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222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以新乡市某阻燃布生产废水为例,研究采用铁碳微电解-内芬顿氧化组合工艺可行性,结果表明,阻燃布生产废水先经混凝沉淀后,采用铁碳微电解-内芬顿氧化组合工艺作为预处理工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研究表明,铁碳微电解-内芬顿氧化组合工艺最佳运行条件为:pH值为2~3,反应时间5 h,H_2O_2投加量为6‰,铁碳填料填充体积比为40%,曝气量为60 L/min,在此反应条件下,废水COD去除率达到了74%,TP的去除率达到了85%,有效去除了废水中毒性有机磷阻燃剂对生化的抑制,改善了后续生化处理条件,满足了生化进水水质指标,同时也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52.
热解吸对土壤中POPs农药的去除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土壤热解吸修复技术对POP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修复后土壤可耕作性,选择北京某农药厂旧址的POPs农药污染土壤,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热解吸处理后土壤中滴滴涕(DDTs)和六六六(HCHs)各组分的去除率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热解吸修复技术可有效去除土壤中POPs农药,其中,p,p’-DDE与α-HCH组分去除率受热解吸温度的影响比其他组分更为明显。∑HCH与∑DDT在310℃、340℃时分别达到97%、99%的去除率,且此时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低于我国《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此后去除率受温度的影响不明显。热解吸温度对修复后土壤的理化性质有一定的影响,不同温度影响的程度各不相同,其中,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分别由0.78%、0.0352%降至0.14%、0.0107%;pH波动幅度较小,由7.80变至8.25;阳离子交换量变化存在波动,但呈整体下降趋势,由7.87 mg/kg降至5.00mg/kg;土壤中速效磷显著增加,由7.59 mg/kg升至21.8 mg/kg。而在最优温度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受热解吸温度的影响较小。由此可以说明,热解吸技术可以用于POPs污染土壤的修复,选择适当的热解吸温度对土壤的可耕作性影响有限,因而是一种潜在的绿色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53.
污染场地是工业化发展的产物,中国的污染场地修复与管理尚处于起始阶段,如何实现国家层面对污染场地的有效监管是一个重要课题。在国家污染场地信息管理数据库框架基础上,提出了以流程管理(BPM)架构技术和业务流程引擎技术为基础构建支持跨平台和跨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BPM运行平台,设定了污染场地管理的主要机构和相应主要角色,还设计了污染场地资料入库和分类评估的管理流程,以期为中国污染场地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监管平台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4.
针对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的强耦合和动态变化特性,提出一种用于前置反硝化脱氮工艺的多模型动态矩阵(DMC)解耦控制方法;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外界入水中氨氮浓度进行聚类,获得以聚类中心为入水氨氮浓度的静态模型集合,分别设计线性DMC解耦控制器;再以当前时刻外界进水氨氮浓度和聚类中心为基本元素,构造切换函数,实现多模型切换。将该方法应用于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中,获得了较好的动态仿真效果。  相似文献   
55.
根据风险交流理论,引入污染场地的风险交流定义及其特点,在欧美的风险交流研究进展及美国、欧盟的污染场地风险交流经验和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风险交流在污染场地管理中的应用,在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风险交流框架以及污染场地管理动态性特点的基础上,概括出进行全程风险交流实施流程的思路;通过总结污染场地的利益相关方及其责任关系...  相似文献   
56.
对混合质电镀污泥进行了湿法分离和金属回收研究,拟采用硫化分离富集—分质回收的工艺路线实现重金属的全组元回收。结果表明,在常温下采用分段硫化可以实现电镀污泥中Cu、Ni、Zn、Cr的分离与富集,在控制pH为3.8时,浸出液中Cu、Ni、Zn的硫化沉淀率均大于98%,Cu、Ni、Zn与Fe、Cr取得了较好的分离,在pH为4.1时,Cr与Fe取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Fe的硫化沉淀率达到了93.35%,Cr最终在铬泥中得到富集;富集了Cu、Ni、Zn的硫化渣和富集了Cr的铬泥容易实现金属的分质回收;对重金属含量较低的混合质电镀污泥,采用硫化分离富集—分质回收的工艺是可行的,可将Cu、Ni、Zn、Cr等重金属予以全组元回收,同时处理后废渣可作为一般工业固废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57.
本刊讯 9月18日,山东省招远市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夏甸金矿举行了“招金矿业矿山救护专业技术比武”活动。  相似文献   
58.
结合鼓浪屿区实施ISO14001标准,探讨了其意义,实施步骤和特点,可为其它风景名胜区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所借鉴。  相似文献   
59.
利用青岛市大气综合观测站的研究性监测数据,分析了2011年采暖期PM2.5和能见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能见度在≤3km时,对应的PM2.5浓度超出0.250mg/m^3,属于严重污染;②PM2.5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存在一临界区域,当PM2.5浓度低于该临界区时能见度会随PM2.5浓度减少迅速改善,临界值大致位于PM2.5浓度为0.100mg/m^3处;③相对湿度小于85%时,能见度与PM2.5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其中,相对湿度在60%-70%时,能见度与PM2.5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最好,PM2.5对能见度的影响最直接。  相似文献   
60.
中日大气污染控制法规比较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对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状况,中国曾多次修订大气污染控制法规以更好地控制各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修订主要是借鉴国外先进有效的大气污染物控制方法,再结合中国实际排放情况来确定更合理有效的控制法规.中国的人文法律、工业发展阶段和日本较相似,且日本的大气污染控制法规在可操作性、执行力度等细微处很完善.而中国的立法由于起步较晚,加之传统立法宜粗不宜细的影响,使其执行效率明显不足.中日两国大气污染控制法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总量控制制度、监督管理处罚制度、公众参与制度,通过这3个方面的具体比较,找到可供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