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81篇
安全科学   105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99篇
综合类   357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421.
本文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探讨"多规合一"的空间优化布局体系。在分析生态文明与"多规合一"关系、姜堰区城乡空间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发展与保护协调、布局与功能配套、集约与生态并重等方面指出生态文明对"多规"空间布局的要求,进而提出生态导向的"多规合一"空间布局的总体思路,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社会经济发展评价、发展趋势与区域协调等方面分析空间发展条件,进而确定空间管控分区和要素布局体系,以及其他规划与"多规合一"空间的衔接。以姜堰区为例,探索可持续的城乡空间格局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生态底线控制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22.
紫外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化学需氧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娜  罗彬  廖激  但德忠 《四川环境》2006,25(1):84-87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COD是一种不用化学试剂、对样品无须加热消解、快速、简洁、元二次污染的绿色技术。本文对此技术的原理、相关概念、特点、进展、技术难点及应用前景作了较全面的评述。  相似文献   
423.
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促进流域水生态环境资源资产增值、实施流域综合治理的长效政策手段。在借鉴全国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建立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长江经济带实施生态优先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提出了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框架,建议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重点处理好八大关系,本文可为长江流域可持续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24.
水质基准与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是进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随着我国水环境形势的变化和管理目标的改变,为准确、客观地反映我国当前的地表水环境状况,强化水污染防治,有效引导水环境质量改善的方向,提高水环境管理的效率,要求基于水质基准研究开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以满足新的管理需求。预测表明,"十三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将达到约6.8万亿,为达到修订《标准》后的目标,我国水污染防治至少需投资2.04万亿。另外,修订《标准》,将带动工业和城镇水污染防治投资超过一万亿元,能够加快环保产业的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水质基准与标准对环保产业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将在我国水环境质量改善和科技进步促进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5.
南京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67,自引:1,他引:67  
在 2 0 0 2年 4月— 2 0 0 3年 10月间 ,以网格法在农田土壤内均匀布点 ,另选择典型林地、闲置地及工业区土地采样 ,对南京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及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 ,侧重探讨有机氯在不同利用类型土壤中的残留量、残留物的组成和分布状况 .研究结果表明 ,试区土壤HCHs和DDTs的检出率均高达 10 0 % ,残留范围分别为 2 7~ 13 0 6和 6 3~ 10 5 0 7μg·kg- 1 ,其中 >65 %的样点土壤有机氯残留总量低于 60 μg·kg- 1 .OCPs主要残留物为p,p’_DDE ,占残留总量的 80 %以上 .工业用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明显低于农业土壤 ,不同利用类型土壤中有机氯残留总量排序为 :露天蔬菜地 >大棚蔬菜地 >闲置地 >旱地 >工业区土地 >水稻土 >林地 .与国内同类最新报道相比 ,南京地区土壤中OCPs的残留较低 ;而与国外相应值比较 ,南京地区土壤中OCPs残留量高于德国 ,低于阿根廷或波兰土壤中OCPs的残留  相似文献   
426.
我国环境保护督查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保督查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我国目前形成了“l项核心责任+3个督查层面+1个重要载体+8种压力传导机制”的环保督查体系与“中央-部委-地市级及以下”自上而下的环保约谈体系,监督地方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能.文章阐述了我国环保督查体系的总体框架,总结了环保约谈、中央环保督察、部长专项督查、例行性督查等的特点和现状,提出了统筹环境保护督查制度和环境保护考核检查、领导干部环境损害责任追责等制度,深化“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实践,推动独立的第三方党政环境绩效评估制度等对策建议,为环境保护督查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427.
安琼  董元华  葛成军  王辉 《环境科学》2006,27(4):737-741
004年春,以南京市西南部4条通入长江的小河流为试区,采集不同断面表层沉积物和水样,以及相应流域内农田土壤样品,对所有样品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及其分布状况进行研究,并讨论了农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和理化性质对河流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对水体HCHs和DDTs有明显的富集作用,不同河流富集状况不尽相同.农田土壤中HCHs与沉积物中HCHs残留量基本相近,土壤中DDTs残留量明显高于沉积物,可见土壤中HCHs更易迁移至水系.由于土壤有机质易于从偏碱性的土壤中淋出,吸附在有机质上的有机氯残留物易随之转移至沉积物中,因此在流经偏碱性土壤的河流沉积物中OCPs残留量较高.各流域内农田土壤与河水及沉积物中α/γ及DDE/DDT值的变化有一定程度的趋同性,反映了土壤是水体及沉积物中OCPs的主要来源.此外,有机氯各组分在土壤-水体-沉积物的迁移过程中,易迁移者在沉积物中含有较高比例.此外,沉降作用将大大降低小河流向长江输入的OCPs.  相似文献   
428.
