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8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38篇
安全科学   198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83篇
综合类   617篇
基础理论   115篇
污染及防治   93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是一项巨大的自然-经济-社会系统工程,WSR方法被证实是进行系统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有力工具.以WSR方法构建了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三维分析模型,提出了石漠化治理中的物理(喀斯特石漠化现状、成因等)、事理(石漠化治理的切入点)、人理(效益评价、政策法规等)的研究内容及工作步骤,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研究提供了...  相似文献   
912.
研究了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汞的质量控制指标,提出精密度和准确度质量控制指标,具有广泛指导意义。全国东、西、中部共16个省份的62家实验室参加测定工作。研究结果为:标准样品浓度为5.0~15.Oμg/L时,RSD≤5.0%,RSD’≤10.0%,RE≤±10.0%;实际样品浓度为0.005—6μg/L时,RD≤20.0%;空白加标回收率80%-110%,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加标的回收率90%~110%。  相似文献   
913.
在偶电层理论的基础上,对加油站静电起电原因和静电事故机理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以静电事故发生条件为基础,提出了有效控制加油站静电事故的措施.  相似文献   
914.
亚热带次生林土壤自养和异养呼吸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沈小帅  陈书涛  胡正华  史艳姝  张勇 《环境科学》2011,32(11):3181-3187
以南京市郊北亚热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设置挖沟断根和不断根处理小区,观测了土壤呼吸、异养呼吸的季节变异规律,并以此计算了自养呼吸速率,同时,观测了土壤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土壤呼吸、异养呼吸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规律,季节平均土壤呼吸、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速率分别为3.42、2.36和1.06μmol.(...  相似文献   
915.
改性蒙脱土颗粒吸附直接染料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改性蒙脱土颗粒(050823和MMT35)吸附2种直接染料(直接耐晒黑G和直接大红4BE)的吸附特性,并从类分形动力学规律、颗粒吸附染料前后的表面分形特征变化等方面对上述吸附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颗粒对染料的吸附可分为快速的边缘覆盖和缓慢的晶层吸附2个过程.整个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并且染料进入晶层的吸附阶段具有类分形特征.除MMT35-直接大红4BE染料吸附体系外,Freundlich、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的非线性方程、不同形式的线性方程及分形Langmuir模型对其余3个吸附体系(050823-直接耐晒黑G、050823-直接大红4BE、MMT35-直接耐晒黑G)等温线数据的模拟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非线性方程是获得统一模型参数较好的方法.此外,染料分子主要通过静电引力/斥力和范德华引力的综合作用吸附在颗粒上,并通过晶层膨胀和开孔作用,使颗粒表面粗糙度增加,相应的表面分形维数Ds升高.  相似文献   
916.
水稻不同生育期土壤砷形态分布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原位试验和Tessier连续提取方法,在水稻(Oryza sativa L.)不同生育期研究了重金属复合污染高、中、低3个水平下的土壤砷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在水稻不同生育期中,土壤各种形态的砷质量分数均表现为高污染水平土壤〉中等污染水平土壤〉低污染水平土壤;土壤中砷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以残留态为主,占90%以上,交换态砷所占比例最低,不到0.5%;不同形态砷之间大都显著正相关,但是两种有效性较高的砷形态(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与有机态砷之间的相关性较差;土壤砷的生物有效性表现为高污染水平土壤〉中等污染水平土壤〉低污染水平土壤,且随着水稻生育期的延长,土壤砷的生物有效性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917.
褚兆晶  徐婷  郭景  安娟  刘俊琢  胡清静 《生态环境》2010,19(8):1956-1959
以丙烯腈废水为研究对象,进行废水预处理对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和后续好氧生物处理效率的研究。实验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对难降解丙烯腈废水处理效果进行了单因子试验,分析了电压、电解时间、氯离子质量浓度对废水色度及CODcr的去除效果,以及对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电化学氧化法在电压5V,pH为3.00,反应时间6h,搅拌速率为250r·min^-1,氯离子质量浓度为5000mg·L^-1的条件下,对CODCr1156mg·L^-1,色度512倍的丙烯腈废水中CODcr去除率达到60%,色度的去除率达到90%,并使废水的可生化性明显提高。CODCr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随电解时间、电压增加而增大,电解时间达5h、电压大于5V以后使水电解副反应更容易发生,对有机物的降解速率减小,同时随电解时间延长,能耗逐渐增大,处理成本增大;氯离子质量浓度对电解效果影响较大,适量增大氯离子质量浓度,可以提高CODCr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918.
