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71篇
安全科学   178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77篇
综合类   669篇
基础理论   98篇
污染及防治   70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51.
为探明铸造车间内非球形颗粒在工人呼吸道内沉积的动力学特性,借助电镜扫描获得粉尘颗粒的微观形貌,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5种形状颗粒在G3~G6及G9~G12呼吸道内运动规律,并讨论颗粒形状、呼吸量、颗粒粒径对其沉积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的形状因子φ越大、粒径越大、呼气量越大,非球形颗粒在呼吸道内沉积率ηt越高;φ越小,非球形颗粒在G3~G6呼吸道内沉积分布越分散,在G9~G12呼吸道内则相反;非球形颗粒在G3~G6呼吸道内主要因惯性碰撞发生沉积,φ越小的颗粒受到的曳力作用越强,不同形状颗粒间沉积率差异明显胜于其在G9~G12呼吸道,局部沉积率差异更是超过了30%.因此,形状因子小的非球形颗粒更易被输运至呼吸道较深的位置,对工人的健康威胁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952.
有机废物好氧发酵腐殖质形成机理及农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腐殖质是有机废物好氧发酵的重要产物,也是发酵产品品质的重要评价标准。腐殖质含有大量官能团,农学效应显著,可以为作物提供营养,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机废物合成的腐殖质结构特点,探讨了有机废物好氧发酵过程中腐殖质形成机理和演化规律,分析了好氧发酵条件(物料类型、温度、水分、碳氮比、氧含量、p H值、物料粒径、发酵工艺)对腐殖质形成和腐殖化程度的影响,以及腐殖质特征性官能团与保肥性、保水性、抗病性等农学效应的关系。从探明好氧发酵腐殖质形成路径,利用同步辐射显微CT技术(SR-μCT)和软X射线谱学显微光束线分别获得腐殖质团聚体的三维结构域信息和腐殖质元素及化学态信息方面进行展望,将好氧发酵产物腐殖质与农业生产直接关联起来,以期为有机废物好氧资源化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3.
引入养殖鳖对稻田土壤固氮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稻田综合种养殖模式的土壤细菌尤其是功能型菌群的群落结构特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稻鳖共作组(R-T)与稻田单作组(R-M)两种种养模式下根系土壤微生物(nif H基因)多样性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稻田根系土壤中,属分类级别的固氮菌主要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地杆菌属(Geobacter)、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除硫单胞菌属(Desulfuromonas)、嗜盐红螺菌属(Halorhodospira)、固氮菌属(Azotobacter)、脱硫球茎菌属(Desulfobulbus)、甲基单胞菌属(Methylomonas)、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Pseudacidovorax、Anaeromyxobacter、Sideroxydans共12类.R-T组根系土壤固氮菌的多样性指数高于R-T组,为6.85±0.07.稻田根系土壤固氮菌在不同种养模式间的差异性占23.86%,在不同水稻生长时期的差异性占16.97%.本研究表明,水稻的生长时期与不同种养模式对稻田根系土壤固氮微生物均具有影响,且生长时期对稻田根系土壤固氮微生物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54.
突发灾害救援工作的展开依赖于快速有效的应急损失评估,其技术过程是指快速获取因突发灾害而造成的各类工程结构物的破坏和人员伤亡等灾害现场信息。为此,提出利用广泛布设于城市道路、公共场所、构(建)筑物内部的视频监控设备所捕捉到的影像资料,在技术上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结合灾害快速评估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对灾害现场以构(建)筑物为代表的工程设施进行监测,提供实时的数据处理结果和现场灾害快速评估信息,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突发灾害救援指挥的无序性,提高应急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55.
为了掌握Y型通风采空区气体的分布规律,进一步为采空区瓦斯及火灾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采空区“O”型冒落压实和遗煤耗氧的非均匀性,针对Y型通风系统建立非均质采空区内气体渗流数值模型,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采空区漏风流场和各组分气体浓度场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瓦斯和氧气浓度场在Y型通风采空区内大致呈“L”形分布;风流集中由工作面上、下隅角进入采空区;沿空留巷侧的瓦斯浓度高于运输巷侧,而氧气浓度却恰恰相反;两进一回的Y型通风方式能有效解决瓦斯在工作面上隅角积聚的问题;在采空区深部靠沿空留巷侧存在一个扇形的高瓦斯浓度区域,而该区域氧气浓度较低;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在运输巷侧分布更广,应适当采取防火措施。  相似文献   
956.
果园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时间趋势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天然荒地和蔬菜基地作为对照 ,于 1993年和 2 0 0 3年对北京市某果园中具有不同树龄的老果园和新果园的土壤有机氯农药 (HCH ,DDT)残留情况进行了定位监测 .结果表明 ,在禁用 2 0年后 ,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大幅度降低 ,其中老果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浓度显著高于新果园 (P <0 0 5 ) .果园土壤有机氯残留浓度显著高于荒地和蔬菜基地对照 (P <0 0 5 ) .DDT是当地主要的有机氯污染物 ,利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对该果园土壤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估 .评估结果表明 ,新果园的土壤质量能够满足绿色食品生产的要求 ,老果园由于土壤中DDT和HCH残留超标严重不适合作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957.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生物泥浆法修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小型泥浆反应器的运行,确定了生物泥浆法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温度、水土比和通气量参数.采用2:1的水土比,控制温度、通气量分别为20℃~25℃,60L/h可以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用从污染土壤中分离出的真菌在纯培养条件下对多环芳烃进行降解,经34d的培养,镰刀菌对芘和苯并蒽的降解率为90%和33.3%,毛霉可以分别降解81.5%和49.2%,青霉可以分别降解52%和46%.  相似文献   
958.
1 依法推动废塑料再生利用   日本根据包装容器废物在城市生活垃圾中占体积的60%和重量的50%的特点,为了促进垃圾减量,于1995年学习德国“垃圾减量法”的经验正式颁布了“包装容器再生法”,要求制造厂对报废后的包装容器废物负有回收和再生利用的义务,所需费用可计入价格转嫁给用户负担,并规定从2000年4月正式实施。从此,使原来再生利用率在同类废物中处于最低的废塑料(见表1)成为实施该法的重点而受到社会重视。  相似文献   
959.
耕地生态经济系统集约度的测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生产中生物、工程等科学技术间的相互作用的耕地生态经济系统是人们参与控制的自然与生物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的主要载体,它也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有机结合及其与自然条件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科学地评价该系统的集约化程度是耕地、劳动力和奖金等资源优化配置以及耕地保护有关政策的关键内容,将为土地集约利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增长特点,利用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全要素生产函数,导出以科学相关的资源生产率为基础的耕地经营的集约度和以资源数量变化相关粗放度的测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经营模式评价模型,并对江西临川耕地生态经济系统集约经营模式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960.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处理硝基苯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主在利用高压毫微脉冲发生装置,在气液混合体中发生高压脉冲放电产业高能电子,紫外线以及气体放电产生臭氧多因素综合作用,增强处理效果,达到降解有机物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酸性和碱性条件有利于硝基苯的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