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81.
应用extended Derjaguin-Laudau-Verwey-Overbeek(XDLVO)理论定量解析海藻酸钠微滤膜污染中界面微距作用力,探讨不同离子条件对膜污染影响的主控机制.结果表明,对于亲水性膜表面,范德华力促进膜污染,极性作用力阻碍膜污染;而对于疏水性膜表面,范德华力减缓膜污染,极性作用力加速膜污染.海藻酸钠与微滤膜接触时双电层作用力对膜污染贡献相对微弱.离子强度及钙离子对海藻酸钠微滤膜污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极性作用力来实现的.较高的离子强度会降低极性作用力的排斥性或升高极性作用力的吸引性,从而加重海藻酸钠微滤膜污染.虽然钙离子使出水通量急速下降,但钙离子的存在使得物理清洗效率提高.不同离子条件下初始阶段及后期阶段污染趋势K分别与膜-海藻酸钠粘附自由能及海藻酸钠-海藻酸钠粘聚自由能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表明XDLVO理论适用于描述不同离子条件下海藻酸钠微滤膜污染行为.  相似文献   
182.
第21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玉柴股份”)紧扣“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主题,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结合公司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色宣传教育活动,公司上下营造出了人人关心安全生产、全员参与安全发展的浓厚奥论围。  相似文献   
183.
皮脂-角质层是有机磷阻燃剂(OPFRs)从环境进入人体皮肤的桥梁,揭示OPFRs在皮脂-角质层中浓度的垂直分布规律,对于准确评估OPFRs的皮肤暴露剂量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40名在校大学生为志愿者,基于胶带粘贴技术,分5层采集了志愿者额头皮脂-角质层样品,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测定其中9种OPFRs的浓度.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额头5层皮脂-角质层中Σ9OPFRs的总浓度为1320~3650 ng?m-2,平均浓度为2550 ng?m-2.其中TDCIPP含量最高(933 ng?m-2),TPP最低(3.1 ng?m-2);除TPHP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外(p<0.01),男女额头表面OPFRs负荷无显著性别差异.整体上,9种OPFRs均在表层皮脂中的浓度最高,且随深度增加逐步降低,Σ9OPFRs在5层皮脂-角质层中的浓度变异系数为71%±22%.基于皮脂-角质层第1和第5层中OPFRs浓度估算其皮肤暴露剂量,分别为1.7×10-4 ng?kg-1?d-1和2.3×10-5 ng?kg-1?d-1,存在显著的差异.由此可知,OPFRs在皮脂-角质层中并非均匀分布,基于擦拭法获取皮肤表层皮脂中OPFRs的平均浓度并用于评估OPFRs皮肤暴露剂量,可能显著高估其生物学实际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184.
采用COMSOL仿真软件对流动与传热进行多物理场耦合,通过粒子追踪对失踪粒子的位置进行标记,对316L不锈钢和聚四氟乙烯这两类材质换热器在不同入口烟气流速和冷却水流速下的冷凝除湿效果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表明:烟气流速<6.0m/s时,聚四氟乙烯材质的换热器出口烟气含湿量和冷凝率的变化幅度小于316L不锈钢材质的换热器,前者的冷凝除湿效果明显优于后者,特别是在冷却水流速≥0.6m/s时这种优势更为明显。冷却水流速<0.4m/s时,316L不锈钢换热器出口烟气含湿量下降得较快,聚四氟乙烯换热器出口烟气含湿量则在入口冷却水流速≥0.4m/s时下降得较快,考虑到实际应用中冷却水源及热量回收、建设成本及运行成本,建议将冷却水流速控制在0.4m/s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