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6篇 |
废物处理 | 2篇 |
环保管理 | 13篇 |
综合类 | 82篇 |
基础理论 | 11篇 |
污染及防治 | 11篇 |
评价与监测 | 8篇 |
社会与环境 | 6篇 |
灾害及防治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7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饮用水在经管道输送到用户的过程中,微生物附着到管网内壁生长形成生物膜。生物膜的存在会引起一系列水质问题如病原菌的生长、色度和浊度的变化、管道的腐蚀等,对人类饮用水安全构成威胁。而且生物膜对消毒剂有顽强的抗性,一旦形成就难以控制。所以生物膜一直是给水管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但是给水管网中生物膜的实际采样研究比较困难,而且实际取样无法连续监测生物膜形成的动态变化过程,因此用反应器实验模拟研究生物膜显得尤为重要。另外,随着技术的进步,研究给水管网生物膜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培养方法,还出现了一些新手段如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显微镜图像分析技术,以便更加科学、合理地了解给水管网生物膜,从而保障城市供水的安全。文章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用于研究给水管网生物膜的反应器及生物膜的研究方法,并对其原理及优缺点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2.
123.
124.
为研究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对哮喘门诊就诊的短期影响及各人群的易感性差异,收集杭州市某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哮喘门诊(含急诊)资料,以及同期空气污染数据和气象数据,考虑到污染物浓度与呼吸系统疾病就诊人次及气象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采用时间序列广义相加模型及分层分析的方法研究空气污染对哮喘影响的滞后效应及人群按性别、年龄分层的易感性差异,对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及长期趋势等采用自然立方样条函数进行平滑拟合,同时用哑元变量控制星期几效应和节假日效应的影响.在P=0.01水平下PM_(2.5)、NO_2、SO_2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而气温与3种污染物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M_(2.5)日均浓度每升高10μg·m~(-3),对哮喘就诊人次影响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在滞后5d达到最大值,为1.005 6(95%CI:1.002 1~1.009 1),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男性人群和18~64岁人群中,细颗粒物浓度对于哮喘就诊人次的影响在滞后3~5 d的RR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女性人群和≥65岁人群中,在滞后5 d时RR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多污染物模型中,引入NO_2的影响后PM_(2.5)对哮喘就诊人次的影响在滞后5 d时的RR有所提升.杭州市PM_(2.5)浓度的升高可能会造成3~5 d内哮喘门诊就诊人次的增加,且对男性人群和老年人群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5.
为了提高荷电水雾对微细粉尘的捕集效果,围绕液滴荷质比这一影响粉尘捕集效率的主要因素开展针对性研究。分析水雾荷电过程的路径图,提取影响液滴荷质比的独立因素,并根据不同因素对荷质比影响的显著性设计正交实验,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因素水平范围内,应用预测模型得出荷质比的最优值为441.66μc/kg,误差小于5%;荷质比与荷电电压、气相射流压力、电极间距呈正相关,与液相射流压力、电极环直径、喷嘴孔径呈负相关;实验结果得出的荷质比计算公式可以用来预测液滴的荷质比,为荷电效果的定量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6.
127.
西南喀斯特流域具有独特的峰丛-洼地水流特征及水力联系,本文针对陈旗小流域,根据山坡岩溶泉、洼地观测井水位、水温、水化学以及气象实测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水源动态变化特征;结合电阻率层析成像(ERT)探测结果,解析山坡与洼地之间的水力联系。结果表明:反映山坡表层岩溶带作用的山坡泉对降雨响应迅速,土层覆盖厚的洼地含水层相对较慢。洼地含水层与山坡表层岩溶带水力联系呈现分段规律,反映枯期和雨季山坡侧向流、洼地降水垂向补给对洼地地下水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该研究为揭示喀斯特山区峰丛-洼地水文循环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8.
完善碳交易市场,优化碳交易机制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为解决我国传统中心化碳交易市场中存在的交易低效、监管困难、行政干预过度等机制性问题,本文在剖析碳交易流程功能需求和区块链技术适用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自动化、可信任的创新碳交易体系构建方案。首先从整体层面出发,依据实际业务场景设计了基于 Fabric联盟链的碳交易区块链总体架构,然后对交易体系进行细分,从碳交易二级市场框架、碳交易方法、碳交易监管、碳交易激励与惩罚四个维度探讨了身份认证、智能合约、数据溯源、信用代币等区块链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研究表明,区块链技术的引入推动了碳资源向数字凭证转化,实现了碳交易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升了交易效率;链式数据结构和分布式共识机制扼杀了“舞弊”和“寻租”空间,为实时动态监管和协同监管创造了条件;碳交易信用代币的发行与应用提供了更为缓和的治理方式,避免了行政强制手段对市场的过度干预,优化了政府的治理能力,也进一步提升了碳交易的效率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129.
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监测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塔里木河流域为研究靶区,选取20世纪50年代1:100000地形图52幅和2000年TM影像10景,解译得1:100000精度的土地利用数据,分别用1:2000000,1:1000000,1:500000,1:250000,1:100000,1:50000,1:25000,1:10000和1:5000比例尺的网格切割,运用面积频率统计和归一化尺度方差探讨20世纪50年代和2000年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总体和4个主要类别的最佳尺度,并分析各地类对尺度变化的敏感度。结果显示:塔里木河干流斑块面积相差悬殊,小到0.0001km2,大至19121km2;面积频率统计符合正态分布;归一化尺度方差显示50年代和2000年塔里木河干流适宜尺度都是1:50000比例尺,有林地、灌木林地、盐碱地的最佳尺度也在1:50000比例尺上,而沙地的适宜尺度在1:100000比例尺上;对尺度变化敏感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灌木林地、有林地、盐碱地和沙地,2000年的敏感度高于50年代。 相似文献
130.
以化学法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后续研究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研究了酸化废液终处理以及处理后污泥的资源化利用问题。研究表明:对化学法处理污泥后所产生的酸化废液进行水泥固化处理,通过重金属浸出毒性实验发现,浸出液中所含的重金属含量很低,要远低于国家浸出毒性标准,所以此法用于处置废液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的。将处理后的污泥与正常土壤按1:1混合,在其上栽培酸性植物三叶草,植株可以正常生长,通过对植株中的重金属测定,发现污泥中残存的重金属迁移至植株体内的含量较小,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所以,可将处理后的污泥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地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