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46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耦合了AFWA和Shao04起沙参数化方案的WRF-Chem模式结合Nudging方法,对2020年4月9~11日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进行模拟,结合地面及卫星观测数据,对模式模拟沙尘的能力进行了初步验证,分析了不同起沙方案及其结合Nudging方法后对模式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起沙方案均有能力再现此次沙尘天气过程,开启Nudging后2种方案模拟出的沙尘分布结果都有所改进。对于地面沙尘模拟,在沙尘源区不开Nudging的模式模拟结果更接近观测,在沙尘影响区开启Nudging后的模拟结果更优。整体而言,结合了Nudging方法的Shao04起沙方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沙尘过程具有更好的模拟能力。Nudging方法对模式模拟风场的能力改进较为明显,从而提高了模式对沙尘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62.
为研究攀援角度对藤本植物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攀援角度裂叶牵牛叶片中10种金属元素含量,并对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攀援角度处理对裂叶牵牛叶片的金属元素含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攀援角度对Ca、K、Mg、Fe、Mn、Zn、Cd含量影响显著.大量元素对攀援角度的敏感性小于微量元素.随攀援角度增加(从0°到90°攀援角),叶片Mg、Zn和Mn含量显著增加,而Cd含量显著下降;K、Ca、Na和Fe含量呈"U"型变化趋势;从30°到90°攀援角,Pb含量呈增加趋势;Cu含量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攀援角度与Mg、Zn、Mn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C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攀援角度与Ca、Na、K、Fe、Cu和Pb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10种金属元素中呈正相关的元素多于负相关元素.其中,Mg、Zn、Mn和Cd在金属元素之间的协同或拮抗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3.
从提高安全生产职业培训有效性的角度,提出"安全本质"的哲学机理与数理机理,以及安全本质的认知对安全生产职业培训的积极意义。针对当前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中,多限于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法律条文解释和一般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宣教的现状,提出深层认知安全本质的方法及其认知价值。通过安全本质的认知定义域划分,安全本质哲学机理和数理机理的定义,安全本质定义的认知价值,分析与探讨了安全科学体系中"安全本质"定义的构造。目的是在辩证认识中,既认知"事故发生可能性"存在的绝对性,又认知一定时空条件下,事故是可以预防的相对性,从而强化培训对象的安全生产管理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职业培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4.
矿井水害问题长期困扰着煤矿的安全生产,查明矿井涌水水源是矿井水害防治问题的前提。为提高矿井涌水水源的识别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KPCA-APSO-ELM的矿井涌水水源判别模型。以袁二矿为例,在分析主要含水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选取7种水化学离子作为判别指标。随后利用KPCA提取主要指标作为模型识别的判别因子,并通过APSO对ELM模型进行参数寻优。以63组样本数据中70%作为训练样本、30%作为预测样本进行仿真试验建立KPCA-APSO-ELM模型,并将识别结果与PCA-Logistic、KPCA-ELM和PSO-ELM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KPCA算法可以有效消除指标间的冗余信息,基于KPCA-APSO-ELM模型的预测精度相对较高;与其他模型相比,该模型的均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5.
由于驾驶者一时疏忽或麻痹大意,最终酿成惨剧的案例非常多,在此我们不一一列举。但是,我们要提醒车主,在日常驾车时要牢记安全驾车小细节,时刻按照正确的方法驾驶。安全驾车细节一:车内音响音量不宜过大误区:很多车主在开车出行的路上都会打开车内的或者CD,边开车边收听自己喜欢的节目或音乐。我们发现,很多人喜欢把音响的声音开得很大。  相似文献   
66.
本刊讯5月9日,河北钢铁集团矿业公司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要求和《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安措费提取使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该公司目前安全生产实际,将投资498万元在石人沟铁矿、庙沟铁矿、龙烟矿山分公司和涞源锌钼公司实施5项安  相似文献   
67.
