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稀土元素通过植物吸收经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并在人体中累积,进而影响食用人群的健康.水稻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本文通过南方花岗岩红壤侵蚀流域水稻植株根系土壤及其各部位稀土元素含量的调查,探究稀土元素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累积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平均值为389.02 mg·kg~(-1),水稻土壤中呈现出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的特点.土壤中稀土元素在Eu处呈亏损状态;除10号样点外,其他样点土壤的稀土元素在Ce处呈富集状态.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稀土元素含量差异较大,水稻根、叶及稻谷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52.63、5.03和0.64 mg·kg~(-1),呈根叶稻谷的规律.稻谷中的稀土元素含量虽未超过日均稀土元素的摄入量(5.33μg·kg~(-1)·d~(-1)),但长期食用仍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土壤稀土元素向水稻植株各部位的转移能力差异较大,呈根叶稻谷的规律.  相似文献   
82.
盆栽试验施用两种由磷、氮含量较高的化学镀镍废液沉淀除镍之浓缩液制成的复合肥。结果表明,芥菜施用浓缩液复合肥后,肥效与对照的“过磷酸钙”复合肥无显著差异;与不施肥相比,由于芥菜幼苗耐肥性较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芥菜的前期生长,芥菜地上部干质量显著降低,但对提高土壤N、P、K含量仍有显著帮助。  相似文献   
83.
针对镍镉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泡沫式镉极板 ,提出了一条“溶解 萃取 沉淀”法生产碳酸镉的工艺路线。试验探讨了H2 SO4 溶解活性材料、P2 0 4 萃取Cd、H2 SO4 反萃Cd、Na2 CO3 沉淀Cd的条件  相似文献   
84.
反复车辆荷载作用下,斜拉桥斜拉索及拱桥吊杆疲劳损伤问题日益严重。针对大跨桥梁中常用的镀锌高强钢丝,开展了应力比R分别为0.1、0.2、0.3的疲劳裂纹扩展试验,研究了应力比及应力幅对钢丝疲劳裂纹扩展性能的影响,每种应力比下的应力幅分别为140.4、152.1、163.8、175.5MPa。采用分步加载方法,设计不同加载应力幅在试件断裂面留下裂纹扩展时的条纹特征,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疲劳断口的疲劳条纹进行观测,得到了不同应力比下裂纹扩展深度与疲劳循环次数的a—N曲线,拟合了高强钢丝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钢丝疲劳裂纹呈三阶段扩展,随着应力比R的增大,Paris公式中参数C变小,m变大。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了裂纹扩展过程,定量分析了裂纹扩展径向与表面方向的关系,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试验得到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曲线,可用于大跨桥梁吊索的抗疲劳、防断裂设计及疲劳寿命评估。  相似文献   
85.
福建省水土流失强度的地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3S"技术与野外调查,提取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和坡度等信息,生成1995、2000和2007年水土流失现状图,采用地统计模型对3个年份水土流失强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福建省水土流失强度可用球状的半方差函数模型进行模拟,其方向约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与地形走向大体一致;水土流失强度的基台值不断减少,整体向轻度化和均质化方向发展。1995年福建省水土流失强度的结构方差所占比例为12.31%,块金方差所占比例为87.69%,2000年分别为3.51%和96.49%,2007年分别为2.94%和97.06%,块金方差占主导地位且呈上升趋势,表明水土流失强度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且人为活动等随机性因素的影响不断加强,小尺度上人为活动等随机性因素为主导因素而中尺度上反之。今后研究中应进一步探讨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内涵,并加强小尺度水土流失空间变异中人为活动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86.
工业污染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所谓“三废”实质上是资源、能源的浪费。要解决“三废”污染,搞好工厂的环境保护,就必须与生产过程联系起来,与生产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入手,最大限度地把污染物减少和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这已为工业发达国家和我国很多先进企业的经验所证明,是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基本途径。新疆独山子炼油厂的环境保护工作,几年来就是按照这条基本途径进行的,取得了明显  相似文献   
87.
在浮游植物检测中,水样通常采用静置沉淀24—48小时,虹吸抽掉上清液,达到浓缩样品的目的,该方法耗时长,且有样品损失。该研究通过抽滤一超声波振荡的方法处理水样,耗时短、样品损失少,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8.
螯合剂、菌根联合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修复作为一种原位绿色修复技术,成为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重点。然而,目前最具推广价值的超积累植物植株矮小、生物量低、生长缓慢、生活周期长及对重金属积累的专一性,大大限制了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因此利用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的普通植物借助其他的技术辅助的联合植物修复成为了有效可行的替代途径。近年来,国内外对螯合剂和菌根在强化植物修复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在综述螯合剂、菌根在强化植物修复研究中的应用的基础上,综述了螯合剂和菌根两者联合在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