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5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88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洱海流域生态塘湿地氮截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考察生态塘湿地对农村面源污染水体氮截留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洱海子流域生态塘湿地为例,对其基本设计参数和水质进行调查分析,评估生态塘湿地对氮的截留效果,识别不同形态氮在湿地中的迁移转化特征,剖析生态塘湿地中氮截留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①污水经生态塘湿地净化处理后,出水水质显著改善.出水氮达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的比例为37.5%. ②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湿地净化效率与湿地氮输入密切相关,生态塘湿地可以有效实现氮的截留,η(TN)(η为去除率)分别与ρ(NH4+-N)(R=0.226,n=84)、ρ(TN)(R=0.215,n=84)呈显著正相关,与ρ(NO3--N)(R=-0.201,n=84)相关性不强,硝酸盐氮截留是其效率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 ③丰水期、枯水期高低水位交替运行有助于氮截留效率的稳定,枯水期生态塘几乎可以截蓄汇水分区内全部农村面源污水,实现污水的收集消纳及净化.丰水期和枯水期平均η(NH4+-N)分别为57.72%和55.30%;平均η(NO3--N)分别为49.45%和46.73%;平均η(TN)分别为54.41%和54.20%. ④单因素分析法有助于识别影响湿地氮净化效率的主控因子.研究显示,当生态塘湿地面积(< 8 000 m2)、库容(< 15 000 m3)、水深(< 2.0 m)在一定范围内时,氮净化效率与面积、库容、水深响应关系不显著,但合适的水深(< 0.4 m和>1.5 m)有利于氮的截留.   相似文献   
132.
通过对河道型水库水动力学空间特征及其与富营养化敏感性的关系研究,提出了基于河道型水库敏感分区的营养状态评价标准体系以及评价方法.采用滞留率、缓流率等水动力学概率特征指标计算敏感性风险概率指数,在此基础上将河道型水库划分为河流类型区、过渡类型区和湖泊类型区,对不同类型区分别制定营养状态评价标准.建立了由叶绿素a、总磷、总氮及其透明度组成的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种评价指标在河道型水库的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制定河道型水库营养状态指标分级标准值的统计学分析、营养化指数与营养状态指标的回归分析、营养状态指标的阈值分析等方法.同时对河道型水库的营养状态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河道型水库的营养状态综合指数计算方法以及营养状态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33.
基于湖库生态安全的水产养殖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我国水产养殖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湖库生态安全的水产养殖新模式:实现从个体散养向集中规范化养殖转变,合理控制养殖规模,大力推行生态养殖。对新水产养殖模式的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提出完善渔业生态环境和生产监管体系,合理控制养殖规模与容量,推行补偿、奖励机制,鼓励养殖户转型,优化饵料结构及投饵方式,推行生物防治技术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4.
采用连续分级提取法对许昌市清潩河河道1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氮形态含量进行测定,分别得到离子交换态氮(IEF-N)、弱酸可提取态氮(WAEF-N)、强碱可提取态氮(SAEF-N)、强氧化剂可提取态氮(SOEF-N)和非可转化态氮(NTN),探讨了不同形态氮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河道水环境潜在的风险.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氮(TN)含量为2140~9470mg/kg,与沉积物有机质含量沿河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可转化态氮(TTN)的优势形态从上游至下游逐渐由IEF-N向SAEF-N再向SOEF-N转化,逐渐趋于稳定;IEF-N含量受沉积物有机质、pH值及上覆水体氨氮和悬浮物含量影响,且与TN极显著相关,说明清潩河沉积物TN含量可以作为河道内源污染风险判断的重要指标;此外上覆水体较高的COD含量对SAEF-N和NTN的沉积、较高的氨氮含量对IEF-N和TN的释放以及总磷含量对NTN活性的增强等都产生影响.因此,在开展清潩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时,需考虑水相与沉积物相的相互作用,同步开展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5.
全国重点湖泊生态安全状况及其保障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我国重点湖泊生态安全状况,针对总体并不乐观的现状,提出了应实现湖泊管理从水质管理向水生态管理的理念转变,对我国重点湖泊定期开展生态安全评估,加大入湖污染负荷削减力度,建立"清水产流机制",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加大对湖泊生态安全过程与维持机制研究等是保障湖泊生态安全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6.
长江下游及河口区水动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EFDC模型,构建长江下游及河口区二维水动力模型,对河流和河口区进行整体模拟,研究长江下游及河口区水动力特征.模型在空间上采用变尺度、拟合边界的矩形网格,在时间上采用动态时间步长,在模拟过程中自动识别干湿网格,更好地保证模拟精度与效率.利用1998年冬季以及2005年夏季和秋季实测资料,对粗糙高度等敏感参数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的潮位和流速与实测成果拟合较好,较好地反映了各水期长江下游及河口区的水动力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应用模型模拟2004-2007年不同水期的水动力过程,并对模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显示:从空间来看,河道、河口流态存在显著差异,涨、落潮流场空间分布差异大;受径流和潮差的相互作用,潮流界在河口以上150~450 km之间变动,径流量和潮流界位置具有对数相关关系.从时间来看,径流量丰平枯变化大,对潮流量和径流入海时间都有一定的影响,潮流量、径流入海时间与径流量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37.
入海河口区水环境管理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入海河口(简称“河口”)既是河流的终端又是海洋的起点,水动力特征、水质特征和水生态特征均既不同于近岸海域也不同于河流,对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至关重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河口海岸管理工作经历了重大发展与变革,各涉海管理部门提供了一定的管理支撑,但也存在多个问题亟待解决.如多个功能区划作用于同一河口水域;咸淡水水质功能类别不一致,水质指标体系存在显著差别;重要河口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长期“一片红”,不能客观反映公众、地区及国家水质目标责任主体需求;未明确河口的管理范围,造成与《环境保护法》相应的管理措施无法相适应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并在详细分析河口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河口水环境管理经验,提出了科学划分河口水体单元并纳入流域管理;以河口为纽带,开展我国重点流域及海域水生态分区工作;协调多个标准在河口区域差异,同步考虑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修订工作;陆海统筹,河海兼顾,充分发挥从山顶到海洋的营养盐控制策略等相关衔接建议.   相似文献   
138.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环境污染事故也到了一个高发期.如何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损害赔偿保障体系,对贯彻落实环保法的污染责任险至关重要.分析了发达国家现有公害病的补偿资金来源与形式,将其分为环境责任险、环境赔偿基金、环境税收、社会捐赠等,并对以上健康损害赔偿模式是否适用于中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目前尚未建立完整的环境污染导致健康损害赔偿的经济保障体系.虽然中国在环境责任险领域已有一定的基础,但真正涉及健康损害的责任险工作却十分薄弱,其它健康损害赔偿的经济保障措施,如用于支付健康损害的环境税收体系、环境赔偿基金、社会捐赠体系等尚不完善.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就中国现阶段亟待开展的健康损害赔偿模式进行剖析,以期为探索适用于中国的健康损害赔偿保障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9.
编者按 饮用水源的保护工作是我国当前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介绍了美国、欧盟有关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的情况,分析了我国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完善我国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的建议,为实施有效的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0.
<正>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环境保护工作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为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并为当前乃至"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指导,按照国家发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