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01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举证的原因劳动争议的发生是因为当事人对对方的主张,存在不同的意见而引起的。如果双方当事人不能自行协商解决,就要诉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当事人应当依据自己所掌握的证据来表述事实,阐述主张。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为完全不知道事实经过的中立的第三方,只能按照对立双方提供的证据确认一个法律上的事实。  相似文献   
52.
为揭示CaCl2抑制煤炭自燃发生的机理,提高阻化效果,采用Gaussian03软件包,对Ca2+与煤中含N活性基团形成的配位体的结构及分子前沿轨道、稳定化能、自然键轨道和净电荷布居、电荷转移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Ca2+能够与煤中含N活性基团形成二配体、三配体及四配体配合物,形成四配体的稳定化能与前沿轨道能级能隙差较大,说明四配体配合物最为稳定,而且形成配合物后,煤含N活性结构中的-NH2基团对前沿轨道的贡献大大减少,同时轨道能级大幅增加,增加了煤活性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煤活性结构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53.
为了解不同水文期三峡库区支流附石藻类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别于丰水期(2016年8月)、枯水期(2016年11月)及平水期(2017年3月)这3个时期,对三峡库区支流梅溪河非回水区和回水区的26个采样点附石藻类进行采样并对其相关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水情期,共鉴定出附石藻类5门47属106种(含变种).其中,丰水期采集到73种,隶属5门38属,枯水期67种,隶属4门36属,平水期63种,隶属4门33属.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优势种分别为19种、17种和18种,丰水期的主要优势种属为曲壳藻属、束丝藻属和席藻属,枯水期为异极藻属、曲壳藻属和舟形藻属,而平水期为异极藻属、曲壳藻属和色球藻属.3个时期共有的优势种为扁圆卵形藻(Cocconeis placentula)、曲壳藻(Achnanthes sp.)、近棒形异极藻(Gomphonema subclavatum)、小型异极藻(G.parvulum)、小型舟形藻(Navicula parva)和缢缩异极藻(G.constrictum).冗余(RDA)分析表明,回水区的附石藻类优势种相对丰度与电导率(Spc)、溶氧(DO)、pH、总磷(TP)和总氮(TN)的变化相关,而在非回水区,附石藻类优势种相对丰度主要与电导率(Spc)、pH、总磷(TP)、水温(WT)和流速(v)的变化有关.3个时期,影响附石藻类环境因子具有差异,然而,3个时期小型异极藻、缢缩异极藻和曲壳藻等优势种的相对丰度均与总磷呈负相关,与pH呈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三峡库区不同水文期及水环境变化对附石藻类群落组成具有重要影响,导致群落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4.
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稳定化固化修复工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某市排污渠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中对重金属污染底泥稳定化固化处理技术的研究,研究了不同添加比的水泥对砾砂质和黏质底泥中重金属的无害化处理效果及规律,介绍了固化稳定化工艺流程和设备,可供国内同类工程项目借鉴。  相似文献   
55.
机械化学法(MCD)是一种非焚烧处置技术,在处置POPs废物过程中不产生二噁英等二次污染,逐渐得到广泛关注。目前该技术在国外已得到工程应用,而国内还处于中试研究阶段。对影响MCD处置POPs废物效率的因素,如球磨机型、脱卤剂、物料比、球磨速率等进行系统分析。未来MCD在国内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寻求最优点,同时要加强对新出现的POPs污染物的MCD技术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56.
SCR脱硝系统是年前燃煤电厂脱除NO_x的主要方式。CFD模拟为SCR系统流场优化设计的必要手段。一般设计时会对整流格栅结构和支撑进行简化处理,造成实际安装的整流格栅支撑梁及某些结构引起催化剂前流场不均,进而造成催化剂的严重磨损。以某600 MW机组为例,针对实际运行磨损非常严重的情况,通过CFD模拟对整流格栅系统的支撑及密封结构进行详细模拟诊断,并进一步对其整流格栅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改造后运行大大减少系统高速区分布,催化剂磨损程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7.
