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115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213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81.
本文通过选取(COD〈5ug/L、5-10ug/L、10-50ug/L、〉50ug/L4个范围内的水样,分别用4种消解方法:直接加硝酸法、溴酸钾、澳化钾法、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法(近沸保温法和煮沸法)进行汞的测定。通过测定结果对比,确定了在不同COD值的情况下,选择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汞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382.
综合调查分析沈阳市东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根据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综合分析等手段进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规划,确定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范围,同时对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一级分区和亚区分区及命名,并制定各类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和保护措施,提出重点生态环境调控工程的规划建设,为合理保护自然资源、科学布局工农业与发展旅游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对开展小尺度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83.
研究草原植物的汞积累特征,对探究汞的环境效应和草原植物对汞的安全临界值具有重要意义,为有效控制土壤中汞的环境行为及寻求草原土壤中汞的生物治理措施提供理论支撑。以草原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模拟汞沉降,采用水浴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和植物中汞质量比,研究羊草对外源汞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羊草汞积累量与外源汞处理水平高度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9以上,且随外源汞处理水平增大而增加。此外,土壤中汞残留率与羊草根部富集系数呈中度负相关关系,决定系数为0.631 7。当羊草和土壤汞累积量随环境汞的增长速率增长时,汞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将会对陆生生态系统及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4.
长江中游洪湖至宜昌江段鱼类空间分布特征的水声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长江中游洪湖至宜昌江段鱼类时空分布变化,于2014~2015年的秋季、春季和夏季,使用Simrad EY60鱼探仪对该江段的鱼类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3次水声学调查。结果表明:鱼探仪探测获得的鱼类回波信号与湖底反射信号的图像均比较清晰,且图像的背景噪声较小,长江干流的鱼类多以个体形式进行活动,探测时未发现鱼群。夏季鱼类目标强度(TS值)最高(–47.2±8.6)d B,春季鱼类TS值最低(–60.0±6.4)d B,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3个季节的鱼类TS值差异极其显著(P0.01);3个季节该江段鱼类资源水平分布不均匀,鱼类最大密度分别为63.7 ind./1 000 m3(秋季)、141.4 ind./1 000 m3(春季)和266 ind./1 000 m3(夏季),且3个季节鱼类水平分布差异极显著(F=151.08,P0.01);垂直水层方向上,3个季节的鱼类密度均表现出相同的分布特征,即表层中层底层,各水层3个季节之间的鱼类密度存在极显著性差异(df=2,P0.01);在方差齐性下,采用LSD方法对3个季节各水层之间鱼类密度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秋季仅表层与底层之间鱼类密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春季表层与中层、中层与底层之间鱼类密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夏季表层、中层和底层两两之间鱼类密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该江段鱼类时空分布差异与鱼类的越冬、索饵、产卵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85.
本论文以施氏假单胞菌N2为受试菌株,研究了N2菌对邻/间/对甲酚及其混合物的生物降解特性.结果表明,N2菌能以邻/间/对甲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但对3种异构体的降解速率各异.完全降解600 mg·L~(-1)的对甲酚仅需6 h,间甲酚则需24 h,但对邻甲酚的降解明显减缓;200 mg·L~(-1)邻甲酚48 h的降解率仅为11.38%.GC-MS结果分析发现,N2菌代谢甲酚途径主要为甲基氧化、芳环羟化,随后脱羧、开环裂解、降解转化至矿化,但3种甲酚的降解途径及酸性代谢产物的形成次序不一致.3种甲酚混合存在时可促进N2菌对其降解,这主要是因为混合碳源的协同作用减少了体系中因产酸过多引起的毒性,从而促进了N2菌对甲酚的降解矿化.  相似文献   
386.
1995~2000年河西走廊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前,人类面临的许多环境问题都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有关。利用1995和2000年两个时期的Landsat5的4、3、2(RGB)波段合成影像的解译结果,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全国1∶100000土地资源利用分类系统,基于GIS软件平台ArcInfo7.1中文版对河西走廊近5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年来,河西走廊发生了大规模的土地利用变化:①土地利用类型斑块数量和总边缘长度基本呈增加之势,表明研究区内景观的破碎程度增加;②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出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有明显增加,水域、草地和未利用地都呈减少趋势,反映出区域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③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明显,表现为地处河西走廊西段的酒(泉)嘉(峪关)地区以耕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增加,未利用地和草地减少为主要变化特点,走廊中段的张掖市以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增加,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减少为主要变化特点,走廊东段的武(威)金(昌)地区以耕地和建设用地增加,草地和水域减少为主要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387.
陕北长城沿线沙质荒漠化遥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1975年MSS卫星图像、2000年ETM卫星图像为遥感信息源,通过建立科学的沙质荒漠化土地分类体系,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对位于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的陕北长城沿线沙质荒漠化进行了现状及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经过20多年来沙质荒漠化防治,现代沙质荒漠化过程得到了明显的逆转,25年间,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195.18km2,逆转区的面积比发展区的面积大1280.48km2,为该区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是目前该区的沙质荒漠化土地强度依然较大,危害较大的极重度和重度沙质荒漠化土地占到总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的35.64%,同时煤炭、油气资源的开发对沙质荒漠化的负面影响具有潜在性和长期性,因此,建立合理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体系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88.
天山北坡是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的重点区域,为了解该区域冬季大气重污染期间NH4+污染特征及其对PM2.5浓度的贡献,2020年12月—2021年1月在该区域典型工业城市石河子市城区对气态NH3和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浓度进行了连续监测,分析了不同空气质量等级下PM2.5中NH4+浓度和NH3-NH4+气固转化率的变化以及NH4+的赋存形式.结果表明:(1)监测期间,石河子市大气PM2.5、NH4+和其他阳离子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64、25.3和3.60μg/m3,NH4+浓度是其他阳离子总浓度的7.0倍;NH4+浓度在PM...  相似文献   
389.
针对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员工不安全行为,以行为安全管理理论为基础并结合杜邦STOP方法,对行为安全审计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明确了行为安全审计的特点,同时结合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以及企业安全事故原因的分析,探讨了基于杜邦STOP的现场行为安全审计的主要内容及实施流程.该研究可为控制企业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90.
我国农药的生产,使用状况及其污染环境因子分析   总被引:141,自引:3,他引:141  
农药的环境问题与农药的使用历史、使用品种及用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系统地报导了我国农药生产、使用的发展历史及现状,阐述了三大类农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并从农药的毒性、理化性质、使用状况及相应的环境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农药污染环境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