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40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以某印染废水二级生化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生化出水中有机污染物中各组分含量、分子量分布特点等特性,以及各类有机物在硫酸镁混凝处理过程中的去除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印染废水的生化出水溶解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疏水性物质,以溶解性有机碳(DOC)表征时占总DOC的78%,其中非酸疏水物质约占46%,而以UV254表征时约占总55%,以美国染料生产协会色度值(ADMI7.6)表征时为97%,其中以非酸疏水物质的贡献最大,达到66%,并且非酸疏水物质中不饱和双键或芳香环有机物的含量较高.生化出水中的DOC主要集中在小于1000 D的有机物上,占37%.在硫酸镁的最佳混凝条件下,可以有效地去除由大分子量的非酸疏水物质引起的色度,而对小分子量的有机物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42.
道路扬尘评估方法的建立和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降尘法和AP-42法2种道路扬尘评估方法,它们分别以减去背景降尘的道路自身降尘(ΔDFr)和道路扬尘排放强度(EIr)作为评估指标. 通过对这2种方法评估结果的比较与分析发现:①ΔDFr和EIr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为0.708;②ΔDFr能同时反映车辆激发扬尘和路面风蚀扬尘,而EIr只反映车辆激发扬尘;③积尘负荷大小不代表评估道路扬尘污染程度,但适用于定量评价道路清扫保洁质量. 降尘法相比AP-42法,其实施安全、简单易行、误差小,但不能满足快速评估要求,而且评估成本略高. 2种评估方法均表明《奥运保障措施》控制道路扬尘的效果明显,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与2007年同期相比,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ΔDFr分别下降了65%,55%,65%和84%.   相似文献   
243.
<正> 虽然有几位作者提出,硫在木星卫星 I_0的火山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有作者否认那里有元素硫的,至少是以冷却岩流形式的元素硫的参与。在地球上,几乎所有活火山中都有硫的喷出,但硫流却属罕见,有报道的只有日本的知床硫磺山火山、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内格拉山和阿苏弗雷火山以及夏威夷的冒纳罗亚火山  相似文献   
244.
<正> 卡尔卡侵入体是组成澳大利亚中部吉尔斯杂岩体的14个主要层状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之一。卡尔卡侵入体的地层剖面是从底部的辉岩带(450多米)经过苏长岩和橄榄辉长岩带(3500米)到最上部的斜长岩带(800多米)。又可进一步根据斜长石和橄榄石成分的循环变化和重复出现的矿物结晶序列将它分为21个循环单元。一种传统的解释是玄武质岩浆通过连  相似文献   
245.
城市尺度VOCs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方法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国内外文献调研和北京市VOCs污染源普查结果,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城市尺度VOCs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方法,该方法概括VOCs污染源排放清单的编制范围、各类VOCs污染源排放量的估算方法、VOCs污染源的空间定位方法和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同时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各类污染源排放清单建立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排放因子和排放模型,需要收集的活动水平数据、相关模型参数及其获取途径,可以为研究者和环境管理部门建立排放清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46.
不同磷浓度对水生植物苦草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用华南农业大学水稻土作基质,向基质加入不同含最的磷分别作低浓度磷处理(0.5 g/kg)、高浓度磷处理(2g/kg),通过测定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在不同磷营养条件下栽培时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探讨基质不同磷含最范围对苦草生长的影响机制.试验结果表明,苦草在低浓度磷处理基质中生物量有所增加,主要...  相似文献   
247.
气相色谱法检测地下水中六六六和滴滴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环己烷萃取、浓硫酸净化,联合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分析地下水中的六六六和滴滴涕,优化了升温程序、进样口温度、衬管等分析参数。8种组分在8.6 m in内完全分离,在0.001 mg/L~0.200 mg/L范围内标准工作曲线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3μg/L~0.38μg/L,标准溶液平行测定的RSD为0.1%~4.8%,加标回收率为90.0%~131%。  相似文献   
248.
潜流人工湿地演变对废水中有机物、氮及磷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魏泽军  谢建平  黄玉明 《环境科学》2012,33(11):3812-3819
众多研究表明,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明显高于自由表面流型湿地,但实验研究表明潜流人工湿地因堵塞而逐渐演变为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后,其对有机物(COD、TOC)、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效果优于具有相同填料及植物的潜流人工湿地.通过实验室培养实验,以考察人工湿地演变对有机物的矿化、硝化/反硝化作用、氮及磷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潜流人工湿地相比,演变后的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有机物的矿化率(以TOC表示)为1.82 mg·h-1,高于潜流湿地的1.49 mg·h-1;对NO3-去除率为96.8%,高于潜流湿地的58.1%;非生物脱硝去除率为40%,高于潜流湿地的28.2%;演变后对磷的吸附量(以P计)为160 mg·kg-1,高于潜流湿地的140 mg·kg-1,对磷的去除主要为填料吸附,有机物的覆盖有利于磷去除;但演变后的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的硝化作用能力低于潜流湿地.因此,人工湿地演变对其效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49.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和北京市不断加严降尘量控制指标,为了掌握降尘量中离子沉降量特征及其来源,采用过滤法和离子色谱法分别测定北京市核心区冬春季降尘量及离子沉降量,采用PMF模型开展离子沉降量来源解析.结果表明:(1)离子沉降量及其在降尘量中占比平均值分别为0.87 t·(km2·30 d)-1和14.2%,工作日降尘量和离子沉降量分别是休息日的1.3倍和0.7倍.(2)离子沉降量与降水量、相对湿度、温度和平均风速的线性方程可决系数分别为0.54、 0.16、 0.15和0.02,离子沉降量与PM2.5浓度和降尘量的线性方程可决系数分别为0.26和0.17,控制PM2.5浓度对控制离子沉降量非常重要.(3)离子沉降量中阴、阳离子分别占61.6%和38.4%,SO2-4、 NO-3和NH+4合计占60.6%;阴阳离子电荷沉降量比值为0.70,降尘呈碱性;离子沉降量中ρ(NO  相似文献   
250.
风速对人为扬尘源PM10排放浓度和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为扬尘源排放模型很少考虑风速对排放的影响,为了解人为扬尘源排放浓度及排放强度与风速的关系.以施工扬尘和道路扬尘为典型人为扬尘源,通过现场实测研究了风速对扬尘源附近大气环境中扬尘排放浓度、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扬尘源附近大气环境中因扬尘造成的PM10(可吸入颗粒物)排放浓度随风速的增加先降后升,本研究中最低浓度值所对应的2.2 m高度处的风速v(cmin)为1.0-2.0 m/s;扬尘排放强度随风速的增加逐渐升高,风速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