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54篇
安全科学   336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477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106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不同离子对黑土胶体在土壤中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土样品采自于黑龙江海伦市,提取胶体并对其主要理化性质进行定性定量表征,通过淋滤实验研究胶体在土柱中的运移特征以及不同离子及其强度对胶体运移的影响。结果显示:所提取胶体粒径与理论计算基本吻合,粒径主要分布在2~5μm;当pH由4上升到9时,胶体的zeta电位则由-26.43mV降低到-34.52mV;红外光谱显示胶体颗粒的有机机团主要为-OH、CH-、C=O、多糖;X射线衍射表明其主要矿物组成是石英(56.9%)。不同离子及其强度对胶体的在土壤中的运移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当pH由4增加到9时,k值由6.020×10-4降低至3.858×10-4,Ca2+、K+、Na+当离子强度由0.5mmol/L变化到0.001mmol/L时,k值分别由6.087×10-4降低至4.024×10-4、5.518×10-4降低至3.818×10-4、5.401×10-4降低至4.109×10-4。  相似文献   
102.
论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定量分析了土壤质量研究领域的科学文献,结果显示国际土壤质量研究热点从有机质及其组分对管理措施的响应、微生物指标敏感性、土壤质量定义到土壤质量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框架的完善,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性不断加强。目前,土壤质量的监测及其对土壤修复、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是未来研究热点。主要研究趋势有:1)发展中国家将在土壤质量研究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2)土壤质量对土壤修复、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应对措施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3)可持续发展仍然是土壤质量研究的主题,不同国家及地区应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监测、修复研究,制定法律,保障土壤管理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化。  相似文献   
103.
黄土丘陵区不同地貌单元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尺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丘陵区县域不同地貌单元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尺度效应,尺度划分为县域、县域上三种不同的地貌单元以及与地貌单元相对应的乡镇尺度,结果表明:①各个尺度下有机碳含量均偏低,完整地貌单元尺度与乡镇尺度有机碳均值与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不同;②高山区随着尺度的变化,自然因素对变异的影响程度没有显著变化,但低山丘陵区与丘陵沟壑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减小,插值图表现出较小的研究面积有机碳含量信息更丰富;③县域尺度上海拔与土壤类型是导致变异的主控因素,在丘陵沟壑区,所研究的自然因素(海拔、土壤类型、土壤侵蚀程度、田面坡度、坡向)对其影响都不显著;在低山丘陵区,地貌单元上主控因子是海拔与土壤类型,而乡镇尺度上转化为田面坡度;在高山区,地貌单元上主控因子是土壤类型,但乡镇尺度上其主要影响因素变为土壤侵蚀程度。  相似文献   
104.
长江口及东海赤潮海洋环境特征综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东海及长江口邻近海域赤潮频繁发生的现象,本文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和研究追踪,分别从东海赤潮的生物化学、物理海洋和地质沉积三大方面对其爆发的海洋环境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具体涉及浮游藻类密度、叶绿素a含量、初级生产力、海洋温盐流、地貌沉积八个分项的解释,从整体上对长江口及东海赤潮生消演变的海洋环境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进一步的认识赤潮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5.
建立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样中乙醛和丙烯醛的方法,并对吹扫捕集测试条件进行优化,考察了吹扫温度和吹扫时间对吹扫捕集效率和方法检出限的影响。在50℃下,吹扫时间为20 min时,该方法乙醛和丙烯醛的检出限分别为0.001 2 mg/L、0.000 6 mg/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5%~6.9%、2.9%~5.8%,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6%~108%、92.0%~105%。与GB3838-2002推荐使用的分析方法相比较,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基本上不消耗有机溶剂等特点,可满足地表水和废水中乙醛和丙烯醛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06.
陈镭  许建明  许晓林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0):3926-3935
利用2013—2014年上海地区的风廓线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研究了上海地区通风指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实际天气情况和预报经验,对常用通风指数公式进行本地化修正.通过分析修正前后的通风指数与颗粒物浓度的关系发现,修正后通风指数的时间变化特征与PM_(2.5)浓度的时间变化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经过修正的通风指数对于PM_(2.5)浓度变化的指示意义更强;研究其在典型污染个例中的应用情况发现,修正后的通风指数低时,对应的PM_(2.5)浓度值高,说明修正后的通风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出边界层内大气对污染物的扩散和输送作用;另外,与未修正的通风指数对比发现,修正后的通风指数降低了原通风指数的数值,对污染的指示意义更强,尤其表现在上海地区受冷空气影响时,修正后的通风指数较原通风指数降低明显,能更好地反映出大气对上游地区污染物的输送作用.由此可见,经过修正后的通风指数更适用于本地化的预报服务,这也为上海地区的空气质量预报和霾预报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7.
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粘粒絮凝-分散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浙江红壤为例,研究了两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粘粒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粘粒的分散作用影响较大,且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大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影响.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粘粒的分散作用主要是土壤颗粒对表面活性剂的电性吸附和配位吸附所致.表面活性剂进入土壤环境,会导致土壤粒子的分散,流动性增加;其结果是:一方面加重水土流失,另一方面使水环境污染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108.
模拟酸雨影响下红壤中钴的释放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室内模拟酸雨淋溶土柱的方法,研究了酸雨影响下红壤中钴的释放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酸雨加速了红壤中钴的淋溶损失.酸雨作用下红壤中钴的释放随淋溶量的变化具有阶段性特点,但不同土壤之间其阶段性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实验所施的淋溶强度下,供试的4种红壤中有3种表现为前期阶段减小和后期阶段增大的规律性,1种表现为前期阶段减小,中期阶段增大和后期阶段减小的规律性.酸雨对红壤中钴释放的促进作用,在短期内有利于提高红壤钴的可给性,但长期的酸雨淋溶可导致红壤因钴的加速淋失而缺钴.   相似文献   
109.
模拟酸雨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及机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恒温恒湿连续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外源酸雨对土壤pH值、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同时运用紫外差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酸雨通过改变土壤pH值而影响酶活性,pH6.66的近中性土壤酶活性呈现激活-抑制的变化过程;而pH4.61的酸性土壤酶活性持续下降.溶液构象研究表明,pH值是通过改变酶的肽链构象、氨基酸残基微环境而影响其活性的.  相似文献   
110.
本文通过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利用2011年7月~2013年4月同仁气象局定时监测的PM10质量浓度,定量分析PM10质量浓度分布特征:PM10质量浓度分布有明显的月季变化.通过和同期观测的气象要素及日降水量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对开展的PM10预报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