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0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72篇
安全科学   144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108篇
综合类   602篇
基础理论   85篇
污染及防治   68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8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洋生物中A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研究微波消解技术作为海洋生物As分析的前处理手段.海洋生物样品经微波消解后,以硫脲-抗坏血酸溶液作为还原剂,使用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洋生物中As含量,测试结果准确,与传统的湿法消解相比,微波消解技术使海洋生物As 的分析变得简单、快速,同时避免了沾污,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微波消解将会成为海洋环境样品前处理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932.
基于模糊人工神经网络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安全风险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特征愈加明显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人工神经网络的风险评估模型.在传统事故树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模糊集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利用三角模糊数收集、整理专家的专业性判断语言,然后通过聚类分析和去模糊化处理得到事故树中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将基本事件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层神经元,顶上事件作为输出层神经元,形成事故树嵌入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提出该人工神经网络的构建、训练及测试方法.以沿海航行船舶的沉船事故作为风险评估案例应用该风险评估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误差(均方误差)在0.013~0.014,精度符合应用要求,与传统事故树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相比,二者差值绝对值的平均值、最大值及均方误差分别为0.009 3、0.019 6和0.005 2,二者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较好.所构建的风险评估模型在自我优化、使用便捷性和动态适用性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33.
任浩宇  姚昕  马飞扬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11):4989-4997
通过微生物降解实验以及荧光滴定法研究草源溶解性有机质(DOM)光谱特性的不同以及铜(Cu)与草源DOM在微生物降解影响下的相互作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PARAFAC分析显示,草源DOM含有3个荧光组分,新鲜的草源DOM以类蛋白质组分C2为主,微生物降解之后类腐殖质组分C1和C3成为草源DOM中的主要物质.二维相关光谱(2D-COS),表明类蛋白物质在微生物降解过程中比类腐殖物质有着更高的敏感度和更快降解速率.并且随着Cu的增加,草源DOM中所有组分的荧光强度在微生物降解前后均发生明显猝灭.草源DOM原始样品中类腐殖质组分的络合常数大于类蛋白质组分,说明相比于类蛋白质组分,原始草源DOM中的类腐殖质组分有着更高的金属结合能力.而类蛋白质组分的络合常数在微生物降解之后的草源DOM中却高于类腐殖质组分.微生物降解对草源DOM的光谱特性以及金属结合能力有着显著影响,并对湖泊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以及生态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34.
本研究建立了Cu(Ⅱ)-H2O2-溴甲酚紫-Tween80体系胶束催化动力学光度不地,测定重金属污染物Cu(Ⅱ),检出限2.65×10^-11g/mL,精密度1.08%,线性范围0-40ng/25mL。选择性好,手续简便,分析速度快,无毒,价廉,可用于环境样品中微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935.
原位络合的超临界萃取技术开辟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萃取金属离子的新途径。本文综述国外有关SC-CO2萃取环境样品中金属离子的原理、流程、应用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相信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更加理想的络合剂和SC-CO2携带剂的发现,必将使SC-CO2萃取金属离子的技术在环境样品中痕量金属离子的前处理和分析以及有害金属离子的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更为广阔  相似文献   
936.
介绍了一种多功能电化学臭氧发生器,根据需要可产生臭氧化氧气,也可直接制得臭氧水.试验表明,该发生器十分适合用于家庭室内空气的净化和增氧、卫生间的消毒灭菌、蔬菜水果残余农药的去除、酚嗅的去除等用途,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37.
满江红干体对锌离子的生物吸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满江红干体为生物吸附剂,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对废水中Zn2+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满江红干体对Zn2+的吸附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前5 min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吸附量的62.9%,30 min达到吸附平衡;初始pH值对Zn2+的吸附有显著的影响,最适pH值为6;随着干体量的增加,吸附率逐渐提高而吸附量则降低;随着Zn2+初始浓度的增加,吸附率逐渐降低而吸附量则提高。满江红干体对Zn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最大吸附容量达57.5 mg/g。5次吸附解吸循环实验数据表明,重复次数和再生处理对满江红干体的吸附能力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满江红干体在处理含Zn2+废水中的重复使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38.
三峡库区农业区非点源氦的平衡变化及其污染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三峡库区农业区非点源氮,建立氮平衡变化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计算三峡库区各县2001-2005年的氮平衡变化,然后汇总库区氮的输入、输出及平衡量.结果表明.库区农业区2001年氮的输人量为6.60×105t/a,输出量为1.18×105t/a,平衡世为5.42×105t/a.其中进入水体量为1.98×105 t/a;2005年全流域农业区氮的输人量为5.84 ×105,t/a,输出为1.23×105 t/a,平衡量为4.61 × 105t/a.其中进人水体量为1.75×105t/a;2001-2005年三峡库区农业区氮输入量变化为0.76×105t/a,输出量变化为0.05 × 105t/a,平衡量变化0.81×105t/a.其中进入水体氮变化昔为0.23×105t/a.研究表明,长寿区、石柱县、武隆县、江津市、丰都县、巴东县、宜昌县、兴山县和巴南区2001-2005年非点源氮进入水体量变化较大,为今后三峡库区农业区水体氮污染重点防治区,并提出了一些非点源氮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39.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一种由超分子受体化合物磺化硫杂杯芳烃(TCAS)与树脂结合的产物——新型TCAS吸附树脂对重金属Cd^2+的吸附去除性能,并初步探讨了吸附机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TCAS吸附树脂对Cd^2+的饱和吸附量为14.45mg/g。当温度为20℃,0.5gTCAS吸附树脂对10mL浓度为5113g/L的Cd^2+溶液吸附60min时,Cd^2+的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pH值是影响TCAS吸附树脂吸附效果的重要因素,在pH=5—9时,Cd^2+的去除率随着pH值的升高而增大。在试验范围内,TCAS吸附树脂对Cd^2+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在TCAS吸附树脂上的Cd^2+可洗脱回收,TCAS吸附树脂也可再生利用。TCAS吸附树脂对重金属Cd^2+的吸附机理主要归因于TCAS对Cd^2+的络合作用。  相似文献   
940.
常见亚非原油饱和链烷烃分布特征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对10种常见亚非原油中的正构烷烃、姥姣烷(Pr)、植烷(Ph)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基于饱和链烷烃指纹信息的主成分分析和基于饱和链烷烃各组分含量的主成分分析,对中国2种典型原油(A9和A10)及8种常见进口亚非原油(A1~A8)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10种原油按照C21前/C22后(C原子数≤21的正构烷烃浓度之和与C原子数≥22的正构烷烃浓度之和比)由高到低排序为A6、A3、A1、A2、A9、A4、A10、A8、A7、A5;10种原油的成熟度由高到低排序为A1=A9、A7、A5、A8、A4、A2=A10、A3、A6;基于饱和链烷烃指纹信息的主成分分析和基于饱和链烷烃各组分含量的主成分分析所得的10种原油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2者右下角一类的分析结果高度一致,但中间一类和左上角一类的分析结果有所差别,前者所得中间一类的分析结果更为优化,将A4、A7、A8和A10原油进一步分成2类,但对A5原油的单独分类趋势有所削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