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8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72篇
安全科学   260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101篇
综合类   609篇
基础理论   112篇
污染及防治   123篇
评价与监测   54篇
社会与环境   49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9 毫秒
501.
以蛭石吸附Zn2 和Cd2 为例,探讨Langmuir方程在固液相离子吸附体系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传统吸附等温线随吸附剂浓度W0增大而下降,吸附量qe不仅仅由液相平衡浓度Ce所决定,而是Ce和W0两个变量的函数;以Langmuir方程的线性形式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在给定吸附剂浓度水平下的实验数据与Langmuir方程拟合的相关性很好,但方程中的两个参数随吸附剂浓度增大而降低而且差异显著,表明Langmuir方程仅适用于给定吸附剂浓度的体系,采用单一参数的Langmuir方程难以准确描述试验检测范围内Zn2 和Cd2 的吸附规律.  相似文献   
502.
水体沉积物中有效砷的测试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种氧化铁/醋酸纤维素复合膜(FeO/CAM)被用于太湖沉积物中砷的生物有效性评估.结果发现,在水介质中,FeO/CAM对沉积物中砷的富集量随土水比增加而呈乘幂函数减少,在土水质量比为0.025(即1:40)之后趋于某一平台值;在土水比为0.025并得到充分振荡的条件下,沉积物中释放的有效砷被FeO/CAM富集至膜中,并随时间增加而增加,至24 h后逐渐趋于平衡,这一过程恰当地模拟了生物对砷的吸收.因此,FeO/CAM可以用于有效砷的体外测试.利用FeO/CAM对12个总砷含量为6.4~34.6 mg·kg-1的太湖沉积物样品中的有效砷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FeO/CAM提取的有效砷含量与磷酸盐缓冲液提取的有效砷含量之间显著相关.太湖沉积物中的有效砷含量与总砷、总磷、有机质和吸附磷含量以及磷吸附饱和度显著相关,说明沉积物理化属性对有效砷含量有重要影响.FeO/CAM克服了化学试剂提取过程中引起的非有效态砷释放的根本缺陷,因此,FeO/CAM方法在沉积物有效砷含量的测定时比化学试剂提取法可能更准确.  相似文献   
503.
黄广武 《劳动保护》2007,(7):101-103
矿山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严格又细致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轻则会造成财产损失,重则能导致矿毁人亡。笔者根据多年矿山生产实践,认为矿山安全生产从掘进、采矿到出矿的整个过程,必须从基础入手,着力抓好“三个一”(见本刊2007第2期)和“四条路”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04.
船舶柴油机有害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其减轻措施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阐述了船用柴油机废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的问题以及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对船舶柴油机排放的控制标准;介绍了当前降低柴油机排气为NOX,SOX,COX,VOCS和颗粒排放污染的技术措施。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各种措施的利弊,适用范围及今后应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05.
采用基于欧拉框架下的Small Slip Model颗粒拟流体模型和Three Layer Model壁面沉积边界条件,并运用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和壁面函数方法对非单向流洁净室内亚微米颗粒污染物的输运和分布结构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所采用的计算模型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洁净室内颗粒污染物的输运和分布特征受空气流场的制约,尤其是室内存在的回流区和旋涡区,对污染控制和排除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颗粒的湍流扩散作用在对流作用较弱的区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其机理的正确认识和分析有助于提高模型研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06.
为确定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S6.8地震的破裂方式及对周围区域的影响,首先收集整理各机构和学者的震源机制解,给出可信的震源机制中心解,然后使用地震破裂模型计算了同震位移场和应变场,以及泸定MS6.8地震对MS5.0地震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分析其对后续地震的影响。结果显示:震源机制中心解节面I走向为163.55°,倾角为79.39°,滑动角为-0.11°;节面Ⅱ走向为253.57°,倾角为89.89°,滑动角为-169.39°,是一次走滑型地震。位移场和面应变都呈四象限分布,且位移以水平位移为主,符合走滑型地震产生的位移场特征;MS6.8级地震在10月22日MS5.0地震的破裂面和滑动方向上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为0.168MPa,表明对后者的发生有触发作用;将当地的应力场投影到MS6.8地震的断层面上,得到相对剪应力和正应力分别为0.772和0.225,表明本次MS6.8地震是在当地应力背景下,应变能积累后的一次正常释放。  相似文献   
507.
