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38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微电网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但分布式电源的不稳定性将导致微电网不易运行控制,对微电网的电能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分层控制策略,以改善和提高微电网的电能质量。分层控制包含上下 2 层,通过上层将控制信息发送到下层实现。其中,初级控制采用下垂控制方法,提出了基于电压外环、电流内环和功率环的反馈控制器。二级控制(secondarycontrol)通过向初级控制(primary control)反馈二级控制后控制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幅值和频率,使之重新达到平衡,实现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利用 Matlab/simulink 仿真结果表明:该分层控制策略对改善微电网电能质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2.
针对微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出力的间歇性导致微电网功率不稳定的问题,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技术的控制方法,建立VSG的数学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电流、电压和功率控制的反馈控制器,提出了一种全新的VSG控制策略,实现分布式电源动态特性对微电网中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均分控制。并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对抑制因新能源发电并网导致的电网波动、提高电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3.
采用推流方式改善人工水体溶解氧分布不均衡以防止富营养化时,需要对其分布进行预测来提高推流效率,为此构建了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GAN,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Long-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的溶解氧浓度预测模型。以广西大学镜湖35 m2的一片水体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电压直流水泵推流,用无人船搭载在线检测仪在一段时间内定时定点采集水体溶解氧浓度数据作为原始数据样本,并采用GAN扩充数据样本。利用遗传算法和改进的一阶滤波算法进行溶解氧的噪声数据处理,结合LSTM网络构建溶解氧浓度预测模型GF-LSTM(Genetic And Filtering Algorithm-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结果表明:相比常用的BP网络,GF-LSTM网络预测的平均误差降低了62%,均方误差降低了75%;相比传统的LSTM网络,GF-LSTM网络预测的平均误差降低了22%,均方误差降低了50%。  相似文献   
144.
温升是高压真空断路器状态监测时需要重点考虑的技术指标,具有串并联结构的363 kV快速真空断路器对每一个灭弧室单元提出了更高的可靠性要求。为向363 kV快速真空断路器的温升监测提供参考,基于断路器的实际设计尺寸,建立了三维电磁-热耦合模型,引入辐射、对流、接触电阻等多重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得到了整机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导电铜排和真空灭弧室触头温度最高,断路器整体在额定电流和短路冲击电流下的最高温度为73.3 C和93.3 °C,满足温升标准和热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5.
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表面存在与之伴生的微生物类群,其中以细菌为主.本文以不同处理方式的珍珠巨孢囊霉(Gigaspora margarita)孢予与白三叶草(nifolium repens L.)进行共培养试验.试验分为4组:A,孢子绎表面消毒;B,孢子表面消毒后并同接伴生菌;C,孢子未经表面消毒;D,孢子存在于土壤接种物中.以灭菌的蛭石为基质,修改的Hoagland营养液作为补充营养,在相对无杂菌的环境中培养3mo,并取样观察.结果表明,处理A的植株茎叶鲜(干)重显著低于其它处理,根系鲜重无显著差异.菌根侵染率以D处理最高,A与B、C之间存在不显著的差异.产孢数量以A最少,并与B、C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以PCR-DGGE技术分析各处理之间孢子伴生细菌的种群差异.结果显示,A处理与其它处理间存存较大的差异,其它处理间差异较小.分析认为,伴生菌群对G.margarita及其宿主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图1表3参26  相似文献   
146.
通过对北京市市区内大于10 000 m2的10个湖泊上空0.5 m处甲烷浓度的季度观测,研究了北京市城市湖泊上空甲烷的浓度水平,并对其中4个典型的湖泊进行了每月1~2次的观测,分析了城市湖泊上空甲烷浓度的连续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湖泊上空甲烷浓度年平均值为2.337±0.431 mL/m3,高于全球均值和其他相关研究人员对北京市上空监测的结果。湖泊上空甲烷浓度季节之间的差异性显著(P<0.01),夏季的甲烷浓度较高(2.758±0.516mL/m3),秋季和春季相对较低。4个典型湖泊上空甲烷浓度连续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大都在7-8月份达到甲烷浓度的高峰期,3月初融冰时都会有小幅增加;位于市中心的什刹海上空甲烷浓度相对较高。这表明了北京市内湖泊是甲烷排放的一个重要源头,同时也反映了北京作为一特大城市,其湖泊上空甲烷浓度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7.
单嘧磺隆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水中微量单嘧磺隆的测定方法 ,方法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 97 6%—1 0 1 93%,变异系数为 0 47%— 3 96%,单嘧磺隆的最小检出量为 2× 1 0 - 9g ,最小检出浓度为 0 0 2 μg·ml- 1 .摇瓶法对单嘧磺隆正辛醇 水分配系数的测定结果表明 ,单嘧磺隆在二次蒸馏水和pH 7 0缓冲液中的Kow分别为 3 90± 0 1 4和 2 1 9± 0 1 4 ,lgKow分别为 0 5 9± 0 0 3和 0 34± 0 0 6,在双蒸水中的测定结果与EPIWIN程序的预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8.
旋流折板厌氧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高效低耗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对厌氧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设有回流装置的异波折板穿孔旋流厌氧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高于不设回流装置的异波折板跳跃式厌氧反应器10%以上;通过使出水回流到第5室,回流比为100%时,COD平均去除率为52%;通过调节第3、7室的pH值,可以抑制反应器内有机酸的积累,使出水COD的去除率可达70%。  相似文献   
149.
宏基因组研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损失了近乎99%的微生物资源,而宏基因组研究能够直接从环境中提取全部微生物基因组DNA,通过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并结合适当的筛选方法,得到目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该研究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微生物的序列空间。文章简要概述了宏基因组研究的产生、原理及其在生态学方面的发展和对新基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0.
灰水的处理与回用是保障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CELSS)中水循环的关键,研究中采用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处理尿液源分离后的CELSS灰水,考察了废水处理效能及微生物群落演替特征.结果发现,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主要为类色氨酸、表面活性剂类和类腐殖质,COD去除率可达65%~75%,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去除率高达80%以上,有效解决了表面活性剂积累问题,但高温和低水力停留时间(HRT)条件会降低处理效能.高通量测序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降解相关菌群是保障污泥降解性能的关键,Synergistes、Citrobacter为关键降解细菌;但高温和低HRT条件会抑制降解,导致表面活性剂积累和有机物去除率下降.表面活性剂的累积会引起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演替,关键菌群由接种污泥中的Methanosarcina、Syntrophomonas、Keratinibaculum等嗜热产甲烷类菌属逐步演替为Proteiniclasticum、Pseudomonas、Aminobacterium、Citrobacter、Desulfovibrio等菌属,产甲烷菌特别是Methanosarcina受到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