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2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基于等离子体反应器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比若干室内空气净化方法之后,介绍了等离子体空气净化的能力、机理以及光催化反应,对基于等离子体反应器的室内空气净化典型装置进行系统分析。对等离子体空气净化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2.
本文着重研究了三氯乙醛和游离氯的干扰消除问题。在测定样品中游离氯时,敌百虫亦有微量水解。扣除游离氯的结果可能使敌百虫测定结果偏低。通过用精制纯敌百虫所配的标准曲线与氯化钾标准曲线对比,发现二组曲线略有差异。建议在用氯化钾做标准曲线时,计算公式中应乘上一校正系数K加以修正。该法检测限为1.6μg/2ml,当采样体积为60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67mg/m~3。  相似文献   
23.
利用模型预测生物可给性比现场采样测试获取生物可给性检测结果耗时短、成本低。为探究砷 (As) 和苯并[a]芘 (BaP) 生物可给量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统计了12篇文献和3份风险评估报告中As和BaP生物可给性、生物可给量和土壤性质数据,分析了生物可给量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并基于逐步回归分析法和随机森林回归法构建了生物可给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土壤中As的生物可给量与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 ,与土壤pH和CEC呈极显著负相关,BaP的生物可给量与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和粘粒质量分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性;分别采用逐步回归法和随机森林回归法构建了As和BaP生物可给量预测模型,综合比较2种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R2大小,发现随机森林回归预测模型对生物可给量的预测结果优于逐步回归预测模型,且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特征重要性与相关性分析结果一致;采用随机森林回归预测模型进行案例地块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随机森林回归预测模型对6个典型污染地块As和BaP的生物可给量预测效果较好 (R2=0.97) 。研究结果可为重金属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地块中生物可给性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4.
姜林  赵莹  钟茂生  付全凯 《环境科学研究》2017,30(11):1746-1753
污染场地中土壤气样品的采集是蒸气入侵风险评估的关键,目前最常用的主动土壤气采集技术包括真空苏玛罐和泵吸附管,其操作繁琐、成本高、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只能采集短时间的浓度.土壤气定量被动采样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采样技术,很好地克服了主动式采样存在的不足,是目前污染场地中土壤气调查的研究热点.通过总结现有研究,就定量被动采样技术的理论、被动采样器吸附剂和外壳材料的选择、被动采样器吸附速率的研究及定量被动采样在污染场地中的应用进行论述.综合研究发现,只要严格控制吸附速率,被动采样能够提供准确的定量土壤气浓度测量;采样器结构的设计、外壳材料的选择能够有效控制吸附速率;吸附速率受环境因素和土壤性质的影响,场地校正是获得准确结果的有效途径.我国在土壤气采样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建议:加大高效、广谱型或混合型吸附材料及相应测试方法和设备的研发;加强吸附速率的影响因子及场地校准方法的研究;加强土壤钻孔内土壤气的补给速率的模型和场地实测研究;增加不同种采样器的现场应用比较研究;进行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相似文献   
25.
赵莹  李蕾 《世界环境》2012,(4):34-35
2012年6月15日-23日,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第三次筹备会议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又称"里约+20峰会"),由环境保护部宣教司组织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华环保基金会及媒体和企业代表组成的中国环保NGO代表团,满载着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成果,赴里约积极参与了边会、展览等各项活动,在联合国舞台发出中国民间社会的环保声音。  相似文献   
26.
水库夏秋季节的热分层现象影响水体垂向交换和水-沉积物界面环境。为研究济南市大冶水库夏秋季节热分层现象对沉积物氮磷释放的影响,作者于2022年6-10月对水库进行现场监测及采集水样、沉积物,分析水体水温和溶解氧分层特征及氮磷营养盐分布情况,并结合室内模拟实验,研究热分层导致的缺氧环境对沉积物中氮磷释放速率及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冶水库在6-9月热分层现象明显,10月份分层现象消失,水库表层与底层的水温差最高可达15.6℃;水体溶解氧浓度随热分层结构的形成出现垂向分层,6-8月水库底层水体出现缺氧甚至厌氧现象,7月份溶解氧浓度低至0.84 mg/L;底层水体氮磷含量显著高于表层和中层,总氮和总磷含量约为表层水体的1.5倍和4倍;溶解氧是沉积物氮磷释放的重要驱动因子,室内模拟实验表明厌氧状态下总氮和总磷的释放速率约为自然状态的1.5倍,其中沉积物氮的释放以氨氮形式为主,铁铝结合态磷是潜在磷源。大冶水库内源污染引起的水质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7.
