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2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30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31.
臭氧/沸石工艺处理水中硝基苯的效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秦庆东  马军  刘可  杨忆新 《环境科学》2007,28(4):766-771
在连续反应器中,考察了臭氧/沸石工艺在不同条件下去除硝基苯的效果.结果表明,臭氧/沸石工艺对硝基苯的去除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臭氧氧化,反应7 min后,硝基苯去除率达到100%,并且该反应符合假一级反应动力学.叔丁醇能抑制臭氧/沸石工艺对硝基苯的去除效率,表明在氧化去除硝基苯过程中羟基自由基起主导作用.增加沸石投量和臭氧浓度均能有效地提高臭氧/沸石工艺对硝基苯的去除效率,并且臭氧/沸石工艺对硝基苯的去除速率与沸石投量之间存在1个最优值,与臭氧浓度呈线性关系.臭氧/沸石工艺对硝基苯的去除速率与初始硝基苯浓度无关.离子强度对臭氧/沸石工艺降解硝基苯的效率影响较大,当离子强度从0增加到1×10-3 mol/L时,臭氧/沸石工艺对硝基苯的去除率从81.2%降低至31.6%.pH值主要影响臭氧的分解能力,随着溶液pH降低,臭氧/沸石工艺对硝基苯的去除效率逐渐下降.沸石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2.
高铁酸盐对剩余活性污泥的氧化水解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马军  刘天泽  李春梅  张宏媛 《环境科学》2011,32(7):2019-2022
针对高铁酸盐的强氧化性,提出利用高铁酸盐进行污泥氧化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铁酸盐能够有效地破坏活性污泥的絮体结构,对初始浓度为12 600 mg·L^-1的活性污泥,m(Fe)/m(SS)=0.40μg/mg的高铁酸盐能够使活性污泥的絮体全部解体.MLVSS随高铁投加量的增加下降,并呈线性相关.随高铁酸盐投加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3.
马军 《世界环境》2012,(5):20-21
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中国企业还没有形成环境战略。但随着环境挑战加剧,承担环境责任将成为企业的必选项。在信息披露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环境表现,将是在华企业赢得社会执照、迈向可持续经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4.
雷国元  马军 《环境科学》2009,30(4):1066-1072
提出了用水绵进行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方法,强化去除水中氮、磷等污染物,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对象,分析了水绵(Spirogyra)的除污染性能.在自然光照条件下,Spirogyra 剂量(湿重)>3.05 g/L时,运行5 d后,TP浓度降到0.09 mg/L以下,去除率为96.84%以上;NH+4-N浓度降到2.82 mg/L以下,去除率为88.60%以上;TN浓度降到4.31 mg/L以下,去除率在85.49%以上;高锰酸盐指数降到16.86 mg/L以下,去除率为24.56%以上.处理效率随Spirogyra 剂量提高而增加.在利用Spirogyra 深度处理污水的过程中,水的pH值逐渐升高,Ca2+、Mg2+浓度降低,电导率下降.Spirogyra 生长引起水体pH 升高,诱导盐类矿物沉积,沉积矿物对磷的吸附是除磷的重要机制.Spirogyra 除磷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本实验条件下Spirogyra(湿重)对磷的饱和吸附量(以P计)为3.159 mg/g.Spirogyra 生长引起水的pH 升高,使NH+4-N 挥发可能是除氮的主要机制.选择适当的Spirogyra 用量和处理时间,处理后的出水氮、磷含量可达到湖泊类景观环境用水的水质标准.Spirogyra良好的除氮、磷特性可能为污水深度处理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35.
氧化-混凝法去除水中As(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A(sⅢ)的毒性是A(sⅤ)的60倍,而且比A(sⅤ)更难去除,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从As(Ⅲ)的氧化动力学、常用混凝剂的除砷效果和氧化-混凝法对As(Ⅲ)的去除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在除As(Ⅲ)领域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6.
