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72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寒冷地区流域水污染防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寒冷地区河流冰封期最长可达180天,其间水体自净功能差,加之城镇污水处理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点源污染负荷沉重,流域水污染问题显得格外突出,水环境压力巨大.因此,有针对性地解决寒冷地区流域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协调资源供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核心问题.通过分析寒冷地区流域水污染特点及成因,提出了建立流域水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42.
针对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故,从系统论的思想出发,从安全科学、安全管理学和安全系统工程3方面人手,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目标、应急对象、应急方法和程序、应急管理检验与控制等应急救援理论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了一个应急救援理论框架,为化工园区应对突发水污染事故提供了方法保障.  相似文献   
43.
刘子述  黄旭  马放  邱珊  徐善文 《环境工程》2012,(Z2):262-266
为拓宽粉煤灰免烧陶粒的应用范围,使免烧法得以推广,本实验通过激发粉煤灰的潜在活性并选用污水厂剩余污泥为添加剂的方法制备免烧陶粒,使产品比市售烧结陶粒更适用于污水处理领域,为粉煤灰、污泥的处理提供一条经济合理的途径。实验对粉煤灰活性激发机理、污泥添加作用和陶粒物相组成(XRD)进行研究。制备陶粒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是破碎率1.9%,,表观密度为1667kg/m3,比表面积7.84m2/g。将制备免烧陶粒和市售烧结陶粒投入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结果表明利用污泥为添加剂,可在一定条件下制备出适用于BAF的性能优良的功能陶粒,达到经济节能、变废为宝的目的。  相似文献   
44.
模糊物元模型在湿地水体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元分析是用来处理在某些条件下用通常的方法无法解释的不相容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文章以扎龙湿地水体中重金属污染评估为例,针对8个监测断面的5种重金属指标(锰、锌、铜、铬、砷)污染现状,用熵权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构建模糊物元模型,用以实现水质的等级评价和监测样点排序,结果表明:扎龙湿地不同监测位点污染程度从重到轻递减顺序如下:东升水库>林甸排污口>核心区仙鹤湖>翁海排干>克钦湖>龙湖>特勒桥>龙安桥。湿地水源入口和核心区污染重金属污染严重,湿地的功能分区未能起到实质效果,湿地核心区未得到合理的保护。  相似文献   
45.
以成熟好氧颗粒污泥(AGS)为接种污泥,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考察其对低浓度市政污水的处理效能、污泥特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有机负荷(进水COD为179~212 mg·L-1)、高溶解氧(DO>5 mg·L-1)条件下,系统出水COD低于50 mg·L-1,NH4+-N浓度稳定在0.7~0.8 mg·L-1,但脱氮除磷效能有待优化.体系中0.2~0.6 mm的污泥颗粒最为稳定,运行期间污泥SVI30值始终保持在32~40 mL·g-1,呈现出良好的沉降性能.系统中少量絮状污泥的存在对AGS的稳定性是有利的,本试验条件下,<0.2 mm污泥体积占比约为30%时AGS体系稳定运行.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质(PN)含量增加与AGS的稳定性呈正相关,可见PN对AGS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为主要菌门;运行过程中有利于硝化作用的Gammaproteobacteria逐渐成为优势菌纲;系统中存在促进EPS分泌和有机污染物去除的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陶厄氏菌属(Thauera),这有利于AGS的稳定运行,同时也存在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陶厄氏菌属(Thauera)、副球菌属(Paracoccus)、梭菌属(Fusibacter)、变形菌属(Proteocatella)等脱氮除磷功能菌属,但需优化运行参数强化同步脱氮除磷效能.本研究结果对AGS系统处理实际市政污水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发展历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对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的流程、方法、指标体系建立给出了参考范例,并探讨了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在方法和技术上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主要包括评价方法的统一、生态过程价值的理解、计量参数修正、标准和体系的选择、对生态服务功能状态好坏分级评估。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还存在某些问题及有待今后发展的理论和方法来改进和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47.
2株芽孢杆菌利用不同碳源生产絮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朱艳彬  马放  任南琪  黄君礼  王爱杰 《环境科学》2005,26(5):152-152-155
探讨了在纯培养和混合培养的条件下,2株芽孢杆菌F2和F6生产高效絮凝剂过程中对碳源的利用情况.研究表明,多种分子量在200以下的有机物能够作为碳源用于高效絮凝剂的生产,包括:单糖、双糖、醇、有机酸和酯类等,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发现利用废糖蜜、生物制氢废液和纤维素糖化液等廉价的生物质废料能够生产出性能良好的生物絮凝剂.  相似文献   
48.
从生物陶粒反应器中筛选出6株异养硝化细菌,将异养硝化细菌扩大培养后,建立SBR反应器并进行了氨氮去除的试验研究。在SBR反应器进入稳定运行阶段时,可以观察到系统对于氨氮的去除率稳定在82.96%左右,表现出较好的氨氮去除效果;出水亚硝酸盐含量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其最大值不超过3.84mg·L-1;COD的平均去除率为54.72%,基本实现了同一反应器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的共同去除。异养硝化SBR反应器温度为29℃时,反应器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能力最大为82.28%和47.27%;在pH值为8.0时,氨氮去除率最高达到80.15%。C/N〈4.5时,随着C/N比的增加,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快速增加;在C/N为6时,氨氮去除率最高达到87.62%。  相似文献   
49.
多环芳烃(PAHs)是普遍存在于环境中具有强烈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的难降解有机物,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低水溶性而导致的低生物可利用率是限制PAHs微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由于在形成胶束后能够大幅提高PAHs的表观溶解度,且毒性低、无二次污染,因而在PAHs微生物降解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关注.目前...  相似文献   
50.
菌根技术在环境修复领域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菌根作为植物根系和真菌所建立的共生体,是生物界最为广泛的一种互惠共生现象。这一系统的形成能够有效增强植物的物质生产和抗病能力,全面改善宿主植物的生长状况,因此在新兴生态农业生产领域受到广泛重视。与此同时,菌根系统的形成可有效促进植物对污染或胁迫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环境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并能联合其它根际微生物共同发挥效能,在受损和污染环境生态修复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近年来,菌根技术在环境修复领域中的应用正成为环境工作者关注的新兴方向,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菌根技术在重要的环境修复领域,如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领域、污染场地生物修复领域、受损和胁迫环境恢复重建中的试验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其发展现状探讨了当前菌根技术在环境修复治理工程应用以及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的瓶颈问题,提出应在菌根真菌对异质环境的适应性、菌根系统的复杂性解析、以及内生菌根真菌分离纯化等关键理论与技术方面加大力度,尽早实现广适性功能菌种的工业化生产和多元"生物制剂"的开发,从而在环境修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