伴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在我国各企、事业单位中的普遍深入,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创新与发展.通过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特点进行分析,介绍了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收集方法、不同的信息载体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软硬件环境下管理与保存、软件系统版本的不断升级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调阅利用.  相似文献   
28.
铁氧化物陶瓷颗粒除氟效果及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一种新型的吸附材料处理含氟废水,研究采用了七水硫酸亚铁和三氧化二铁两种不同的铁氧化物陶瓷颗粒对含氟废水进行处理,实验对陶瓷颗粒的结构进行了电镜扫描(SEM)和比表面积(BET)的表征,探讨了陶瓷颗粒在吸附中的物理特征;在批实验中,探讨了陶瓷颗粒在吸附过程中不同pH、吸附剂量条件下的吸附表现,并对吸附等温线、动力...  相似文献   
29.
辽河下游CDOM吸收与荧光特性的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邵田田  赵莹  宋开山  杜嘉  丁智 《环境科学》2014,35(10):3755-3763
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水体中的溶解有机物(DOM),是水环境中最大的溶解有机碳贮库.辽河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年径流量为14.8亿m3,因此对于辽河CDOM的研究对辽河有机碳通量的估算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了不同季节辽河下游河流中CDOM的光学特性.通过分析CDOM的吸收光谱及斜率(S)得到春季水样CDOM在355 nm的吸收系数[aCDOM(355)]低于秋季和冬季;秋季CDOM的分子量要小于冬季和春季,而春季CDOM的分子量大于秋、冬季.通过对比分析3期荧光强度及各荧光峰(类腐殖酸荧光峰,峰A、峰C;类蛋白质荧光峰,峰B、峰T),发现辽河下游水体CDOM的荧光特性表现明显的季节性,而且都表现出较强的类蛋白质荧光峰(峰B和峰T).春季的两个类腐殖质荧光之间以及秋、冬季两个类蛋白质荧光之间均存在很强的相关性(R2>0.9),说明来源或性质相同.春季CDOM的两个类蛋白质荧光峰的相关性较差(R2=0.21),反映了其组分的复杂性和来源的多样性;春季水体显现出较强的类腐殖酸荧光峰,说明外源输入是春季水体CDOM中类腐殖酸成分的主要来源.另外,本研究将aCDOM(355)和Fn(355)进行分析发现冬季两者相关性最好(R2=0.75),秋季次之(R2=0.48),冬季结果较不理想(R2=0.01).通过荧光峰值与CDOM浓度之间的相关分析可以得到荧光峰B是秋、冬季CDOM荧光的主要控制发光基团(R=0.66;R=0.89),而春季CDOM的类腐殖酸荧光(峰A和峰C)表现比较突出(R=0.74;R=0.82).  相似文献   
30.
我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地块普遍采用J&E模型预测蒸气入侵风险,该模型假定污染源含量在整个暴露周期内恒定,与其在地块中的客观变化规律不符.以某VOCs污染地块为例,采用J&E恒定源模型、 SD衰减源模型及RBCA衰减源模型,分别预测VOCs侵入建筑物室内的质量浓度及蒸气入侵风险.结果显示,J&E预测暴露期内的源含量及室内污染物质量浓度始终较高,SD和RBCA衰减源模型预测显示两者均呈指数下降.RBCA衰减源模型预测的源衰减更快,但其室内污染物质量浓度预测结果小于SD衰减源模型预测结果.SD模型中建筑物室内外压差是影响源衰减的关键参数,压差增大,污染物以对流方式侵入室内,源衰减速率增加.压差降低,污染物以扩散方式侵入室内,建筑物对源衰减的作用减弱,预测结果与J&E模型差异不明显. J&E模型预测的致癌风险和危害商最高,SD次之,RBCA最低.因此,J&E模型易高估暴露期内蒸气入侵风险,RBCA衰减源模型未考虑建筑物对源衰减的阻滞而低估风险,SD模型考虑了建筑物对源衰减的影响,更适用于评估实际场地的室内蒸气入侵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