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9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298篇
安全科学   549篇
废物处理   51篇
环保管理   184篇
综合类   1086篇
基础理论   203篇
污染及防治   126篇
评价与监测   125篇
社会与环境   60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溶藻放线菌改性制剂对铜绿微囊藻的控藻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一种溶藻放线菌粉剂,此粉剂按1∶10 000的质量比投加4 d后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效率可达90%,该粉剂经过壳聚糖改性处理后,在1∶20 000的质量投加比下,0.5 h即可絮凝去除90%的藻细胞,4 d后的溶藻效率仍可达80%。由于既能快速絮凝除藻,又能长效溶藻,使得改性溶藻放线菌粉剂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2.
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及环境影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社会资本"作为一个多维度的概念,近年来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大量证据已证明,高水平的社会资本是生态、社会和经济职责和谐过程的先决条件,社会资本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缓解贫困、提高工程绩效、管理自然资源与保护环境非常关键。本文阐释了社会资本概念,分析了社会资本的主要成分、分析层次及主要类型等维度,指出社会资本的主要成分包括网络、规范、制裁,分析层次包括个体、中观、宏观,主要类型包括结合型、沟通型、联系型;在此基础上,梳理总结了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及环境影响关系的国际研究进展,阐释了社会资本促进经济增长、影响生态环境的作用机理,分析了社会资本与适应能力的关系,简要介绍了国际上理解和研究社会系统与关键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思想框架。最后,讨论分析了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环境影响的关系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943.
为了研究奶牛粪便堆放高度、堆放方式和温度对奶牛粪便甲烷排放的影响,基于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奶牛粪便在4种堆放处理(堆放高度分别为30、45、60cm的处理和每天加粪6cm至堆放高度约60cm的处理)下连续7周的甲烷排放通量。同时,分析了堆放前后奶牛粪便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4种处理的甲烷日均排放通量的变化规律大致相似,即甲烷日均排放通量在实验前5天较小,第6天开始逐渐上升并相继达到峰值,之后降低并趋于平稳;4种处理的甲烷日均排放通量为(0.243±0.083)~(0.341±0.145)mg/(m3.h);堆放后奶牛粪便的pH(除堆放高度为30cm的处理外)、干物质、挥发性固体含量均下降,而灰分、全氮、全磷、氨氮、总有机碳和碳氮比(除堆放高度为30、45cm的处理外)均上升;回归分析和Wilcoxon配对法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奶牛粪便堆放高度和堆放方式及温度对甲烷排放影响较大,各处理的甲烷日均排放通量与环境温度、奶牛粪便内部温度(包括奶牛粪便表面以下100mm处温度及奶牛粪便堆放中心温度)均呈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944.
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的时空演变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非农化压力及其区域差异是建设用地指标区际配置的基础。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水平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耕地非农化压力区际差异明显。通过对比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理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开展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的时空格局研究,结合重心迁移模型,采用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揭示了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的时空演化路径。结果表明:(1)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西部地区中恩施市的耕地非农化压力较大,其他城市耕地非农化压力较小且相对变化较小;东部地区的耕地非农化压力较大且相对变化较大;(2)2000~2011年,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的重心总体向东北方向迁移,表明湖北省东部一些城市的耕地非农化压力相对西部一些城市的增长较大。(3)重心迁移距离为17.37 km,相对较小,表明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于2000~2011年整体变化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45.
以封闭性水体上海崇明岛赢东村南湖为对象,从2010年8月到2011年9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现场观测,分析了2种不同形态水体(线型水体和面型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和浮游植物生物量,探讨了水体形态对富营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线型水体的紊动较弱,在水温适宜时更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而面型水体的紊动相对较强,浮游植物生长受到一定限制;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在封闭性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消过程可能是引起水体营养盐含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封闭性水体的水体形态对浮游植物生物量及营养盐浓度存在较大影响。鉴于此,在进行景观水体规划、设计及城市河道改造时,应该在水体形态的选择上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946.
海绵铁转化地下水中硝酸盐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海绵铁的还原性及其表面疏松多孔的特性,研究其转化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各项性能.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海绵铁粒径、固液比以及共存离子对硝酸盐转化效果的影响,对转化产物和溶出的总铁量进行分析,并通过动态试验研究了接触时间和进水NO3- -N浓度对硝酸盐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2.5时,海绵铁的粒径越小,硝酸盐的转化率越高;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固液比,有利于硝酸盐的转化,试验最佳的固液比(以每毫升硝酸钾溶液中投加海绵铁的质量计,g/mL)为1.0:25.0;溶液中存在的Cl-和SO24-在一定程度上对硝酸盐的转化有抑制作用.产物分析表明,NH4+-N是硝酸盐转化的主要产物,转化产物中NO2--N浓度很低,同时有一部分气体产生.动态试验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最佳的接触时间为7.7 min;增加进水NO3- -N浓度,硝酸盐的转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947.
研究了漆酶介体体系对有机磷农药毒死蜱生物降解的效果及影响因素.通过对6种介体的试验比较,筛选了合适的介体.在试验条件下,1-羟基苯并三唑(HBT)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对漆酶降解毒死蜱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紫脲酸(VA)和2,6-二甲氧基苯酚(2,6-DMP)对漆酶降解毒死蜱未起促进作用,而天然产物香草醛和愈创木酚可促进漆酶降解毒死蜱,香草醛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选择香草醛作为漆酶介体体系中的介体.研究了漆酶/香草醛体系中,反应时间、漆酶初始酶活、pH、温度、介体投加量及投加方式、毒死蜱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毒死蜱生物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漆酶初始酶活为0.050 U/mL、pH为5.0、温度30℃,分2次投加香草醛(香草醛与毒死蜱初始值摩尔比分别为40和80)情况下,漆酶/香草醛体系即可在24 h内实现对25 mg/L毒死蜱的有效降解,降解率达98%.  相似文献   
948.
为探寻中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借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选择丽江及厦门作为研究对象,基于3个时相的TM/ETM+遥感影像数据,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研究了厦门市和丽江盆地在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格局演变。结果表明:1987~2007年厦门市景观格局演变明显,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从1987年的67.9 km2增加到2007年的284.2 km2,而耕地面积则从1987年的729.0 km2减少到2007年的442.7 km2。1989~2006年丽江盆地建设用地从1989年的1140 km2增加到2006年的25.39 km2,耕地面积从1989年的137.48 km2增加到2000年的154.72 km2,2006年又降到146 km2,先升后降,呈明显波动。两个城市扩展的途径类似:主要通过侵蚀耕地为主要特征。景观格局演变对区域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大,对旅游业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49.
作为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直接影响到建设用地特别是城市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效果。基于开发区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能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现状,揭示不同区域及不同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差异,为促进开发区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以江苏省为例,通过构建包含开发程度、用地结构、用地强度、用地效益和资源消耗5个子目标、14个指标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RAGA AHP方法实现了江苏省134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实码加速遗传算法与层次分析法的集成,能获得高精度的权数并能保证全局收敛性;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JP2〗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性,苏北5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水平远低于苏南和苏中地区,但苏南和苏中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水平差距较小;高新技术开发区比其他类型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国家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按开发区类型出现较大分异  相似文献   
950.
长期以传统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单一评价指标,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已不能满足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绿色经济为视角,通过计量方法重新计算包含环境成本的相对绿色GDP,发现环渤海地区除北京市以外,在经济总量扩张的同时环境压力不断增加。将计算得到的相对绿色GDP作为DEA—Malmquist模型的产出指标,重新评价环渤海地区的经济效率,发现新的效率值明显低于传统GDP下的经济效率,并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