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37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51.
为研究丹江口水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及潜在的生态风险,利用参考元素法,对丹江口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背景值进行了确定,结果显示Cr、Ni、Cu、Zn、As、Cd、Hg和Pb的背景值分别为41.18、34、32.13、76.84、10.46、0.70、0.07和27.11 mg·kg~(-1).利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丹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丹江口表层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值在29.49~214.11,平均值为118.91,总体处于低风险水平;8种重金属污染系数排序为:CdHgZnCrPbNiAs=Cu,污染系数变化范围在0.22~2.96之间,平均值在1.05~1.31之间,处于中等偏低的污染状态,其中,Cd和Hg这两种危害性极大的元素污染系数稍高,平均值分别为1.31和1.24,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52.
基于对长江干流与主要支流丰水期的调查和下游一个水文年的综合观测,结合多元数理统计手段和历史观测数据,对悬浮颗粒物中元素的时空变化、控制因素和来源等进行了解析,探讨了流域自然和人为因素对元素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颗粒物携带的元素在涪陵至宜昌河段存在下降趋势,这和三峡水库对颗粒物的滞留有关.多个元素在人口活动密集的下游地区出现高值,为人类活动和流域地质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统计表明,硼(B)、钪(Sc)、镓(Ga)、锶(Sr)、钛(Ti)、锆(Zr)和铌(Nb)元素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和土壤侵蚀等自然过程;锰(Mn)、铜(Cu)、锌(Zn)、镍(Ni)、钴(Co)、铅(Pb)、镉(Cd)和铬(Cr)元素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尽管颗粒物中各元素入海通量差异大,但大多在丰水期的输送通量占全年的比例最高,且颗粒态元素的输送通量远高于溶解态.长江悬浮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在全球河流处于中等浓度水平.长江输沙量因筑坝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悬浮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输送源汇格局因此正在发生改变,并可能对河流和河口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3.
竺山湾重金属污染底泥环保疏浚深度的推算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姜霞  王雯雯  王书航  金相灿 《环境科学》2012,33(4):1189-1197
调查了太湖竺山湾表层底泥重金属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在重金属污染区域采集底泥柱状样,并将样品由上至下依次分为氧化层(A)、污染层(B)、污染过渡上层(C1)、污染过渡下层(C2)和正常湖泥层(D);测定并分析了各分层底泥中重金属(Cu、Zn、Cr、Ni、As、Cd、Hg、Pb)总量及生物可利用性形态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底泥中的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最后,结合拐点法推算出底泥环保疏浚深度.结果表明,竺山湾表层底泥中Cr、Ni、Cu、Zn、As、Cd、Hg、Pb的含量分别为30.56~216.58、24.07~59.95、16.71~140.30、84.31~193.43、3.39~22.30、0.37~1.59、0.00~0.80和9.67~99.35 mg.kg-1,平均含量分别为79.74、37.74、44.83、122.39、10.39、0.77、0.14和40.08 mg.kg-1,主要分布在太湖西岸及太滆运河、殷村港和环山河入湖河口处,其中Cd污染相对严重;底泥中重金属存在累积效应,其生物可利用性随底泥深度的增大而减小;氧化层和污染层中Cd生态风险等级为高风险,其余各分层底泥中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中低风险;环保疏浚层为氧化层和污染层,疏浚平均深度为0.39 m.  相似文献   
154.
扎龙湿地南山湖沉积岩芯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判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苏丹  臧淑英  叶华香  孙丽  贾晓丹  李苗 《环境科学》2012,33(6):1816-1822
选取扎龙湿地南部围湖造田、湖水养殖典型湖泊——南山湖为研究区,分析NSH2沉积岩芯中Hg、Cd、Pb、Cr、As、Mn、Ag、Cu、Co、Fe和Zn这11种重金属元素总量的垂向分布特征,结合颗粒组成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并辅以210Pbex测年数据,研究了自1829年以来该湖区沉积物重金属元素污染特征、来源及污染历史.结果表明:①近两百年以来沉积物沉积速率经历了由慢到快再到慢的过程,沉积历史与南山湖流域人类的生产活动和水土保持政策相吻合;②1957年以前各元素含量变化趋势平稳,1957~1985年间存在小幅波动,1985年以后变化明显,其中Hg、Cd和Ag含量明显偏高;③NSH2沉积岩芯重金属污染来源以生活污水、化肥农药的流失以及煤与汽油等燃料的燃烧为主,其次是有机质降解、岩石风化和侵蚀,还存在工业排污源,贡献率分别为50.14%、19.90%和10.32%.南山湖重金属污染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在当地湖泊湿地污染治理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此研究可为扎龙湿地湖区生态环境的整治与改善提供基础性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55.
