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73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21.
122.
作为反映气候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日平均气温在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和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传统日平均气温的监测和估算方式相比,遥感技术具有全方位、宏观、动态等不可比拟的绝对优势,能够准确地描述日平均气温的空间异质性。为提高农业服务质量,保证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探索作物生长季日平均气温遥感反演方法,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精确度,以FY-3D MERSIⅡ遥感数据为基础,提取研究区日间地表温度(LSTday)、夜间地表温度(LSTnight)、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同时还考虑了高程(DEM)、坡度(Slope)两个变量,结合气象站日平均气温数据,分别构建多元线性回归和随机森林日平均气温遥感反演模型,开展辽宁省2021年作物生长季(5—9月)日平均气温遥感监测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反演的日平均气温均方根误差(RMSE)为1.71℃,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45℃;基于随机森林反演误差RMSE为1.17℃,MAE为0.96℃;整体上,随机森林的日平均气温反演结果更好,适用性更强。(2)实验当天和前1 ...  相似文献   
123.
以沈阳市某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原料,采用小型流化床对污泥进行焚烧,利用布袋和荷电低压颗粒物撞击器(ELPI+)对细颗粒物进行收集,研究焚烧温度、污泥粒径、CaO的添加量对重金属赋存特性和细颗粒物微观形貌的影响,利用热力学软件FactSage7.2研究焚烧过程中重金属化学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焚烧温度的升高,残渣态变化最为明显,Cd、Cr、Cu、Pb和Zn 5种重金属的残渣态增幅均在15%以上,其中重金属Cd的变化最为明显,残渣态增幅高达29%.随着污泥粒径的增大,矿物质和焦炭颗粒的破碎程度减小,最终以矿物质和焦炭破碎为来源的一些粒径较大的细颗粒物数量增加.此外,总体上重金属的赋存形态随着粒径的增加向着稳定的趋势发展.在焚烧过程中CaO是可以作为颗粒之间良好的粘合剂,促进细颗粒物之间的成长和团聚.随着CaO的添加,细颗粒物聚并成了一个更大的球状颗粒整体.  相似文献   
124.
河套灌区地下水化学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地下水资源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重要资源,但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深入探究地下水化学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套灌区永济灌域为研究区,综合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研究了该区域地下水化学演化特征并阐明了地下水化学的形成机制,说明不同因子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阳离子以Na++K+为主,阴离子分别以Cl-和HCO3-为主,且Na++K+和Cl-离子具有较高的空间变异性,是决定地下水盐化的主要因子,地下水化学类型以Cl-Na、HCO3 ·Cl ·SO4-Na和HCO3-Na型为主;通过聚类分析,研究区地下水可分为4类(A1、A2和B1、B2类),其中A1类地下水为高矿化度Cl-Na型水,A2、B1和B2类地下水主要为HCO3 ·Cl ·SO4-Na和HCO3-Na型水,结合因子分析,该区域地下水化学主要受"盐化"作用、碳酸盐岩溶解作用和人类活动影响,影响程度分别占了45.976%、23.853%和16.678%.蒸发盐岩溶解和阳离子交换作用是研究区Na+和Cl-积聚的重要来源,农业灌溉(对土壤盐分的淋洗)和干旱(蒸腾蒸发强烈)是地下水盐化的关键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25.
开放通道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近年来,开放式傅立叶交换红外光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可以对化工厂、水泥厂、燃煤发电厂、炼油厂、建材厂、机动车、飞机以及垃圾场等点源和面源中许多有机和无机化合物进行遥测和实时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26.
氨氮标准溶液和纳氏试剂保存期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不同浓度的氨氮标准溶液和纳氏试剂的保存期以及上述两种溶液化学性质稳定性的机理.该文对基层监测站在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7.
本文报道了一种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硫脲的新方法。在乙二胺介质中,于-0.76V处出现硫脲峰电流.在PH11的条件下可获得很高的灵敏度。电富集10分钟便可测出0.05PPb(6.57×10~(-10)mol/L)的硫脲.硫脲在1~1000PPb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此法可用了废水中痕量硫脲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8.
去除淡水浮游藻类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边归国 《四川环境》2004,23(6):66-70
在春至秋季,由于环境污染的影响,我国许多湖泊和水库中经常发生水华现象。由于浮游藻类的存在以及在生长繁殖和死亡过程中所释放出的各种藻类毒素,对水生生物和人畜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浮游藻类予以去除。去除浮游藻类主要有物理除藻、化学除藻、生物除藻等方法。  相似文献   
129.
光污染来源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污染属于物理污染的范畴,也是视觉污染的一个主要方面。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光染污的问题甘趋严重。本文仅就光污染的来源及防治措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0.
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多处提到关于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问题,但目前国内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由于种种原因,存在可操作性差,部份预测评价质量不高等问题。为扭转这种局面,重要污染型工程环境影响事后评价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补充手段。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报道,结合工作实践,对环境影响事后评价的对象、内容、工作程序、评价精度和可行性程度的检验以及编制原则等方面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