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12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300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01.
502.
硫黄烟是冶炼硫磺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其中含大量硫化氢和二氧化硫气体。它刺激人体,腐蚀设备,危害农作物的生长。一九七五年以来,我县弯沟硫磺厂在治理硫磺烟方面,深入生产实际,摸清烟害规律,采取了“八字”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03.
1.前言最近人们对食品中含有的致癌物亚硝胺类物质颇为重视,例如,N—亚硝基二甲胺与苯并芘(a)同样都是致癌性很强的物质;它不仅是作为二甲基肼的中间体被大量生产并且还有可能是NO_x与胺相反应的二次生成物出现在大气中。经过以后的研究,虽然把它在大气中二次生成的可能性否定了,然而却也指出该研究中所用的分析方法有问题,因为对大气中浓度极低的亚硝胺进行分析时,需  相似文献   
504.
为开发一种简洁高效预测KPA值的方法,本文收集了包含多氯联苯(PCBs)、苯类(Benzenes)、多环芳香烃(PAHs)和杀虫剂(Pesticides)等,共95种污染物在聚氨酯泡沫塑料(PUF)与空气中分配系数(KPA)的实验值,基于理论线性溶解能关系(TLSER),运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MLR)构建了预测KPA值的模型.结果表明,模型的决定系数Radj2为0.901,外部验证系数Qext2为0.748.TLSER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稳健性和预测能力,可以预测应用域内POPs在PUF和空气之间的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505.
为深入分析强非均质性污染场地中石油烃的运移规律,探究石油烃类污染物在场地中的吸附、迁移及其影响因素,选取潮白河上游为典型研究区,受冲洪积扇条件控制,区域内包气带非均质性强,地下水埋深较大.采集污染场地包气带介质样品,分别装填原状土(0~20 mm)、细颗粒(< 2 mm)和粗颗粒(>4 mm)3种介质迁移柱,通过土柱淋滤试验表征石油烃在典型介质中的迁移特性;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和微生物降解试验识别石油烃迁移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揭示多要素作用条件下的石油烃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原状土、细颗粒和粗颗粒这3种介质迁移柱出水中石油烃浓度均呈先下降、后波动上升、最终趋于稳定的趋势.3种介质对石油烃的吸附过程均呈现快吸附和慢吸附两个阶段,快吸附阶段发生在试验0~15 h内,完成了吸附的70%~80%;慢吸附阶段持续时间较长,吸附总量缓慢增加.固液比、温度和pH等要素对3种介质石油烃吸附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微生物降解是慢吸附阶段石油烃浓度呈波动上升的主要原因,且在整个石油烃垂向迁移过程中,吸附作用对石油烃去除的贡献率为80%,微生物降解的贡献率为20%.研究显示,相对于微生物作用而言,强非均匀介质在石油烃类污染场地的污染物吸附和迁移过程中起关键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06.
在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原始林中布设样带,开展林窗和林下更新幼苗生长状况调查,采用Logistic模型和谱分析进行种群优势度增长和周期性波动分析。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出岷江冷杉幼苗种群优势度增长规律,基于基面积和总生物量拟合的种群优势度最大环境容量分别为11.34 mm2/m2和4.64 g/m2,内禀增长率为0.60和0.62,基面积和生物量均能很好地表示岷江冷杉幼苗种群大小。基于基面积拟合和计算的林窗种群的最大环境容纳量、内禀增长率和最大增长速率约为林下种群的4.2倍、1.4倍和5.8倍,最大增长速率出现时间较林下种群早2龄级。谱分析发现岷江冷杉幼苗种群的波动性是多个周期的叠加,大周期内存在着小周期,均以基波振幅最大,林窗种群基波振幅约为林下种群的3倍,谐波对林窗种群影响较林下种群早2龄级。林窗干扰提高了岷江冷杉幼苗种群优势度的环境容纳量和内禀增长率、增强了基波对种群周期性波动的控制,使幼苗种群具有更强的增长优势和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因此,在岷江冷杉原始林的管理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林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7.
南充市地质灾害分型及致灾雨量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充是四川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较多的地区之一,探索雨量与地质灾害的关系,进行提前预警,显得尤为重要。利用2000—2017年南充228个加密自动站和大监站观测资料,结合地质灾情数据,使用基于衰减系数计算有效降雨量与降雨强度(I)-历时(D)关系阈值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致灾降雨类型进行分型判断,开展不同时效雨量阈值研究。分析发现:大约有72.6%的地质灾害是主要由降雨因素诱发,其中主要由短期降水引发的占77.3%。短期和中长期降雨型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分别为西北部和偏南地区,而西北部地质脆弱山区和水库流域对短时强降雨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508.
本文论述了富含有机质、磷、氮等物质的工业废水排入湖泊的污染机理及其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09.
密相塔烟气脱硫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密相塔烟气脱硫试验装置,并对烧结烟气进行了脱硫试验研究,验证了该工艺的可行性,并研究了主要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钙硫比和近绝热饱和温度(approach to adiabatic saturation temperature,AAST)是影响脱硫效率的显著因素,循环灰浓度是保证系统脱硫效率的关键因素.在Ca/S比为1.2、密相塔出口烟气AAST=15℃、循环灰浓度为400g/m3条件下,系统能连续稳定运行,脱硫效率达92.5%以上,系统出口烟气中SO2浓度在150 mg/Nm3以下.  相似文献   
510.
关于安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我国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正在协调发展 ,如何适应安全科学教育的新发展机遇是人们安全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和深思的问题。笔者在分析新世纪安全人才需求特点的基础上 ,探讨了安全人才的知识结构与培养模式 ;指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 ,除应系统掌握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安全生产的基本规律外 ,还要与采矿、冶金、建筑、机械、电气、化工、交通、环境等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有机结合 ,在课程内容 ,教学结构方面 ,实现优化配置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安全问题的能力。另外 ,在注意多层次培养安全技术人才的同时 ,还要加强对高校其他非安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 ,提高其安全文化素质 ,在今后的工作和活动中能自觉充分地考虑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