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84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5篇
综合类   329篇
基础理论   69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601.
针对页岩气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油基钻屑残渣,对其在建材领域的资源化利用现状进行综述,主要从用作道路填料、作为原材料烧制水泥、免烧陶粒和烧结陶粒、免烧砖和烧结砖及加气混凝土砌块五个方面进行总结。以ODCRs为原材料,采取固化稳定法制备路基、路面填料、免烧砖和陶粒以及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等资源化产品,是目前最直接、简便的方式,但仍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应对其长期浸出性能进行追踪和评估。高温煅烧处理制备陶粒、砖和水泥能有效地消除ODCRs中的有机物,固化其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成分,但其掺量对烧结制品的组成和性能影响较大,尤其是水泥生产过程中BaO会抑制C3S的生成,因而掺量受到限制。采用ODCRs制备陶粒支撑剂用于油气田开发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是目前较有发展前景的资源化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602.
页岩气勘探开发场地的潜在污染风险不同于普通场地,而针对页岩气开发全过程的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研究较为薄弱。文章综述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介绍了岩溶介质地下水及溶 质运移模拟的研究进展,指出由于页岩气开发场地的复杂性,基于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系统迁移的过程模拟法(考虑岩溶通道)较适用于页岩气开发全过程污染风险评价,强调应加强页岩气开发不同生产阶段土壤、地下水 污染监测,拓展风险评价指标筛选的理论与方法。同时,应强化岩溶通道及裂隙相关参数的获取,并开展土壤-地下水耦合评价及页岩气开发全过程(勘探—钻井—压裂返排—生产)风险评价,为页岩气绿色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03.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以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共同引发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事件频发,大气氧化性(AOC)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WRF-CMAQ模型,以2020年疫情管控期为案例探究人为源减排对AOC的影响,选取中国东部3个典型城市(石家庄、南京和广州)进行深入分析,量化排放变化及气象变化对氧化剂和AOC变化的贡献,探讨AOC变化对二次污染物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石家庄、南京和广州的城市平均AOC分别增加了60%、48.7%和12.6%;氧化剂臭氧、羟基自由基和硝酸根自由基的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6%~26.4%、14.8%~73.3%和37.9%~180%).排放变化使3个城市AOC分别增加了0.06×10-4、0.12×10-4和0.33×10-4 min-1,气象变化导致石家庄和南京AOC增加(分别为20%和17.9%),但在广州却相反(-9.3%).增强的AOC导致氮氧化速率和挥发性有机物氧化速率升高,即促进了一次污染物向二次污染物的转化,并抵消了部分一次减排的影响,造成了管控期间二次污染物相对排放的非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604.
采用基于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数值方法研究了定常吸气方法对平板风致静力的影响。研究对象选为一处于均匀来流风场中的平板模型,在该平板靠近来流端设置定常吸气入口,通过改变定常吸气速度、吸气孔宽度计算该平板模型的风致静力三分力,进而获取定常吸气对平板风致静力作用的影响。风场数值模拟采用Reynolds Stress equation Model(RSM)湍流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在定常吸气作用下,平板的阻力系数显著降低,扭矩系数增大,平板迎风端面的压力随着吸气能量的增强而减小,背风端面的压力基本不变。数值结果表明,定常吸气可以有效地改善平板绕流边界层结构,降低风致阻力。  相似文献   
605.
水中硼测定方法比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姜黄素分光光度法、甲亚胺-H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硼的方法性能进行了比对研究,为硼的测定方法的选择提供了良好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06.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是湘江流域居民的重要饮用水的水源地,也是不同污水的汇聚地。资料表明,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湘江流域内的水体、土壤和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严重污染,其中镉和砷的污染较为突出。与湘江流域内其他江段相比,衡阳水口山段和株洲清水塘段受到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不仅严重影响了流域内居民的正常生活供水,而且还造成了流域内居民重金属中毒、鱼类资源大幅度减少、大量的农田被荒弃等,甚至造成相当地域的鱼类、粮食和蔬菜不能食用。  相似文献   
607.
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D.Don.) Hara.)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中草药,野生种质资源丰富,目前尚未进行大规模栽培生产.随着近年来金荞麦资源量的迅速减少,有必要对金荞麦的种质资源、地理分布、生态环境等重新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为其保护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08.
长期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红壤抗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旱地土壤理化性状和抗蚀性影响,以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小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CK(荒草地)、T1(不施肥)、T2(施有机肥)、T3(施氮磷钾肥)和T4(氮磷钾肥与秸秆配施)5种处理的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抗蚀性。结果表明:(1)荒草地开垦后,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和含水量升高;相较于不施肥,施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作用更为明显;(2)衡量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抗蚀性的2个最佳指标为>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结构破坏率;(3)使用主成分分析综合指数表示不同处理土壤抗蚀性依次为:T2>CK>T3>T4>T1,荒草地开垦后,耕种会降低土壤抗蚀性,但施肥能略微提升土壤抗蚀性,而施有机肥提升最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内农业生态系统持续发展及农田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09.
随着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以及水资源演变的"自然—人工"二元驱动特性凸现,传统的水资源监测难以满足现代水资源开发、管理与保护的需求,针对西线工程水源区现有水资源观测站网存在的地基站点稀疏、布局不尽合理、监测手段落后和信息共享不畅等问题,提出了客观性、整体性、共享性、信息化、经济性五大监测站网优化原则。以气象与水文监测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与标准,水文、气象及生态监测研究新成果为优化依据,以GPS水汽观测、AWS自动气象站观测网、风廓线仪、边界层铁塔、探空观测以及多普勒雷达系统等现代化观测手段对区域空中水资源进行监测,同时,新增地表水水质站31处、降水站54处、生态水文监测站14处、水位站7处、水文站25处和土壤墒情站14处,对四川省境内的陆面水资源进行监测,新增自动气象站观测站点18处、水文站7处和土壤墒情观测站7处,对坝址以上集水区的陆面水资源进行立体监测,形成空基—地基一体化的水资源监测网络系统,为工程建设与运行调度、区域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10.
为探讨草地生态系统人工干预对区域经济福利的影响,揭示其间的内在规律,选取草地围栏、畜棚建设、草地灭鼠和人工草地建设作为草地生态系统人工干预的重要指标,以人均GDP、农牧民人均收入、人均肉产品产量作为反映区域经济福利指标,并以黄河源区为研究案例,利用回归分析法和SPSS软件建立人工干预和经济福利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以畜牧经济为主导的黄河源区,草地围栏、人工草地、畜棚建设与人均GDP、农牧民人均收入、居民人均肉产量均具有较高相关性,草地生态系统人工必要干预对经济福利具有重要的影响;且人工草地、畜棚、围栏单位面积变化对人均GDP、人均收入、人均肉产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敏感性依此递减;灭鼠面积除对人均牛羊肉产量具有弱相关外,对人均GDP、农牧民人均收入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