FeOOH催化臭氧氧化滤后水中NOM的小分子副产物的生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鲁金凤  邱娇  马军  张涛  陈忠林  王欢 《环境科学》2009,30(3):765-770
以滤后水中富集、分离出的6种不同特性的天然有机物(NOM)组分为对象,考察了羟基氧化铁(FeOOH)催化臭氧氧化NOM各组分后小分子醛、酮及酮酸副产物的生成情况.发现FeOOH催化氧化比臭氧氧化提高了对NOM 各组分DOC和SUVA的去除率.FeOOH催化氧化并不能有效地降低NOM各组分小分子副产物的产量.催化氧化和臭氧氧化后,憎水中性物质(HON)的醛、酮、酮酸的总产量都最高,NOM碱性组分的小分子副产物产量都相对最低.NOM各组分催化氧化后甲醛和丙酮酸的产量最大,这和单独臭氧氧化的结论一致.特别是HON的甲醛产率占其醛、酮总产量的71.6%,单位DOC丙酮酸的产量达78.6 μg/mg.用NOM组分的小分子副产物折算DOC占各组分氧化后DOC的质量分数来间接显示氧化后剩余DOC的可生物降解性,发现催化氧化比单独臭氧氧化进一步提高了滤后水中NOM各组分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137.
马军 《世界环境》2010,(6):37-39
<正>"十一五"规划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首次列入了节能减排目标。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与多处拉闸限电突击完成节能指标的状况不同,减排的目标似乎已经"唾手可得"。按照环保部门的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全国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累计下降9.66%,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累计下降13.14%,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已经胜利在望。当我们把这一减排成果放到一  相似文献   
138.
李春娟  马军  梁涛 《环境科学》2008,29(6):1550-1554
以高铁酸钾和硫酸铝为预氧化剂和混凝剂,考察了NH ,4-N、浊度、TOC、AOC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Mr)等参数的变化,分析了高铁酸钾预氧化对松花江水源水性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硫酸铝混凝时,在混凝剂投量为50mg·L-1的条件下,松花江水的UV254、浊度、TOC的去除率分别为36.7%、80.2%、31.1%.当高铁酸钾为预氧化剂,投量为1 mg·L-1,时,混凝后松花江水的UV254、浊度、TOC的去除率分别为63.3%、89.6%、37.%.铁酸盐预氧化使混凝后的NH ,4-N值上升了17%.高铁酸盐预氧化使松花江水混凝后的AOC值从998 μg·L-1升到1 241 μg·L-1,同时,使混凝后的AOC/TOC从28.4%上升到38.7%,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原水中有机物的可生物降解性.这一过程中, AOC-P17所代表的醛酮类物质显著增加,达到总AOC的83%.溶解态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考察表明, Mr小于500的分子所占的百分比由单独混凝时的38.9%上升到预氧化后的65.0%,证明高铁酸钾预氧化将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有机物.分子有机物的增加引起了原水可生物降解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9.
针对超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多分裂导线上发生的次档距振荡现象,在 750 kV 输电线路上应用次档距振荡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次档距振荡并分析其振动规律,提出了导线间隔棒优化布置方案并加以实施。应用结果表明:次档距振荡监测系统及间隔棒优化布置方案解决了导线次档距振荡问题,有效提高了 750 kV 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140.
不同性质天然有机物对水中颗粒稳定性影响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郭瑾  马军 《环境科学》2006,27(3):461-468
以不同来源天然有机物(NOM)及其各分离组份和模型颗粒Al(OH)3为研究对象,考察了pH值、二价金属离子Ca2+以及NOM的特性等因素对Al(OH)3颗粒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研究几种NOM吸附性能和吸附前后的特性变化,进一步探讨了NOM对颗粒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Al(OH)3颗粒的等电点pHiep出现在pH5~6之间,吸附态有机物是造成颗粒稳定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溶液中自由态Ca2+离子能够起到压缩双电层的作用,降低吸附态NOM之间的静电斥力,减小表面负电性,增加pHiep;吸附络合态Ca2+离子对颗粒表面负电性影响较小,但能够强化NOM在颗粒表面的吸附.NOM作为聚合态阴离子,在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不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最大吸附发生在pH 4左右,吸附作用能够去除几种NOM中分子量较大的部分,并减小其羧基官能团的相对含量,NOM中大分子量、芳香性高的成分是造成水中颗粒稳定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