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据全国范围内葡萄主产区中单氰胺的残留特征,评估不同膳食消费人群的长、短期暴露风险,对于维护居民生命健康、推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建立了单氰胺在葡萄基质中的快速、痕量分析测定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HPLC-MS/MS)分析。葡萄样品中单氰胺的平均回收率为85.0%~92.0%,相对标准偏差为(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3.3%~10.5%,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 RT)和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 LOQ)分别为1.2 min和0.001 mg·kg-1。冷冻避光条件下单氰胺在葡萄样品中能够稳定储藏至少184 d,降解率为13.9%~24.1%;单氰胺在葡萄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001~0.003 mg·kg-1,规范残留试验中值(supervised trials ...  相似文献   
12.
大型城市中心城区,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事加工制造的第二产业多数已从中心城区转移到郊区郊县,而中心城区则是迅猛发展起来的物流量大、人员密集的服务业。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该区服务业产值已占全区总产值的92%,形成了服务业繁荣,商贸企业发达的经济格局,对此,中心城区安监部门必须根据这个实际,找准工作定位。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对TiO2光催化同时脱硫、脱硝效率进行了预测研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预测了不同SO2和NOx浓度的光催化脱除效率.依据正交试验结果,确定了最佳运行工况,将温度、湿度、SO2和NOx浓度对同时脱硫、脱硝效果的影响程度划分为3个等级,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絮凝作用延缓膜污染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为絮凝剂,通过絮凝试验和MBR处理人工废水试验,考察了壳聚糖絮凝作用延缓膜污染的效果.壳聚糖絮凝处理MBR中污泥混合液的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投加质量浓度分别为10 mg/L、20 mg/L、30 mg/L、40 mg/L、50 mg/L时,能明显降低污泥混合液SUV254的质量浓度,对污泥脱氢酶活性(DHA)的影响也较小;壳聚糖投加质量浓度为10 ~ 20 mg/L时,能有效降低污泥混合液的EPS质量浓度和黏度;当壳聚糖投加质量浓度大于20 mg/L时,污泥混合液的EPS质量浓度和黏度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说明壳聚糖投加质量浓度低于20 mg/L时,能有效降低污泥混合液中的主要膜污染物质EPS及疏水性物质的质量浓度.壳聚糖投加质量浓度为10 mg/L时,MBR反应器的跨膜压力增大的同时,处理系统的膜通量也稳定增大.膜通量衰减速度低于对照组,说明壳聚糖对延缓和控制膜污染有积极的作用.MBR反应器中活性污泥质量浓度( MLSS)和出水CODcr的变化表明,投加壳聚糖在提高反应器中微生物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处理水中有机物的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5.
水稻秸秆主要组分的提取及其对芘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莉  孙红文  何娜 《环境科学》2010,31(6):1575-1580
从水稻秸秆中提取主要组分--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利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芘在秸秆及其3种组分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各组分性质差异很大,木质素具有较高的芳香性和较低的极性,而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具有较高的极性和脂肪性.不同组分对芘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但吸附能力因其结构的差异而不同,木质素对芘的吸附能力最强, 吸附容量KF为5.04×104,比纤维素高100倍左右,而芘在半纤维素上的吸附能力略低于纤维素.低浓度(水相平衡浓度ce=0.01 Sw)下,秸秆对芘的吸附主要受木质素的控制,而且分配系数Kd略低于按照木质素质量分数计算的预测值,可能是由于木质素的烷基和芳香结构被周围的极性结构所覆盖.但在高浓度(ce = 0.5 Sw)时,秸秆对芘的吸附高于各组分的加和,芘向秸秆其他组分的分配作用不能忽略.芘在木质素上的吸附表现为非线性(非线性指数,n = 0.89),而其它3种吸附剂对芘的吸附更趋向于线性(n > 0.96).n值与芳香性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极性呈正相关关系,表明芳香性导致的特殊作用力是造成吸附非线性的主要原因.有机碳标化分配系数Koc随吸附剂芳香性的增强而增大,但随极性的增强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二元含汞重金属混合物对费氏弧菌的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费氏弧菌(Vibrio fucheri)作为毒性测试物种,测定了Hg2+、pb2+、Cu2+、Cd2+、Zn2、Cr6+对费氏弧菌的单一毒性;采用等毒性配比法研究了Hg2+/pb2+、Hg2+/Cr6+、Hg2+/Cu2+、Hg2+/Zn2+、Hs+/Cd2+5种二元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作用.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单独存在时均会对费氏弧菌产生毒性作用,发光菌的相对发光强度均与重金属离子质量浓度呈负相关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876 4~0.973 0.Hg2+、Pb2+、Cu2+、Cd2+、Zn2+、Cr6+单独存在时对费氏弧菌的EC50分别为0.045 mg/L、0.181 mg/L、0.300mg/L、0.117 mg/L、0.614 mg/L、23.000mg/L,重金属离子毒性从大到小为Hg2+、Cd2+、pb2+、Cu2+、Zn2+、Cr6+.而与单一重金属相比,其二元混合物对费氏弧菌的生物毒性效应和强度完全不同.Hg2+/pb2+、Hg2+/Cr6+二元混合体系表现为拮抗作用,Hg2+/Cu2+、Hg2+/Zn2+均表现为协同作用,Hg2+/Cd2+表现为加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光催化氧化脱硫脱硝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莉  赵毅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12):104-107
概述光催化氧化脱硫脱硝的研究进展,探讨光催化脱硫脱硝的特性及机理,对光催化氧化同时脱硫脱硝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催化剂的光量子产生率的途径、光吸收范围向可见光扩展的方法以及如何设计简单高效的光反应器等目前亟待决解决的几个问题,为光催化氧化脱硫脱硝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绿潮暴发已持续10余年,对生态环境、旅游业等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于2018年10月在舟山市枸杞岛附近海域采集石莼附生动物,并使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其开展物种鉴定,旨在给绿潮暴发的生态防治提供数据参考。鉴定结果显示:附生动物主要分为麦秆虫亚目以及钩虾亚目,部分样品无法鉴定出具体种类,存在出现新种的可能性。优势种包括Caprella scauroides和Ampithoe lacertosa等,其中Ampithoe lacertosa在中国近海为首次记录。在上述基础之上,我们进一步探讨了各季节钩虾亚目不同物种对于藻类的取食偏好性,阐明了端足类生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防控绿潮暴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事故致因"2-4模型"提出习惯性行为是引发事故的间接原因,为了提高基坑作业人员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防止基坑坍塌事故对工程施工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西安某地铁施工现场为调查对象,同时根据跨理论模型(TTM)的行为干预方法,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使用SPSS软件分析对调查对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基于TTM...  相似文献   
20.
一种改进的混合交通交叉口安全仿真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经典冲突分析模型SSAM中最小碰撞时间方法在冲突仿真中的不足,根据混合交通中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的运行特征并基于交通冲突理论,提出在交通仿真模型中易于实现的冲突时刻差法,即通过测量任意2股车流经过潜在冲突点的时间,计算冲突发生的时间差值。该方法可以通过交通仿真软件的二次开发方便地实现对混合交叉口交通安全状况的评估。最后以典型混合交通交叉口绿灯间隔评价为例,对比分析了2种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冲突时刻差法比最小碰撞时间法更能细致刻画交叉口的安全水平;在不同的绿灯间隔水平下,后一种方法比前者漏检80%以上的交通冲突,冲突时刻差法更能适应混合交通交叉口安全仿真分析评价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