·hm-2.与F-PK和F-NPK处理相比,早稻季F-NPK+M和F-M处理显著增加CH4累积排放量.同一施肥条件下,长期淹水处理CH4累积排放量高于常规灌溉处理.灌溉和施肥极显著影响早稻季CH4累积排放量.②早稻季和晚稻季N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18~0.76 kg·hm-2和0.15~0.58 kg·hm-2.与F-PK处理相比,早稻季F-NPK处理N2O累积排放量显著增加;与D-PK相比,D-NPK、D-NPK+M和D-M处理显著增加N2O累积排放量.与F-PK相比,晚稻季长期淹水其它处理N2O累积排放量显著增加;与D-PK处理相比,D-NPK和D-M处理N2O累积排放量显著增加.施肥极显著影响早稻季N2O排放;灌溉和施肥极显著影响晚稻季N2O排放.③早稻和晚稻产量分别为7310.7~9402.4 kg·hm-2和3902.8~7354.6 kg·hm-2,且F-NPK和F-M处理下早稻产量显著高于F-PK和D-NPK、D-PK和D-NPK处理.与PK处理相比,同一灌溉条件下其余3种施肥处理均显著增加晚稻产量.早稻季GWP和GHGI分别为580.8~2818.5kg·hm-2和0.08~0.30 kg·kg-1.与F-PK处理相比,常规灌溉条件下早稻季各施肥处理间GWP无显著性差异;但长期淹水条件下F-NPK+M和F-M处理GWP均显著增加.早稻季F-NPK+M和F-M处理GHGI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晚稻季GWP和GHGI分别为3091.6~6334.2 kg·hm-2和0.50~1.23 kg·kg-1.灌溉显著影响早稻和晚稻季GWP和GHGI,施肥对晚稻季GWP和GHGI的影响不显著.④土壤NH4+-N含量和5 cm土温均与CH4排放呈极显著负相关,pH与CH4排放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N2O排放呈显著负相关.土壤NH4+-N和NO3--N含量与N2O排放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作物产量、GWP和GHGI考虑,D-NPK+M可推荐为当地最优的减排稳产的水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24.
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长周期水文效应及管理策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长周期水文效应作为不同强度暴雨事件的综合反映,对流域规划和管理决策非常重要。以太湖地区蠡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解译1984年、1995年和2000年3个时段TM/ETM获得土地利用分布地图,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的模式,并基于研究区30年的降水序列,应用长周期水文分析模型L-THIA(Long-Term Hydrologic Impact Assessment),计算3个时段土地利用特征对暴雨地表径流的影响,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文效应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减少流域水文效应的土地利用管理策略。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土地利用有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水田、旱田向建筑用地的转化,从1984年到2002年,城镇及居民地扩展占流域总面积的4.199 4 %,地表径流量增加了6.170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水文效应有较大差别,林地、湖滩湿地的敏感性最大,其次是水田和旱田。  相似文献   
525.
<正>策划人语燃气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燃气行业也在快速发展。燃气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随之而来的用气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近年来,因燃气设备、管线阀门检修更换不及时,餐饮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燃气安全存在风险隐患,安全主体责任没有有效落实,燃气安全监管不到位,公众燃气安全意识不强、防范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526.
浆液pH对湿法脱硫的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现有的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利用现有的传质理论和matlab数学工具,对工艺中不同pH条件下SO2吸收容量、浆液中硫物种形态分布、吸收推动力变化及实际操作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等进行数值分析,揭示了pH对湿法脱硫吸收过程的影响机理,探讨了实际操作参数间的内在关联,为工业脱硫控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27.
怎样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28.
核分离-滤膜洗脱技术同时检测植物DNASSB与DSB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核分离 -滤膜洗脱技术 ,将分离的细胞核在微孔滤膜上裂解后相继用中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洗脱 ,研究了60Co- γ辐射引发的大麦种胚细胞 DNA断裂 .结果显示 ,50 Gy的 60Co- γ辐射主要引发 DNA单链断裂 (DNA SSB) ;50~100Gy的辐射引发的DNA断裂包括单链断裂 (SSB)与双链断裂 (DSB) ;当辐射剂量大于 100Gy时 ,DNA断裂的增加部分则以 DSB为主 .所用的实验方法适用于质地致密的植物材料并可在一次实验中同时检测 DNA的 SSB与 DSB,为植物细胞的 DNA链断裂作为生物标志物应用于环境诱变因子监测提供了基础 .  相似文献   
529.
施肥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及分布的影响及合理施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 a 6季作物收获后测定不同施肥方式下潮土1 m土层中的硝态氮,结果表明无论是0~20 cm、80~100 cm还是0~100 cm土层,其硝态氮含量顺序均是N>NK>NP>NPK>SNPK>MNPK;0~20 cm土层中硝态氮相对值随降雨量增大而减小,降水量大则硝态氮向下淋溶较多;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有减轻淋溶的作用。0~60 cm土层中硝态氮相对值在测定时期及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530.
地震作用引发的地基液化,往往导致沉箱基础的破坏。本文基于Biot两相饱和多孔介质动力耦合理论,采用FE-FD耦合数值分析方法,对液化海床沉箱基础的地震反应进行非线性有效应力分析。在数值分析过程中,建立了以土骨架位移和超静孔隙水压力表达的us-pw动力固结方程和循环弹塑性本构模型,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模拟地震作用下沉箱码头的动力特性及液化破坏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采用碎石桩进行置换砂区域的防液化加固方法,并就碎石桩处理区域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