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0 毫秒
31.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绿色执政方略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全国土地会议”,从“节约粮食和土地资源”到“环境保护成为基本国策”,从“可持续发展”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回顾历史,绿色执政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本研究以《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等为资料来源,基于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分析方法,使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模型和KH Coder可视化软件,对重要文献选编和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共产党绿色执政理念有关文字表述内容进行统计和分析,系统梳理绿色执政理念的发展脉络。研究发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绿色执政理念的集大成者,是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对走好“两个一百年”目标交汇点上绿色发展的第一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2.
论环境文化与企业新文化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最新走向,企业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致力于环境文化的构建,其中,观念的创新是企业环境文化塑造的前提,产品的创新是企业环境文化塑造的内容,管理的创新是企业环境文化塑造的保证。  相似文献   
33.
环境容量资产的核算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环境容量提出京津冀地区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阐明该地区环境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内容、核算范围以及编制路径,对2013年该地区及13个城市的环境容量资产进行核算,并编制了实物量资产负债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京津冀地区降低环境资产负债的政策建议,指出我国环境资产负债核算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大气及水环境容量均处于严重负债状态,其中,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x和PM2.5环境容量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35%、-263%和-316%,主要水污染物COD和NH3-N环境容量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14%和-850%。本文研究成果可为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决策提供科学基础,同时也可为其他地区开展环境资产核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中共中央在2014年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区域再次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然而,京津冀地区当前环境形势仍十分严峻,是全国水资源最短缺,大气污染、水污染最严重的区域,生态环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尽快补齐的突出短板。本文深刻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当前大气、水、生态三个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内在的体制机制不协调。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解决京津冀生态环保总体思路,并分别从环境功能区划、生态保护红线、大气联防联控、跨界水环境治理、环境监管联动以及体制政策创新等方面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为国家开展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5.
生态环境规划在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化技术是生态环境规划的基础工具,对于提升生态环境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回顾生态环境规划相关数字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生态环境规划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和必然趋势,分析了传统生态环境规划存在的一些技术方法落后、与信息化技术融合有待深入、信息化基础建设薄弱等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生态环境规划未来数字化转型的若干建议,包括加强数值模拟、大数据分析、数字空间分析、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36.
我国当前严峻而复杂的环境形势对环保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环保人才统计调查数据,总结了我国环保人才的特点,分析了当前环保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未来我国环保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思路和对策建议,一是稳步提高环保人才队伍数量,特别是提高农村、中西部、亟需紧缺环保专业人才数量;二是着力提高环保人才队伍素质,加强农村、西部与基层地区环保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加大环保人才教育培训力度,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37.
在分析建立和完善排污权市场机制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排污权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概念,阐述了参与主体不同、实施手段不同、风险大小不同和作用效果不同是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主要区别;指出排污权一级市场需要解决的核心是公平问题,二级市场需要解决的核心是效率问题,并提出了保证排污权一级市场的公平性和提高二级市场效率的若干重要措施.这对于当前我国实施排污权有偿取得与排污交易,建立排污权市场机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8.
中国环境保护战略政策70年历史变迁与改革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地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环境保护战略政策的历史变迁,分析其演进脉络、阶段性变化特征和取得的成效,对于制定新时代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以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历史演进为主线,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历史变迁与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①非理性战略探索阶段(1949-1971年);②建立环境保护三大政策和八项管理制度的环境保护基本国策(1972-1991年);③强化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992-2000年);④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推进生态环境示范创建的环境友好型战略(2001-2012年);⑤推进环境质量改善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文明战略(2013年至今).分析表明,我国基本形成了符合国情且较为完善的环境战略政策体系,在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法制与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目标责任制、生态环境市场经济政策体系以及多元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格局下取得了重大成就,对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伟大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需求,提出了未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政策的基本走向、改革目标,指出了管理体制、生态法治、空间管控、市场机制、公众参与、责任考核等六大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39.
环境技术创新与环保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洪强  张静 《环境保护》2012,(15):31-34
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正在剧烈地改变自然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人类在短短几十年里创造出的财富,超过了以往一切时代的总和.然而,令人鼓舞的经济增长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水体、大气、土壤环境污染,生态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发,给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环保产业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0.
迈向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框架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历史性地阐述了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的战略,表明了作为我国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最高认知和创新性贡献,吹响了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的时代号角.为此,本文从战略顶层设计角度出发,根据科学发展观,诠释了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的关系,研究提出迈向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提出了近中期建设生态文明的六大战略任务和四项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