高凯  秦俊  胡永红 《生态环境》2012,(3):464-469
以上海中心区域同地段的独立小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对影响居住区内热环境改善方面的几个主要关键因子(居住区面积、建筑容积率、绿化覆盖率、乔木配置和斑块破碎率)进行了分析模拟,以期为解决居住区热环境状况,提供准确、有效的科学数据。结果表明,在区域平均气温达35℃时,居住区绿化覆盖率每增加10%,可降温0.15℃;居住区乔木面积比每增加10%,可降温0.17℃;居住区平均斑块面积每增加100 m2,可降温0.1℃。总体上,居住区的热岛效应随着绿化率、乔木比例和平均斑块面积的增加而降低,居住区温度与着绿化率、乔木比例和平均斑块面积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通过这3个指标拟合建立的居住区"热环境指数",可以为航片拍摄获取每个居住区的热环境状况而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19.
森林更新是维持和扩大森林资源的主要途径,也是森林结构调整、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构建多功能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过程。在安徽南部的岭南林场,选择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人工林(MP)、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CF)、阔叶混交天然次生林(MB)和针阔混交人工次生林(MN)等4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森林群落类型,研究了不同更新方式形成的森林群落的碳储量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针阔混交次生林树干生物量密度最大,为(67.32±56.57)mg.hm-2,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密度最小,为(43.79±9.13)mg.hm-2,而马尾松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为(64.04±1.49)%。阔叶混交次生林碳储量最高,为(126.47±90.75)mg.hm-2;(2)4种群落类型中,阔叶混交林与马尾松群落碳密度最大,分别为95.67和98.21mg.hm-2,杉木群落碳密度最小,为55.41 mg.hm-2。阔叶混交林中的灌木层生物量碳密度最大,为(17.438±24.627)mg hm-2,马尾松林的草本层和枯落层生物量碳密度最高,分别为(1.326±0.431)、(5.517±2.846)mg.hm-2;(3)阔叶混交林群落的地下碳储量最高,为(10.5±9.8)mg.hm-2,群落地下碳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相应的群落地上碳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杉木林根茎比(R/S)最大,为0.21±0.01,杉木林群落中的灌木层根茎比(R/S)最大,为1.61±0.11;(4)在阔叶混交林中,株数密度与乔木层、草本层的碳比例正相关。在杉木林群落中,平均胸径、株数密度与乔木层碳所占比例成负相关。除杉木林群落外,灌木层碳含量之比与胸径及密度等调查因子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20.
模拟酸雨对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9年3月~2010年1月在南京市郊龙王山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进行模拟酸雨试验,以便携式土壤CO2通量观测仪对不同酸雨强度处理下的林地土壤呼吸速率进行原位测定,研究酸雨对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阶段,4个酸雨强度处理CK(pH值6.4,去离子水)、T1(pH值4.5)、T2(pH值3.5)、T3(pH值2.5)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3.20±0.21)、(3.34±0.30)、(3.51±0.06)、(2.99± 0.23)μmol/(m2·s),酸雨各处理的土壤呼吸季节变化规律显著.由于森林植被生长期季节变化明显,将其分为非生长季1(2~4月)、生长季(5~10月)、非生长季2(11月~次年1月)3个阶段.配对t检验分析各阶段土壤呼吸速率的结果表明,在非生长季1,模拟酸雨未抑制土壤呼吸作用,T1和T2酸雨处理反而促进了土壤呼吸作用;在生长季,高强度模拟酸雨T3显著抑制了土壤呼吸作用;在非生长季2,也出现了模拟酸雨促进土壤呼吸作用的现象;对于整个观测阶段而言,低强度模拟酸雨处理未显著改变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的土壤呼吸,仅高强度模拟酸雨T3显著抑制了土壤呼吸作用.不同酸雨强度处理下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指数回归关系均达显著水平(P<0.01),CK、T1、T2、T3处理的Q10值分别为3.04,2.73,2.83,2.51,模拟酸雨处理降低了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