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62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Fe+3(EDTA)还原菌的分离及其性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还原NO络合吸收液的混合微生物中分离得到一株克雷伯氏菌(FR-1).考察了氮源量、碳源及其添加量、菌体接种量、pH值和温度对该菌种生长和对Fe 3(EDTA)还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种FR-1生长适宜的氮源量为100mg/L;以葡萄糖为碳源对微生物生长和Fe 3(EDTA)还原均有利,其添加量为800mg/L时还原效果最好;在接种量为100mg/L时,菌种FR-1生长最好,对Fe 3(EDTA)还原效率随菌体接种量的增加而增大;菌种FR-1生长和对Fe 3(EDTA)还原的最佳温度为40℃;在考察的初始pH值(5.0~8.5)范围内,细菌生长随pH值升高而下降,而对Fe 3(EDTA)的还原随pH值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2.
采用超声波/铁-炭微电解联用体系,以苯酚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苯酚溶液初始pH值、初始浓度、铁屑与活性炭投加量等因素对联用体系降解苯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考察范围内,苯酚降解率随其初始浓度和溶液初始pH值的增加而降低,随铁屑与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当苯酚初始浓度由50mg·L-1增至270mg·L-1,溶液初始pH值由3.0增至9.0时,降解率分别由91.3%和78.4%降至34.7%和50.7%;铁屑投加量为每L苯酚溶液中40g、160g和320g,铁屑与活性炭体积比均为1∶1时,降解率依次为31.8%、51.9%和72.8%.对比实验及动力学分析表明:联用体系中超声波(US)和铁-炭微电解对苯酚降解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协同因子E=5.12,且降解过程符合假一级动力学规律,并根据降解速率常数随各影响因素的变化关系确定了宏观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3.
在江、河中进行钻探,首先要预防水上事故。1991年5月,我队工程钻探1号机为丽水市碧湖镇公路大桥进行工程地质勘察,钻探施工中发生一起沉船事故。笔者就这次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应吸取的教训,作一粗浅分析,供同行参考。1.施工概况该大桥设计桥址中轴线长1300m(包括引桥),水面宽400m,上游已建成两座水电站,开闸发电时高河漫滩大部分被水淹没。心滩约100×500m,位于主河床右侧,平水期露出水面。河床平水期宽300m。主河道位于左侧,宽150m,河水流速小于2m/s。按设计,沿桥址中轴线钻9个孔,  相似文献   
114.
我队施工的西湖引水隧洞工程,穿过长约70m的土层,掘进断面为2.9×2.9m的直壁圆弧拱形,采用钢支架支护,支架间距0.6m,覆盖层是厚3~12m的褐黄-褐红粘土,硬塑性,多为灰岩顶面的残坡积土,夹有少量碎灰岩,上部是约1m厚的堆填土石渣,雨天渗水严重。由于覆盖土层遇水后产生较大的地压作用,距洞口44m处有9道钢支架发生沉陷变形,顶板下沉约达40cm,左侧支架腿被挤压内移约50cm,以致无法挂网成巷。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对沉陷变形支架加以修复。原先,我们采用先拆除一道旧支架,铲除内移的泥土,再重新架设新支架的方法,但随着旧支架的拆除,垮帮冒顶也在发生(冒顶高达3m),且掉块不止,工  相似文献   
115.
泸沽湖流域可持续发展规划中的搬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湖滨出现的大量接待设施和旅游活动等给泸沽湖水环境及摩梭文化带来了威胁。提出了用搬迁措施解决泸沽湖面临的环境与资源问题的思路、区划方式和主要步骤;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计算了搬迁的工程量和投资,认为搬迁的功能是调整泸沽湖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格局,并着重指出泸沽湖接待设施搬迁的特色在于充分考虑对摩梭社群生活方式的尊重和保护。  相似文献   
116.
齐Ⅰ金矿产于中上石炭统海相基性火山喷发沉积岩中,典型中温热液矿床.成矿热液为Na+-K+-SO2-4--Cl--HCO3型,主要来源于深部隐伏的花岗岩,部分来源于天水和变质水.矿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部分来源于热液对火山喷发沉积岩特别是玄武岩的萃取.成矿温度270~200℃.石英热释光特征是热液成矿活动分期和评价含矿性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7.
结合石化企业火灾的特点,阐述了石化装置中塔釜容器类、加热炉、框架区、油罐、液化气储罐等典型火灾扑救的安全要点。  相似文献   
118.
络合吸收脱除NO体系中Fe(EDTA)的生物还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驯化得到的微生物还原Fe(EDTA)的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比乙醇和甲醇更适合于作为该体系的碳源;由于硝酸盐在反应过程中对Fe(EDTA)的微生物还原形成抑制,选择铵盐为微生物生长的氮源;反应最适pH值范围为6~7;温度在30℃~40℃范围之间变化,Fe(EDTA)还原率相差不大,温度大于40℃以后,还原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碳源量和菌体接种量满足还原反应需要即可,过量碳源或菌体接种量对还原率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实验考察的浓度范围内,FeⅢ(EDTA)的生物还原符合1级反应动力学,最大反应速率γmax=1.3 mmol·(L·h)-1,半饱和速率常数km=53.5 mmol·L-1.  相似文献   
119.
荧光分光光度桑色素法测定微量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法为桑色素──甲醇体系测定微量镓,在EX414nm、EM493nm处,有最大激发与发射峰,适宜酸度为pH3.0~5.0,在0~2.sμgGa(Ⅲ)/25ml范围内具有线性关系。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均能满足天然水样中微量镓的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0.
采用海藻酸钠包埋驯化得到的优势铁还原菌,用于还原络合吸收法脱除NOx过程中形成的中间副产物Fe3+(NTA)。结果表明,最佳包埋条件为海藻酸钠质量浓度4%,菌体质量浓度0.2%,CaCl2质量浓度3%,此条件下制备的小球还原性能好,在微生物用量为20 g(湿重)/L时还原10 mmol/L Fe3+(NTA),经12 h反应后还原率达到96.1%,而相同条件下游离微生物的还原率仅为11.8%,但反应16 h后游离微生物与固定化小球的还原率相近,均为97%左右。但此法制备的小球机械强度不高,溶胀、破裂现象严重。通过添加聚乙烯醇和硅藻土改良固定化小球,可强化小球的机械强度、降低小球的溶胀及破裂现象,对Fe3+(NTA)的还原效果也较改良前的小球有所提高,两者最佳添加量均为20 g/L。改良后的小球与游离微生物相比,耐酸性增强,在pH=5的条件下,仍具有79.8%的还原效率,远高于相同条件下游离微生物的39.5%,但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两者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