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9篇 |
免费 | 105篇 |
国内免费 | 16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06篇 |
废物处理 | 42篇 |
环保管理 | 84篇 |
综合类 | 662篇 |
基础理论 | 125篇 |
污染及防治 | 116篇 |
评价与监测 | 51篇 |
社会与环境 | 48篇 |
灾害及防治 | 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72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53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安徽淮北平原地下水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对安徽淮北地区69个地下水位站的1980-2006年平均地下水埋深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淮北地区多年平均地下水埋深2.33m,1980-1990年各地下水年均埋深较浅、变幅较小,1990年以后地下水埋深变幅加大,且埋深有明显的加深趋势。研究认为淮北平原地下水动态虽然受降水量、蒸发量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但近些年来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这些人类活动包括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利用、水利工程、农业节水灌溉措施等。其中过度开发利用地下水是导致安徽淮北平原地下水埋深下降,地下水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适度开发利用地下水有利于淮北地区地下水的循环更新,但过度的开发利用,已造成平原北部开始出现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应限制开采。 相似文献
132.
苯胺类化合物在不同pH值下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及QSAR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13种苯胺类化合物在不同pH下(6.0,7.8,9.0)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的24h半数活动抑制浓度24h-1C50,应用三种理化参数logP,TSA和pKa,对毒性数据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QSARs)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苯胺类化合物的毒性机制。 相似文献
133.
134.
135.
实验研究了混凝气浮对还原深蓝BO脱色的几个影响因素:pH值、硫酸铝钾用量、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气浮时间;对比了混凝沉淀和混凝气浮对还原深蓝BO的脱色处理效果。结果表明:pH值对混凝气浮处理效果影响最大,硫酸铝钾用量、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及气浮时间对混凝气浮处理效果有一定影响;当pH值为5.00、硫酸铝钾用量为556mg/L、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为20mg/L、气浮时间为5min时,还原深蓝BO混凝气浮的色度和吸光度去除率分别为99.4%和85.44%;气浮对还原深蓝BO的进一步去除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6.
地表UV-B辐射增强对土壤-冬小麦系统呼吸速率和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外盆栽实验,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呼吸速率和N2O排放通量,研究了UV-B辐射增强20%对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呼吸速率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的气象条件和田间管理下,UV-B辐射增强处理对呼吸速率和N2O排放的季节变化模式无明显影响.在返青期,UV-B辐射增强显著降低了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呼吸速率,但对N2O的排放通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在拔节孕穗期,UV-B辐射增强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呼吸速率和N2O的排放通量;在抽穗-成熟期,UV-B辐射增强处理对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呼吸速率和N2O的排放没有显著影响.返青-齐穗期,UV-B增强处理显著降低土壤-冬小麦系统的N2O累积排放量;但从齐穗开始至小麦成熟,UV-B增强处理对土壤-冬小麦系统的N2O累积排放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7.
138.
为简化微生物絮凝剂投加步骤,消除由于助凝剂添加而引起的环境二次污染问题,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修饰荷负电的微生物絮凝剂(~-54mV),从而获得荷正电的改性絮凝剂.实验结果显示,CTA与NaOH的摩尔比值是影响阳离子修饰效果的主要因素;阳离子修饰的的最佳条件为:10g微生物絮凝剂, 0.015mol CTA,20%含水率,CTA与NaOH的摩尔比为0.95,80℃反应2h后.在最佳条件下所得阳离子化微生物絮凝剂的Zeta电位可达+16mV,其对高岭土的絮凝率也由阳离子化前的60.5%上升至91%.由阳离子化絮凝剂的结构表征可知,阳离子修饰过程并未改变微生物絮凝剂的根本结构,只是在原微生物絮凝剂基础上引入阳离子基团,从而增加了絮凝剂整体分子量;同时,由于阳离子基团的大量引入,絮凝剂的结晶度增加,从而使其溶解度增加.将阳离子化前后微生物絮凝剂应用于去除铜绿微囊藻,当阳离子化后微生物絮凝剂添加量为40mg/L时,其对藻类的去除率超过98%;而未阳离子修饰的微生物絮凝剂对该藻几乎没有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39.
140.
嘉定区水系中BOD5与CODCr比值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5—2004年上海市嘉定区内各个不同类型的污染控制断面BOD5、CODcr,监测结果的统计,得出各年的B/C值及其10年的均值。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嘉定区整体水系的有机污染状况。进一步研究发现.在B/C值稳定的地表水中,BOD5与CODcr有良好的相关性,此相关性对以后区域水系中断面地表水CODcr,BOD5的数据质保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