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7篇 |
废物处理 | 2篇 |
环保管理 | 3篇 |
综合类 | 39篇 |
基础理论 | 6篇 |
污染及防治 | 4篇 |
评价与监测 | 6篇 |
社会与环境 | 3篇 |
灾害及防治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0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 毫秒
31.
32.
33.
石墨炉原子化机理研究方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述了近年来石墨炉原子化机理研究中用得较多的研究方法,包括热力学方法、动力学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俄歇电子能谱法、扫描电镜法、分子吸收光谱法和质谱法.每种方法均有其优缺点,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特别是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更好地阐明原子化机理. 相似文献
34.
目前实验室对化感物质抑藻效应的研究多在EC50水平上进行,而水生植物释放化感物质具有微量、持续性的特征。本研究试图探索在化感物质暴露总量相同的前提下,全剂量一次性暴露与低剂量多次暴露在抑藻效果上是否存在差异,以便为今后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实验以能够诱导藻细胞产生活性氧进而引发氧化损伤的化感物质焦性没食子酸作为研究对象,以细胞密度、细胞内O2·ˉ、H2O2及OH·的产生水平和细胞膜损伤情况作为指标,比较了低剂量多次暴露(0.25 mg/L×4次×5 d,间隔4 h)与单次暴露(5 mg/L)对铜绿微囊藻的致毒效应。实验结果显示,就生长速度而言:单次暴露组<低剂量多次暴露组<对照组;而低剂量多次暴露下样品藻细胞内的O2·ˉ、H2O2及OH·水平则呈逐步升高趋势(P<0.01),且当累计暴露量仅为设计暴露总量的一半时就超过了单次暴露下的相应水平,到实验的第5天分别达到相应单次暴露组的1.10(O2·ˉ)和1.06(H2O2及OH·)倍;而膜损伤的情况,单次暴露与低剂量多次暴露均能造成藻细胞膜的损伤,且相对膜损伤水平(%)实验后期还维持在160%上下。从上述实验结果看出,低剂量多次暴露的方式很可能具有比单次暴露更强的持续抑藻能力,因而开展对低剂量多次暴露条件下化感抑藻效应的研究十分重要,其结果将更接近水生植物释放化感物质的低剂量、持续性特征。 相似文献
35.
六价铬Cr(Ⅵ)污染主要来自钢铁、染色、电镀、皮革加工、冶炼、表面处理工业等排放的污水和废气。Cr(Ⅵ)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及黏膜进入人体,造成伤害,甚至引起遗传变异而致癌。生物吸附法因其高吸附率、无二次污染等因素被认为是新兴的重金属离子回收技术。该文从钢铁厂污泥中分离得到6株耐受Cr(Ⅵ)的细菌,分子水平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分别为3株假单孢属细菌、1株诺卡氏菌、1株芽孢杆菌和1株产碱杆菌。在这6株耐受细菌中均鉴定到编码Cr离子转运蛋白的chrA基因。进一步吸附实验证明24 h内假单孢属和芽孢杆菌属的4株细菌能够吸附去除77%左右的Cr(Ⅵ),诺卡氏菌和产碱杆菌的吸附率分别达到66.8%和64.9%。实验结果为微生物重金属耐受机理研究和进一步开发新型生物吸附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6.
本文针对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的性质和特点,根据销毁工程对个人防护装备的需求.通过对目前国内外主要透气防毒材料的比较分析,提出了专用透气防毒服内外层纺织材料的技术性能指标和要求.为专用透气防毒服的研制做了前期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37.
《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以下简称493号令)的出台是我国贯彻依法治安、重典治乱,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制秩序的一个重大举措。同时,493号令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法律概念——事故发生单位。该条例中共有20次提到事故发生单位,然而,事故发生单位的概念在条例释义中未见有正式的词条解释。 相似文献
38.
39.
本文的目的是对无组织排放中二氧化硫测量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对二氧化硫的测定选择甲醛缓冲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抽取样品后按照GBZ/T160.33-2004对其进行十次重复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实验结果表明,无组织排放中二氧化硫测量结构分析,其含量为(0.808±0.213)μg/ml,k为2,p为95%,相对标准扩展不确定度为2×1.50%=3.0%。在实验中得出以下结论,在无组织排放二氧化硫测量不确定分析中,发现采样体积、标准物质不确定度、实验总体误差等均是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40.
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建设,交通事故迅猛增长.保证适当的车辆行驶距离是预防高速公路事故的有效手段.论文根据车辆制动规律和运行状态,得出行车安全距离模型,同时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说明和分析.采用MATLAB软件对高速公路车辆的安全距离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安全距离随车速和附着系数的变化规律,寻求既保证车辆安全行驶又不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合理的安全距离值,为降低高速事故率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