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9 毫秒
11.
为了解渤海海域疏浚物中丁基锡(BTs,一丁基锡(MBT)、二丁基锡(DBT)、三丁基锡(TBT)之和)污染状况,选取渤海周边四个疏浚工程,采用单一变量法对沉积物中提取BTs的条件优化后分析疏浚物中BTs的含量.结果表明,活化铜粉添加量4.50g、二氯甲烷/二氯乙烷(V:V=1:1)混合萃取剂和0.5%的环庚三烯酚酮溶液是疏浚物中BTs提取最佳条件.渤海疏浚物TBT、DBT、MBT均被检出,其含量范围分别为2.93~7.96、1.07~2.27和4.99~9.00ng·Sn/g(干重,下同).大部分工程疏浚物中BTs含量空间分布总体呈距岸越近TBT含量越高的趋势,BTs含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相比处于较低水平,且TBT均为历史输入.生态风险评价表明,渤海疏浚物中TBT的生态风险处于较低水平.但根据国际公约对疏浚物海洋倾倒的管理建议,有必要对研究区域疏浚物海洋倾倒活动进行持续关注或管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大连南海域三类疏浚物海洋倾倒区为例,对倾倒区海底地形地貌及浅地层调查技术中的单/多波束测深、侧扫声呐海底探测和声学浅地层剖面调查技术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倾倒使得海底地形发生明显变化,且相比单波束测深,多波束测深更能准确获取海底地形特征,推荐使用;由于倾倒造成微地貌与底质组成变化,侧扫声呐海底探测能明确识别出倾倒物质分布区域;而由于倾倒物质为与该海域沉积物组成差异不大的疏浚物,且近年倾倒量微小,声学浅地层剖面调查无法辨识倾倒物内部的期次分层,在该类倾倒区的监测中意义并不突出。  相似文献   
13.
陈虹  韩建波  张灿  程嘉熠 《环境科学》2019,40(5):2115-2121
本文对大连海域入海河流和入海排污口中19种PFASs和2种PFOS新型替代品Cl-PFESAs进行了分析,估算其入海通量,并分析了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入海河流中总PFASs的含量范围为9. 85~757 ng·L~(-1)(浓度中位数为74. 7 ng·L~(-1)),与国内外其他河流相比,大连海域入海河流中总PFASs的含量处于中等或较低水平;入海排污口中总PFASs的含量范围为9. 19~801 ng·L~(-1)(浓度中位数为29. 5 ng·L~(-1)).入海河流和入海排污口中PFASs的主要贡献要素为PFOS和PFOA,其中入海河流、市政污水和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总PFASs含量未发现明显的季节差异特征,但工业废水中冬季含量显著高于夏季.计算结果显示,大连海域总PFASs入海通量约123 g·d~(-1)(44. 7 kg·a~(-1)),入海河流和入海排污口的贡献相当.全氟/多氟醚类磺酸化合物(Cl-PFESAs)检出率较低,其中8∶2Cl-PFESA均为检出.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我国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和其他国家制定疏浚物海洋处置管理控制标准的成功经验,在分析我国海洋沉积物污染现状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疏浚物海洋倾倒分类标准、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程序等,构建了我国疏浚物海洋倾倒的评价程序.该评价程序加快了我国海洋倾废管理的国际化进程,填补了我国疏浚物海洋倾倒评价程序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室动态模拟实验,研究了在不同固/液比例、溶出温度、搅拌强度、沉积物的粒度等条件下,近岸海洋沾污沉积物中石油烃类化合物的释放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石油烃类化合物的溶出浓度与参与溶出过程的固/液相比例成正比:当固液相比例为1/8时,可在30min之内确定溶出/吸附过程的动态平衡点。沉积物中石油烃类物质向海水中的释放,在10min之内,可基本达到最大初始浓度;未经处理的新鲜沉积物样品较烘干研磨样品,更利于油类的释放。溶出温度的升高及剧烈的反应条件,有利于沉积物中石油烃类物质向海水中的释放。沉积物的组成颗粒愈细,释放的初始浓度愈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22年5月现场调查,研究了北黄海辽东半岛东部邻近海域溶解甲烷(CH4)的分布、影响因素及海-气交换通量。结果表明,该海域溶解CH4浓度为3.2~11.2 nmol/L,饱和度为103%~364%,高值区位于鸭绿江口近岸海域,随着河口向海延伸,表层海水溶解CH4浓度逐渐减小,而底层海水溶解CH4浓度升高;鸭绿江冲淡水的输入致使近岸海域溶解CH4浓度显著升高,而沉积物有机质降解使得离岸海域底层海水溶解CH4浓度升高;该海域海-气CH4交换通量为0.7~61.1μmol/(m2·d),是大气CH4的源,近岸海域显著高于离岸海域。鸭绿江冲淡水的输入即使在平水期(5月)已经对邻近海域溶解CH4的影响非常显著,因此,河口等近岸海域海-气CH4交换通量的研究对于评估我国陆架边缘海对大气CH4的贡献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排放问题,在大量收集整理不同国家和公约组织等发布的文献资料基础上,对该领域包括生产水、钻井液和钻屑、生活污水等各方面管控要求情况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研究认为,总体看,不同国家和组织对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要求大体上一致,个别方面有所差别。相对而言,目前国内的标准较为严格,不过在分区距离、生活污水定义、污染要素测定方法方面还有不足,建议未来在实际广泛调研和试验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以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为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7~2019年对盘锦双台子河口12个监测站采样点采集的沉积物6种重金属(Cu,Pb,Zn,Cd,Hg和As)的监测分析结果,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其生态风险,并结合监测数据中有机碳及沉积物粒径等参数,借助数理统计与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开展双台子河口区重金属溯源分析.结果表明:双台子河口沉积物中的重金属Pb和Zn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而其他4种重金属Cu,Cd,Hg,As则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超标站位比例为27.8%,2.8%,27.8%,5.5%,但均符合第二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河口东岸重金属含量高于西岸,河口顶端高于远海,部分重金属元素于该区存在较强的富集现象;双台子河口区域各重金属元素生态风险状况由高至低为Hg>Cd>As>Cu>Pb>Zn,整体上处于“中风险”水平;溯源分析发现Hg和Cd具有相似物质来源,可能为石化产业项目及海洋油气开发活动引入.Pb,Zn,Cu多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及化工生产过程,As的污染源则主要来自农业.  相似文献   
19.
平衡分配法评价有毒金属沾污沉积物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衡分配法是近几年在国内开展的用于评价沉积物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主要运用平衡分配的原理,从污染物质的结合相入手,找出能够控制污染物质的主要因子,通过分析该主控因子的变化情况,判断沉积物中污染物质对环境的危害程度,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沉积物质量评价方法不具有时空可比性的弊端。本试验是将平衡分配法评价有毒金属沾污沉积物的研究方法应用于锦州湾地区的沉积物评价,检验该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厌氧沉积环境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对目前沉积物质量评价是一个较好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20.
酸溶硫化物与沉积物中重金属化学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通过Cu、Pb、Zn、Cd、Ni、Co的沉积物加标实验以及膜渗透平衡交换间隙水采样技术,探讨了间隙水中重金属浓度对不同加标量的沉积物化学响应关系和重金属在沉积物—间隙水两相间的地球化学分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硫化物存在条件下,重金属在固、液两相间的分配主要受酸溶硫化物(AVS)影响,AVS决定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化学活动性,AVS归一化沉积物中二价有毒金属可作为预测和评价重金属化学分配行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