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72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71.
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健康和生产的正常运转,企业需要尽量地排除安全隐患,进行大量的安全投资,而安全投资的目标往往是达到和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和职工能够接受的合理安全水平,所以企业安全投资决策往往面临着优化问题.从投人和产出、成本和效益的角度探讨企业的安全管理,并进行优化决策分析.  相似文献   
72.
廉洲湾赤潮自动监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7月广西廉洲湾海域三个自动监测站的实时监测数据,对赤潮发生的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此次赤潮过程中,溶解氧、pH值、叶绿素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且出现同步升高回落现象。通过现场采样分析与比对,表明自动监测站可实现对赤潮的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73.
水体重金属锑(Sb)污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旨在利用微生物和硫铁矿协同强化去除水中锑酸盐(Sb(Ⅴ)),实验对比了硫铁矿和硫化亚铁在非生物和生物反应体系中对Sb(Ⅴ)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非生物(未接种活性污泥)反应体系中,硫铁矿和硫化亚铁对Sb(Ⅴ)的去除效果随运行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且在第10个循环硫铁矿对Sb(Ⅴ)的去除率仅为14.5%;硫化亚铁相对硫铁矿有较高的Sb(Ⅴ)去除效果.在微生物作用下,硫铁矿和硫化亚铁具有较稳定的Sb(Ⅴ)去除效果,且硫铁矿对Sb(Ⅴ)的去除率高于硫化亚铁.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证明微生物可加速Sb(Ⅴ)转化为Sb(Ⅲ),同时生成的Fe(Ⅱ)/Fe(Ⅲ)会促进Sb(Ⅲ)在硫铁矿上的富集沉淀,进而强化Sb从水体中去除.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揭示了除锑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时间演替规律,证明Thiobacillus和Sulfurimonas菌属为微生物协同硫铁矿去除Sb(Ⅴ)的优势菌属.研究结果为Sb(Ⅴ)废水修复提供了一种稳定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4.
彭进平  赖焕然  程高  杜青 《生态环境》2010,19(8):1936-1940
利用吉林原土和FeCl3作为主要原料,制备应用于抑制湖泊富营养化的除磷材料—改性硅藻土,并利用物理吸附仪、扫描电镜、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等对改性硅藻土进行表征,此外,探讨了吸附时间、pH以及温度等对改性硅藻土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经改性后,硅藻土中Fe元素的含量有所增加,杂质含量则有所降低;微孔明显增多,孔径增大,表面负载一定量的颗粒物,粗糙度增大,比表面积较原硅藻土增大6倍。(2)在水体除磷应用中,当吸附时间达到20min时,吸附趋向平衡;在酸性条件下改性硅藻土的除磷效果好于碱性条件下的除磷效果;在25℃下改性硅藻土对磷的吸附能力较其他温度下强;(3)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都能较好地描述硅藻土对磷的等温吸附特征,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来描述改性硅藻土对水中磷的吸附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75.
通过对鄱阳湖及其入湖河流(赣江、抚河、信江、修水及饶河)水体悬浮有机质碳、氮同位素含量的测定,分析了鄱阳湖及其入湖河流水体悬浮有机质碳同位素(δ13CPOM)和氮同位素(δ15NPOM)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其水体悬浮有机质和氮素来源.结果表明,鄱阳湖区枯水期δ13CPOM、δ15NPOM值分布范围分别为-26.59‰~-24.91‰(n=9)和5.88‰~17.49‰(n=9),丰水期分别为-27.10‰~-25.88‰(n=9)和2.99‰~19.69‰(n=9);入湖河流水体枯水期δ13CPOM、δ15NPOM值变化范围分别为-27.79‰~-25.22‰(n=6)和2.87‰~9.26‰(n=6),丰水期分别为-28.07‰~-26.02‰(n=6)和2.12‰~8.75‰(n=6).有机质来源分析表明:C3植物是鄱阳湖区及其入湖河流水体悬浮有机质的主要来源;而氮素来源比较复杂,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的地点也不尽相同,生活污水、化肥及其土壤流失氮是鄱阳湖区水体悬浮颗粒物氮素的3种主要来源;化肥、陆源有机质及其土壤流失氮是其入湖河流水体悬浮颗粒物氮素的3种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6.
为探索自然电位法监测填埋场渗漏的可行性及适用条件,需在中试尺度揭示渗滤液渗漏条件下的自然电位异常特征和关键影响因素. 通过构建试验场地来模拟填埋场的渗漏场景,模拟填埋场代表性渗漏速率下的自然电位异常,分析自然电位信号对渗漏速率敏感性和响应关系,同时分析不同采样电极条件对检测信号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渗漏条件下,渗漏区域的自然电位发生明显变化,因此自然电位可以作为渗漏的响应指标;另外,渗漏条件下,自然电位时序方差的峰值位置与渗漏通道区域重叠,表明时序方差可以作为漏点精准定位的指标. ②自然电位与渗漏速率成正比,当渗漏速率为200 mL/s时,不极化电极检测到的自然电位异常高达16.1%;当渗漏速率分别减至166.67和102.04 mL/s时,自然电位异常相应减至9.3%和3.7%;当渗漏速率降至43.48 mL/s时,已不能观测到自然电位异常. ③相比于极化电极,不极化电极对渗漏条件下自然电位异常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能够更及时响应并精准定位渗漏的位置. 研究显示,通过检测自然电位可实现对渗漏点的精准定位;渗漏速率与自然电位异常呈显著正相关趋势;相较极化电极,不极化电极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能和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77.
接触氧化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赖万东  杨卓如 《四川环境》2005,24(1):74-77,101
本文简述了污水处理中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的工艺特点及其发展历史,综述了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为进一步开展该技术的研究和新工艺的开发提供参考。接触氧化技术将是未来我国水处理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文中展望了该技术的一些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8.
去年12月19日,柳州市鹿寨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鹿寨县生产安全事故现场警示教育办法(试行)》,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探索推进安全警示教育工作新模式,以此强化各类企业、各级领导、相关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理念,保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为鹿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79.
生物整治     
生物降解已成为ASM(美国微生物学会)年会的传统议题,1990年的会议着重了生物整治(Bio-remediation)的主题,对生物整治的自然生物学方法感兴趣。 生物整治是应用生物制剂改造有害物质所污染的土壤和水,通过微生物酶降解并转化污染物,使其产物成为无毒或无害化。与其他方法如焚烧法相比,它设备简单,就地处理,费用低廉。用于生物整  相似文献   
80.
对冬季兰州市城区和环境背景观测点的大气气溶胶样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在同一地区的气溶胶中,细颗粒(PM10)所富集的无机离子浓度要比粗颗粒(TSP)高出7.59%-15.3%.说明水溶性离子更易在细颗粒中富集.气溶胶在受到人为污染影响后,其水溶性离子的浓度和构成也会因此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用测定同一区域内不同采样点气溶胶水溶物浓度的方法,来判断该地区大气气溶胶受污染的程度.在城区集中燃放烟花爆竹的除夕夜,气溶胶中部分水溶性离子浓度会迅速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 K ,与非燃放期相比,TSP和 PM10中K 分别高出10.70倍和11.5倍.其次是NO-3, SO2-4,Mg2 ,NH 4和Cl-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