燃煤电厂除尘设备90%以上为电除尘器,因PM2.5荷电相对较弱,电除尘器对PM2.5的去除率较低。PM2.5可吸附更多有毒重金属并更易进入人体,因而具有更大的危害性。提高对PM2.5的捕集效果将是电除尘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其中PM2.5凝聚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按机理不同,PM2.5凝聚技术可分为:电凝聚、声波凝聚、磁凝聚、湍流凝聚、化学凝聚、光凝聚、热凝聚、蒸汽相变凝聚和双极荷电湍流凝聚等。该文对各凝聚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认为双极荷电湍流凝聚技术巧妙地整合了双极荷电和湍流凝聚两种技术,技术成熟度高,且设备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靠,国内外工程应用中PM2.5凝聚和脱除效果显著,是目前最具商业推广价值的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68.
对2004~2021年关于巢湖、洞庭湖、鄱阳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并对3个湖泊沉积物的重金属地质累积、潜在生态风险和毒性进行了蒙特卡洛分析,以清晰、客观、全面地描述3个湖泊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情况.结果表明,3个湖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Cu、Zn、Pb、Ni、Cr和Cd污染,总体污染程度上,鄱阳湖>洞庭湖>巢湖.地累积指数表明,Cd是3个湖泊中最主要的污染元素,巢湖沉积物中Cd处于偏中度污染水平占比为84.76%,洞庭湖沉积物中Cd处于偏重度污染水平占比为32.64%,鄱阳湖沉积物中Cd偏重度污染水平占比达到46.64%.巢湖、洞庭湖和鄱阳湖RI值中Cd元素为主要贡献者,占比分别为80.26%、91.04%和90.03%.巢湖整体处于中低风险,洞庭湖RI值高风险概率为60.74%;鄱阳湖重金属RI值高风险概率68.95%,生态风险高.毒性结果表明,三个湖泊沉积物毒性较高的是Pb和Cr,巢湖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毒性处于低度毒性水平,洞庭湖沉积物中度毒性水平的累积概率为69.03%,鄱阳湖中度毒性水平的累积概率为7.18%.巢湖、洞庭湖、鄱阳湖重金属污染情况各不相同,重金...  相似文献   
69.
青海湖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雅然  车霏霏  付正辉  许野  李薇 《环境科学》2022,43(6):3037-3047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闭口咸水湖.近年来随着工农业及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湖泊受人为活动影响不断增加,引起广大学者关注.为了深入了解青海湖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分布情况,在调查Zn、 Cu、 Pb、 Co、 Ni、 As、 Cd和Cr这8种重金属含量的基础上,对其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进行来源解析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青海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除ω(As)(13.21 mg·kg-1)和ω(Cd)(0.21 mg·kg-1)超出环境背景值1.13倍和1.53倍,其余6种重金属均不同程度低于环境背景值,从空间分布来看,除As外其他7种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特征极为相似,高值主要分布在湖泊西北部及151码头附近;(2)除Cd外其他7种重金属的主要存在形态为残渣态,而Cd主要以生物有效态形式存在,对水生生物具有较高的潜在生物毒性;(3)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沉积物中Zn、 Cu、 Pb、 Co、 Ni、 Cd和Cr的来源以自然源为主,As的来源则受到农业生产等人为因素影响;(4)根据潜在风险分析结果,青海湖沉积物重金属整体处于轻微生态危害水平,但...  相似文献   
70.
对夏季与冬季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竺山湾、梅梁湾、贡湖湾和南太湖)上覆水的砷含量及水质参数进行调查,运用多元分析技术分析砷的空间与季节分布特征及其与水质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部湖区(竺山湾、梅梁湾和贡湖湾)水体中总砷(TAs)、砷酸盐[As(Ⅴ)]、亚砷酸盐[As(Ⅲ)]及甲基砷(MMA+DMA)的平均含量(2.58~3.34、1.37~2.34、0.53~0.64和0.16~0.36μg·L-1)均高于南太湖(1.73、1.10、0.31和0.10μg·L-1),显示了砷在太湖北部与南部的空间分布差异.此外,夏季TAs、As(Ⅴ)、As(Ⅲ)和甲基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40、2.06、0.73和0.25μg·L~(-1),均高于冬季(1.78、1.10、0.30和0.17μg·L~(-1)),呈现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因子分析与冗余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总磷(TP)、总铁(TFe)和叶绿素a(Chl-a)是影响太湖水体砷时空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其中,TP、TFe与太湖水体中TAs和As(Ⅴ)的分布存在显著正相关;Chl-a含量对As(Ⅲ)和甲基砷的分布有显著影响,推测浮游植物(Chl-a)对砷还原和生物甲基化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