有机磷农药是继有机氯农药以后被广泛应用的一类农药,它对生物体具有一定毒性,因此对有机磷农药的充分提取及检测就密切关系到人们的饮食安全。传统提取底质中有机磷的方法为索式提取或者采用有机溶剂对土壤直接萃取,而本文采用亲水溶剂对土壤进行萃取,并通过固相萃取技术对其进一步纯化,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对多种有机磷农药的分离度较好。  相似文献   
156.
利用2009—2013年冬季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筛选出非霾和不同强度霾的影响时次,采用能见度与消光系数的定量关系和冬季波长系数对微霾冲激光雷达反演修正得到的气溶胶消光系数,分析了上海地区气溶胶在垂直高度上的集中范围,当地面出现轻微霾、轻度霾、中度霾、重度霾时气溶胶分别主要集中于近地面0.81、0.49、0.41、0.40 km以下,非霾时气溶胶主要集中在近地面1.35 km以下;在此基础上,根据判别不同强度霾的能见度标准和能见度与消光系数的定量关系,将能见度换算为消光系数,再对微脉冲激光雷达反演消光系数进行修正,从而判断高空霾的强度及所处的高度;另外还探讨了云对产生重度霾的影响、降水与中度霾和重度霾的关系以及颗粒物质量浓度与不同强度霾的关系,发现48.53%的重度霾是受云影响而产生的,37.11%中度霾发生前后伴有降水现象,51.14%的重度霾发生前后伴有降水现象,非霾、轻微霾,轻度霾、中度霾、重度霾期间的颗粒物浓度和细颗粒物占的比例依次增大.  相似文献   
157.
为了提高校园废水处理效果,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使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人工校园废水,探讨了反应器内污泥分别为颗粒污泥和絮状污泥时膜污染情况和污泥性能。结果表明颗粒污泥膜反应器内MLSS、SVI、Zeta电位分别为101.78%、43.31ml/g、-5.329m V,均好于絮状污泥膜反应器内的42.38%、130.82ml/g、-23.856m V,在污泥增长、污泥沉降性能和污泥疏水性能方面都好于絮状污泥膜反应器。  相似文献   
158.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研究了保水剂对盐地种植椒样薄荷精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施加沃特保水剂有效缓解了200 mmol·L-1NaCl胁迫对椒样薄荷生长的抑制,同时有效提高了精油的产量和含量.这种效果表现出了浓度依赖性,保水剂含量为每株1.5 g和2.0 g的处理效果较好.GC-MS的分析结果表明,200 mmol·L-1NaCl胁迫下,每株0.5 g和1.0 g的保水剂处理不能有效的改善9种精油主要成分的含量使其达到合格范围;而每株1.5 g和2.0 g的保水剂处理能够使9种精油主要成分的含量全部达到合格范围,提升了精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9.
不久前,金湖县安监局接到公安局“110”转来的群众举报:县城南湖小区有人家中存放大量瓶装液化石油气。安监局即派员会同县公安局、县燃气办前往查处。执法人员到现场后,发现此处竟是一无营业执照、无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非法二次充装气雾杀虫剂的地下窝点。现场查出的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有:15公斤装丙丁烷液化气18瓶,其中实瓶14瓶:150公斤桶装特种溶剂煤油2桶;二次充装好的600毫升、750毫升气雾杀虫剂48罐,空罐125只。为了消除安全隐患,还小区居民安全.县安监局依据职责立即对上述危险物品进行了扣押封存。  相似文献   
160.
随着垃圾填埋场的开挖,含量较大的腐殖土的安全处置及其重金属二次污染控制已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腐殖土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及其分布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重金属污染特性和毒性效应.本研究对浙江省某典型生活垃圾填埋场腐殖土中Cr、Ni、Cu、Zn、As、Cd、Hg、Pb等8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Ni、As和Hg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风险筛选值,但Cr、Zn、Cd和Pb含量超标.其中,Cr、Hg主要以残渣态存在,As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Cu和Pb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存在.风险评价表明,所有采样点均存在重金属污染,Cd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最为严重,且Cd和As具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因此,在垃圾填埋场资源化利用之前必须对腐殖土中重金属进行环境监测,对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的腐殖土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