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10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98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为了评估非寄主植物次生物质对褐飞虱3~4龄若虫的驱避与触杀活性,本文用乙醇浸提了11种在华南地区分布广泛的植物获得其乙醇提取物。分析了这11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褐飞虱3~4龄若虫的驱避作用,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其对褐飞虱3~4龄若虫的触杀作用。结果表明,10 mg·mL-1的质量浓度下,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和小茴香(Foeniculum vulgare)提取物对褐飞虱若虫有显著地拒避作用,24 h的拒避率分别为53.3%和43.3%;塞楝(Khaya senegalensis)、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桉树(Eucalyptus exsetrta)和毛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提取物对褐飞虱若虫有显著地引诱作用,24 h着落率分别为75.0%、73.3%、73.3%和71.7%。花椒和小茴香提取物对褐飞虱若虫的拒避作用随着质量浓度的上升而增加,在10~40 mg·mL-1的质量浓度下均对褐飞虱3~4龄若虫有显著地拒避活性,40 mg·mL-1时拒避作用最明显,24 h拒避率分别为66.7%和60.0%。塞楝、胜红蓟、桉树和毛麻楝提取物对褐飞虱若虫的引诱作用均随着质量浓度的上升先增加后降低。塞楝和毛麻楝乙醇提取物对褐飞虱若虫的拒避与引诱活性因其质量浓度的不同而有差异,当质量浓度小时(10 mg·mL1)对褐飞虱若虫有显著地引诱作用;当质量浓度大时(40 mg·mL1)对褐飞虱若虫有显著地拒避作用,24 h后,拒避率分别为50.0%和40.0%。胜红蓟乙醇提取物在5和10 mg·mL-1的质量浓度下对褐飞虱若虫具有显著地引诱作用,24 h后,着落率分别为71.7%和73.3%;桉树乙醇提取物在10和20 mg·mL-1的质量浓度下对褐飞虱若虫具有显著地引诱作用,24 h后,着落率分别为73.3%和71.7%。辣椒(Capsicum annuum)、小茴香、花椒、胜红蓟和鬼针草(Bidens pilosa)乙醇提取物对褐飞虱若虫的触杀活性效果显著,在95.69μg·cm-2的剂量下,24 h校正死亡率达到85%以上,LD50值依次为15.46,25.66,33.61,33.57和37.85μg·cm-2。塞楝和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提取物对褐飞虱若虫也具有较好地触杀活性,在95.69μg·cm-2的剂量下,24 h校正死亡率达到50%以上。研究所选11种不同科属非寄主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在一定质量浓度下,对褐飞虱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拒避作用。其中辣椒、小茴香、花椒、胜红蓟和鬼针草5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褐飞虱若虫的触杀效果明显。辣椒、小茴香、花椒属于经济作物,本研究表明,这3种作物还具有开发为生物农药的价值。胜红蓟和鬼针草在华南地区分布广泛,易采集,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开发成植物源杀虫剂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02.
本文分析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含义、法律地位和作用,介绍了欧盟指令中基本安全要求的主要内容以及和标准的关系等,重点论述了特种设备安全与风险的关系、特种设备基本安全要求的范围、本质安全的含义、特种设备损伤机理和失效模式分析的要求,提出了特种设备基本安全要求的确定原则。  相似文献   
203.
近年来我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水环境风险及管控形势仍然严峻,化工厂爆炸和尾矿泄漏等突发性水环境事故频发,有毒有害污染物超标等累积性污染风险突出.该文着眼于水环境污染风险,对影响推进我国水环境风险管理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发现部分法律法规内容可操作性和防控力度有待完善提升、管理体系制度间衔接亟需加强、基础研究及支撑技术规范化不足、企业责任主体对风险防控的主动性不够、流域风险底数不清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战略对策建议,包括加强顶层设计、统筹管理体系和制度的3个衔接、加强环境基准标准/风险评估/监测/应急处置4个方面的科学研究、构建以环境责任险和损害评估为核心的主动防控风险倒逼机制、开展重点水域风险普查摸清底数,提出水环境风险管理战略路线思路,强调环境风险防控关口前移、与现有环境管理体系相结合,统筹推进水环境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204.
讨论了以FeSO4·7H2O和H2SO4为原料,以HNO3为催化剂通入空气氧化铁(Ⅱ)制备聚合硫酸铁的主要影响因素。实验表明:[SO42-]/[Fe]总=1.35~1.40为较合适的投料比例;HNO3的投料量约为原料FeSO4·7H2O投料的4%,反应温度为60~90℃,搅拌速度为400~600r/min,反应时间4h。反应后期pH基本不变;产品对活性大红溶液的净水处理结果较为满意,脱色率98.8%,COD的去除率为92%。  相似文献   
205.
本报告概括了过去发生的灭绝事件幕,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灭绝生物和残存生物的特点,生命形式得以保存下来的避难所的类型以及全球系统如何恢复到事件前的生物量、多样性和复杂性水平等。尖锐地指出了,如果不采取激烈措施改变目前人口增长和环境利用的趋势,我们必将面临一场全面的灾难性的生态恶化,最后导致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全面崩溃。  相似文献   
206.
四川盆地降水背景点及其降水化学组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对四川自然保护区降水化学组份的研究,作为四川盆地的酸雨背景值,并与国内其它降水背景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川降水背景值pH>5.6,pH值变化相对比较稳定,降水化学组份浓度较低,也说明盆地外来源的污染物对盆地内的贡献是不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7.
有机过氧化物热分解激烈度的危险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小型密闭式压力容器试验(MCPVT)测定了有机过氧化物热分解产生的压力举动,根据压力(P)及其上升速度(dP/dt)考察了有机过氧化物热分解激烈度,并与压力容器试验(PVT)进行比较,寻找MCPVT与PVT之间的关系,给出了热分解激烈度的评价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除热分解前即产生蒸发的物质外,MCPVT的最大压力上升速度(dP/dt)max与PVT的最小孔径(d)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指出,对分解前产生蒸发的物质,不适合用PVT进行热分解激烈度的评价,应采用MCPVT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8.
闪淳昌 《劳动保护》2002,(12):14-15
在我国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从设想到现在己经四年了。实行这项制度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贯彻《安全生产法》关于规范安全工程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要求的具体措施。最近,国家人事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管局联合下发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  相似文献   
209.
闪淳昌 《林业劳动安全》2002,15(2):12-13,23
20 0 1年是安全生产工作中极不平凡的一年 ,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成立了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 ,组建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 ,集中开展了五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 ;颁布了《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并依此对陕西连续发生的特大事故和广西南丹“7·17”特大透水事故等进行了严肃查处。安全生产氛围从来没有这样浓 ,各级领导“为官一任 ,确保一方平安”的思想认识从来没有这样高 ,人民群众特别是新闻媒体对安全生产工作的…  相似文献   
210.
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非典并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刻,我们迎来了《劳动保护》杂志创刊50周年。50年来,作为我国劳动保护方面创刊最早的刊物,作为当今安全生产方面惟一获得“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的刊物,《劳动保护》杂志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宪法》中强调的“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的基本要求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并做出了宝贵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