基于拓扑差异,不同的硝基多环芳烃对沙门氏菌致变性能有较大不同.所呈现的规律性可以用量子化学方法从π电子的共轭效应、构型的立体效应和分子形状大小等三个方面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429.
上海市居民暴露于多环芳烃的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上海市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健康危害风险,结合上海市人群状况,采用多介质-多途径暴露模型,评价上海市居民暴露于多环芳烃的暴露量及由此导致的健康风险,分析不同环境介质、暴露介质及暴露途径的风险贡献率,并结合蒙特卡罗方法分析研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在实际评价时,根据上海市的实际情况,我们选用了部分美国环保局推荐参数,剩余的评价参数根据国内的相关文献,我们进行了修正,以使暴露模型更较好的接近上海市真实暴露场景,提高模拟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对16种PAH化合物(PAH16)的日均暴露量分别为1.27×10-3、8.90×10-4、7.49×10-4 mg·kg-1·d-1,主要暴露途径是膳食暴露,此外呼吸暴露也占有一定的比重,皮肤暴露作用很小。膳食暴露中对总暴露贡献最大的食品是粮食、肉类、鱼类。高环化合物主要来自肉类和鱼类。2环、3环、4环、5环和6环化合物对总暴露谱的贡献依次减少。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由于 PAHs 暴露引起的平均致癌风险为7.20×10-6、6.13×10-6、4.44×10-6 a-1,上海市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居民人体健康风险度高于可接受健康风险度标准。上海市女性对多环芳烃的暴露量高于男性,女性健康风险平均值亦高于EPA标准值。上海市多环芳烃人群暴露与天津、北京和兰州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各项参数中,粮食、蔬菜摄食量和相应的多环芳烃(PAHs)残留浓度是影响暴露的重要因素。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得到各年龄段人群对多环芳烃(PAHs)的日均暴露量的分布特征,各输出变量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430.
为了揭示海陆衔接区环境中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以莱州湾及其主要入海河流为研究区域,利用HPLC-MS/MS分析样品中15种磺胺类抗生素(SAs)和6种喹诺酮类抗生素(QNs)的浓度,并通过改良的Method 1604(US EPA)评估海水与沉积物中2种典型水传病原微生物大肠杆菌(E.coli)与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抗生素抗性水平,进而探讨该区域水体中抗性菌株的分布特点以及微生物抗性率与相应抗生素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莱州湾水体与沉积物中普遍存在磺胺与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及抗性污染问题。两大类抗生素在水体中平均残留浓度分别为3.89 ng·L~(-1)(SAs)和234.68ng·L~(-1)(QNs),在沉积物中分别为0.91 ng·g~(-1)(SAs)和49.37 ng·g~(-1)(QNs),且分布特征基本呈现自河流向海洋逐渐递减的趋势,说明河流输入是莱州湾抗生素污染的主要来源。在水体中,具有磺胺类抗性的E.coli和S.aureus平均检出量分别达到2 018和4 683 CFU·L~(-1),抗性率范围分别在0%~37.3%和10.6%~45.8%之间;而2种喹诺酮类抗性病原微生物的平均检出量则相对较低,分别为1 315 CFU·L~(-1)(E.coli)和1 461 CFU·L~(-1)(S.aureus),抗性率分别为0%~50.0%和0%~20.8%;此外,相比于E.coli,S.aureus为沉积物中的主要抗性病原微生物,磺胺与喹诺酮类抗性S.aureus检出率均高于80%,平均检出量分别为24CFU·g~(-1)和18 CFU·g~(-1)。相关性分析表明,莱州湾近岸海域水体中磺胺类抗生素浓度与磺胺类抗性微生物总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然而其与微生物抗性率之间并未表现出相似的规律,说明近岸海洋环境中抗生素的残留量不是影响抗性菌株丰度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