高飞  邹红果 《环境工程》2019,37(10):153-156
SCR脱硝系统作为燃煤电厂主要脱除NO_x的方式,SCR系统流场的分布直接影响系统的运行性能。某660 MW电厂SCR系统改造后出现了大范围积灰和磨损的情况,通过现场流场测试和CFD模拟验证,对系统的流场情况进行诊断,并通过CFD模拟优化提出改造方案并进行现场改造。改造后再次通过流场测试显示:流场分布大大改善,系统运行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58.
土壤中总石油烃预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索氏提取法、超声波萃取法和加速溶剂萃取对土壤中的总石油烃预处理进行了研究分析,方法在0 mg/L~500 mg/L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采用索氏提取法时,总石油烃的方法检出限均在0.001 mg/kg~0.016 mg/kg范围内,回收率在65%~8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在6.8%~12%之间;采用超声波萃取法时,总石油烃的方法检出限均在0.002 mg/kg~0.023 mg/kg范围内,回收率在60%~8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在8.6%~15%之间;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时,总石油烃的方法检出限均在0.001 mg/kg~0.009 mg/kg范围内,回收率在70%~9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在2.5%~8.8%之间.实验表明三种方法均可以作为土壤中总石油烃的预处理分析方法,但加速溶剂萃取更加快捷方便,更适合实际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9.
汝溪河浮游硅藻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基于不同水文期特点,分别在平水期(2014年4月)、丰水期(2014年7月)、枯水期(2014年12月)对三峡库区支流汝溪河的浮游硅藻及理化参数进行采样监测,应用功能群分类和数理统计分析等手段,探讨汝溪河不同水文期浮游硅藻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3个水文期,汝溪河共发现浮游硅藻功能群10个,分别为A、B、C、D、L_o、MP、P、T_B、X3、S1类群,其中种类最多的功能群是MP类群,数量最多的是D类群.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平水期功能类群密度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为总氮(TN);与丰水期功能群密度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为透明度(SD);浊度(Tur)、碱度和pH以及电导率则是影响枯水期功能群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RDA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汝溪河浮游硅藻功能群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含水温(WT)、电导率(Spc)、氧化还原电位(ORP)、溶解氧(DO)、硝态氮(NO_3~--N)等.因此,功能群能较好反映汝溪河的生境特点,而氮营养元素对汝溪河浮游植物功能群变化及水质的影响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60.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奉节地区草堂河、梅溪河和大溪河三条支流为研究区域,对蓄水期和非蓄水期库区支流的非回水区和回水区(常年回水区和变动回水区)附石藻类组成及其相关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条支流共发现附石藻类103种,隶属4门45属,非回水区67种,隶属3门34属,回水区82种(常年回水区64种,变动回水区41种),隶属4门34属.蓄水期,非回水区优势种为变异直链藻、扁圆卵形藻、普通等片藻、锉刀布纹藻和巨颤藻,回水区优势种为变异直链藻、近缘桥弯藻、普通等片藻、高山立方藻和颗粒直链藻;非蓄水期,非回水区优势种为变异直链藻、近缘桥弯藻和扁圆卵形藻,回水区优势种为巨颤藻、岩栖颤藻、美丽颤藻、尖针杆藻、丝藻、优美平裂藻和小颤藻,表明非蓄水期不同河段优势藻种差异显著,而蓄水期不同河段优势藻种差异较小;非回水区不同时期优势藻种无明显差异,在非蓄水期常年回水区和变动回水区优势种属差异相对较小,而蓄水期差异较大.冗余(RDA)分析表明,附石藻类组成变化是温度、电导率(SPC)、p H、总氮(TN)和总磷浓度(TP)等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各样点优势藻种细胞密度变化主要受氮、磷元素浓度变化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库区不同水文情势不仅影响支流水体环境,而且对底栖藻类组成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