咸水藻水华期溶解有机质光谱特征变化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崇明北湖湖水培养长江口常见的中肋骨条藻为研究对象,模拟了其在咸水湖中的水华暴发过程,利用分子光谱学技术分析了中肋骨条藻培养过程中溶解有机质(DOM)的光学吸收系数(a355)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的变化.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增殖过程a355逐渐增加,并且出现7种荧光团,代表DOM中的类蛋白荧光物质和类腐殖酸荧光物质.在藻类进入衰亡期后,各荧光峰强度大幅度增加;类腐殖酸荧光强度、溶解有机碳(DOC)含量和a355之间均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高、低激发波长的类蛋白荧光物质具有同源性.荧光指数的增大与类蛋白荧光的产生,显示微生物在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生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菌条件下培养的藻液中各荧光峰强度均很弱,说明细菌可能将源于藻类的非荧光物质转化为CDOM.  相似文献   
508.
为了研究宝鸡铅锌冶炼厂周围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含量、来源以及污染现状。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大气降尘中的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并且应用数据的多元统计方法和地质累积污染指数法对降尘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和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铅锌冶炼厂周围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元素有4种主要重金属元素均超出中国、当地土壤背景值,其中Pb、Cd达到了重污染。  相似文献   
509.
镉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研究土壤中镉的空间分布可以用来评估对人类和环境构成的风险.通过分析海陆交互带不同埋深土壤中的重金属镉(Cd)含量及形态,揭示了土壤重金属镉的富集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广州南沙区地表水中Cd质量浓度均低于0.0001 mg ·L-1,河流沉积物的理化性质以上横沥水道为界呈现空间差异,重金属Cd主要沉积在上横沥以北,总Cd均值为2.71mg ·kg-1,上横沥水道及以南河流沉积物总Cd为0.062~0.39mg ·kg-1,对海洋环境危害小;②土壤剖面Cd含量随土壤埋深增加逐渐减小,埋深0~20、20~50、50~90、90~140和140~200cm等5层剖面Cd含量中值依次为0.51、0.50、0.45、0.42和0.33mg ·kg-1,且离散程度随埋深增加逐渐减小,pH小于5的土壤中Cd在垂向上的迁移量及迁移深度显著增加;③土壤中残渣态Cd约占40%,随埋深变化趋势基本持平,弱酸提取态Cd占比中值与pH的变化一致,均随剖面埋深的增加而增大;可还原态Cd占比中值与铁、锰含量的变化一致,随剖面埋深的增加而减小.这些结果对城市周边农田土壤Cd污染的区域防治、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10.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杭锦后旗解放闸灌域为研究区,分析2009年夏灌和秋浇前后土壤中、浅层地下水和土壤渗滤液中的硝态氮、总氮的分布特征,研究不同灌期农田系统中氮素的迁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夏灌对氮素的稀释作用明显,反硝化作用也会降低地下水中硝态氮的浓度,此外玉米地块的氮流失在夏灌时相对明显;秋浇是农田氮素淋失的主要阶段,一方面是硝态氮 (NO3-N) 在灌水作用下向下淋失,另一方面是土壤中的NO3-N 在反硝化作用下转变成N2O、N2和O2释放;夏灌与秋浇两次灌水前后地下水中总氮 (TN) 的峰值滞后于NO3-N,表明氮素的流失除以NO3-N的形式发生之外,部分氨氮以及有机氮等其他形式的氮素在灌溉驱动下也发生一定程度的纵向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