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5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5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2篇 |
废物处理 | 13篇 |
环保管理 | 60篇 |
综合类 | 210篇 |
基础理论 | 52篇 |
污染及防治 | 18篇 |
评价与监测 | 19篇 |
社会与环境 | 17篇 |
灾害及防治 | 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首先讨论了“治”字思维模式下,我国禽畜养殖业规模化养殖场存在污染物既不经济又不环保的严峻现实问题。事实上,规模化禽畜养殖场产生的“废物”,既是严重的污染源,又是一种必须利用的资源。因此,针对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物“治”字思维问题,在立足于粪便及污水的综合利用100%“资源化”的“化”字思维指导下,遵循循环经济原则,建立无废无污开放式闭合循环的生态经济新模式。一方面,养殖业所有流程按循环利用原则,实行生态工艺或无废工艺的改造;另一方面,在一个大的区域里把畜禽养殖业与其它产业,特别是大农业中的种植业以生态经济循环链锁关系配置成首尾相接的“废料—原料”的循环经济新模式,在达到边际成本最低的同时取得边际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2.
6月1日,由上海市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组委会和市环保局主办的上海市"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兰心大剧院举行。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豪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上海市副市长沈骏、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局党委书记范贤彪、局长张全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会议,来自上海市环保系统的代表以及社区代表、媒体代表等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3.
中国碳达峰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议程,中国各省级地区的碳达峰研究对全国碳达峰任务达成和路径安排具有重要影响和现实支撑。基于混合型能源投入产出模型,延伸构建了碳达峰时间预测模型。在经济发展和碳排放强度改善的9种组合情景下,预测了2020— 2040年全国30个省级地区(除西藏、台湾、香港和澳门)的碳排放总量,并通过拟合计算与历史期峰值的比较,得到碳达峰时间。在此基础上,利用Probit模型对各地区是否能够在2030年前达到碳峰值做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各省级地区碳达峰时间差异明显,在空间格局上呈南北条带状聚集。(2)碳排放强度的改善对碳达峰时间影响较大,4% yr-1的改善对 2030年前达峰最有利。(3)产业结构、政府干预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对能否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4.
煤矸石堆放对土壤环境PAHs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煤矸石堆放对土壤环境的有机污染效应,以典型煤矸石区——平煤十二矿为例,利用GC-MS技术对煤矸石、表层土壤及降尘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及化学组成特征进行了检测,将PAHs空间分布、环数分布、优势组成与分子标志物参数相结合,定性剖析了煤矸石堆放对表层土壤PAHs污染的贡献.煤矸石、降尘和土壤表层中PAHs综合分析表明,煤矸石堆积区表层土壤US EPA 16种优控PAHs(PHA16)总量为0.94~5.66 μg·g-1,属严重污染;表层土壤PAH16总量与煤矸石山距离呈负相关关系;煤矸石、降尘及表层土壤中PAHs均为富3环特征,以菲、苯并荧蒽、、荧蒽及芘为优势组成;煤矸石扬尘直降、煤矸石燃烧、原煤煤尘降落和燃烧对土壤环境PAHs均有输入,但近源区煤矸石扬尘直降贡献明显,煤矸石扬尘使煤矿区土壤环境中PAHs污染具有面源贡献的特点,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5.
为探究饮用水中消毒剂对细菌在管材粗糙表面上附着行为的影响机制,探讨了消毒剂条件下细菌在不同类型、不同粗糙程度管材上的附着行为,并借助于基于表面热力学的XDLVO(extended-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理论解析细菌与粗糙表面的交互作用过程.结果表明,投加氯(≤1.0mg/L)明显促进了细菌在管材表面的附着(相较于未投加时扩大4~6倍),且细菌更倾向于在塑料管材表面定殖,增大管材表面粗糙度进一步促进了细菌的附着.基于XDLVO理论解析表明,1.0mg/L氯提高了细菌与管材表面间的酸碱作用项和范德华作用项,进而促进细菌的表面附着行为;而增大管材表面粗糙程度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交互过程.相较于不锈钢管材,聚氯乙烯和聚乙烯管材促进了其与细菌表面的交互吸引作用能,特别在1.0mg/L氯条件下管材与细菌的相互作用能增加了4~6倍,进而有助于细菌的表面附着聚集. 相似文献
146.
147.
148.
介绍了环境教育理念,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中学开展环境教育的意义,提出了中学环境教育的目标和原则,探讨了中学环境教育方法与模式。 相似文献
149.
底泥疏浚对竺山湖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水质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结合2008年年底在竺山湖进行的底泥清淤工程,调查了底泥疏浚6个月后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的影响及水质变化.结果表明,疏浚区和未疏浚区底栖动物均以霍普水丝蚓、摇蚊和铜锈环棱螺3种生物为主;同未疏浚区相比,疏浚后生物多样性降低,但生物量增加.受外源污染影响,上覆水体中TN、TP含量变化幅度分别为1.64~4.45mg/L和0.133~0.258mg/L,较高的水体营养盐含量,使得疏浚后的新生底泥仍处于营养盐较高的状态,从而使得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以生活于污染较重的物种为主.采用Shannon-Weaver、Simpson和Goodnight指数对底栖生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疏浚区处于中度污染,未疏浚区处于中-重度污染状态.结合底栖动物调查和水质监测结果,只有在严格控制外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后,底泥疏浚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0.
比较GB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和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两个室内空气标准的发布单位、制定背景、适用范围、控制污染物种类、控制的污染物限值、采样布点、采样方法、实验空白值、检验方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