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1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39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硫酸盐还原过程中乙酸型代谢方式的形成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产酸脱硫反应器处理高浓度硫酸盐废水的连续流试验,考察了不同试验阶段硫酸盐去除率和产气量稳定期,液相末端产物中挥发酸组成的变化、乙酸的分布特征、微生物种群组成和种群间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阶段液相末端产物中乙酸的分布比例高达50%~82%,微生物群体呈现特定的乙酸型代谢方式.乙酸型代谢方式本质上是产酸相反应器处理硫酸盐废水过程中,硫酸盐还原菌(SRB)与产酸菌(AB)建立起生物链式协同代谢关系,并通过非完全氧化型方式分解有机物,从而在末端产物中积累大量乙酸.乙酸型代谢方式的形成取决于利用乙酸的硫酸盐还原菌(ASRB)的竞争能力和它对乙酸的利用能力.乙酸型代谢方式可以为后续产甲烷相反应器提供适宜的底物,对提高硫酸盐废水处理系统的效率和运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以长春伊通河河谷阶地上部的农田土为研究对象,选用铁离子作为氮转化的一种影响因素,定性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铁离子对硝态氮、亚硝态氮、铵态氮三氮的变化影响。并且在建立方程组之后计算平衡常数,证明了铁的氧化作用,与实验所得相符合:铁促进铵态氮的吸附、促进硝化反应的进行。从实验和理论的角度说明了铁在三氮转化中起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锰铁离子对氮转化的定量影响和氮素污染地下水的预测和定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3.
北京市饮用水中溴酸盐、卤代乙酸及高氯酸盐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调查了北京市饮用水厂源水及出厂水中消毒副产物溴酸盐、卤代乙酸及典型污染物高氯酸盐的污染现状,研究了其来源及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饮用水中基本不含溴酸盐;含有5种卤代乙酸和高氯酸盐.饮用水加氯消毒是产生卤代乙酸的主要原因.在所调查水厂出厂水中卤代乙酸的平均浓度为42.1~149.5μg/L;其中含氯卤代乙酸占总量的90%以上.5种卤代乙酸的含量顺序为三氯乙酸>二氯乙酸>氯溴乙酸>二溴乙酸>一溴二氯乙酸.饮用水中卤代乙酸受季节影响较大,9月份浓度最高,4月份浓度最低.高氯酸盐主要存在于以地下水为源水的水厂中,受地下水污染影响较大.各水厂出厂水中高氯酸盐含量为0.1~6.8μg/L.饮用水中高氯酸盐在11月份含量最高,7月份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64.
建立了测定垃圾渗滤液中微量Zn(Ⅱ)的巯基棉分离富集-偶氮氯膦Ⅲ-溴代十六烷基吡啶(TPB)共振光散射新方法。在pH为3.1~4.6的Tris-盐酸缓冲介质及TPB存在下,Zn(Ⅱ)与偶氮氯膦Ⅲ-TPB结合生成三元缔合物,使共振光散射(RLS)显著增强并产生新的散射光谱,最大RLS散射峰位于378 nm处,体系的RLS增强程度(△IRLS)与0.008~0.20 mg/L范围内的Zn(Ⅱ)呈线性关系,定量限为0.010 mg/L。研究了共振光散射的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及主要分析化学性质。方法用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Zn(Ⅱ)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8.10%~102.7%,相对标准偏差为1.5%~1.8%。  相似文献   
65.
基于对西北地区大开发的关键性难题与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不良倾向的讨论 ,认为大开发的实施需要在系统科学思维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近年来 ,许多科学家从各种角度揭示了我国西北乃至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持续干旱的发展规律 ,对干旱化趋势与水盐失衡的分析表明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化将长期存在 ,生态将继续退化 ,这种趋势是人力不可抗拒的。人为活动尤其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对土壤生态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应该在严格控制水资源利用总量的前提下 ,调整用水格局 ,发展节水经济 ,科学确定社会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的比例 ,保证必须的生态用水 ,大力发展生态植被。指出在分析西北生态环境问题时过于强调人为活动而忽视自然因素作用的倾向 ,讨论了水库兴修、灌溉、土地利用与改良、深层水利用、水环境脆弱性等水资源—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中的若干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66.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sludge-based activated carbon (SBC) towards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 (DOMs) removal from sewage, and investigated the modifica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chemicals on the structure of synthesized SBC. Waste activated sludge (WAS) was used as a carbon source, and HCl, HNO3, and NaOH were used as different types of chemicals to modify the SBC. With the aid of chemical activation, the modified SBC showed higher adsorption performances on DOMs removal with maximum adsorption of 29.05 mg/g and second-order constant (k) of 0.1367 (L/mol/sec) due to the surface elution of ash and minerals by chemicals. The surface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MSBC suggested that the content of C-C and C-O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surface of modified sludge-based activated carbon (MSBC)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MSBC towards DOMs removal in sewage. Additionally, the residual molecular weight of DOMs in sewag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3-dimension fluorescence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3D-EEM) and high-performance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HP-SEC).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emical modifica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SBC on humic acids (HA) and aromatic proteins (APN), and both of NaOH-MSBC and HCl-MSBC were effective for a wide range of different AMW DOMs removal from sewage, while the HNO3-MSBC exhibited poorly on AMW organics of 2,617 Da and 409 Da due to the reducing content of macropore. In brief, this study provides reference values for the impact of the chemicals of the activation stage before the SBCs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介绍了钼锑抗光度法测定污水中总磷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介绍了不同类型污水处理设施的除磷效率。则结果证明,常规二级污水处理工艺对总磷的去除率只能达到40-50%左右,迄今,化学混凝与生物过程一体化的处理系统可能是除灰最经济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68.
聚硅酸溶胶和凝胶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艾子萍  高宝玉 《环境化学》1994,13(2):119-122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硅酸溶胶的聚合过程。在pH值与Na2O·nSiO2模数一定时,其聚合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高聚合快。聚硅酸溶胶粒子主要是圆形或椭圆形颗粒,粒子由于聚集变大,硅酸凝胶具有毛刷结构,其间隙被水填充。反应时,聚集、聚合和溶解同时进行,最后聚集起主要作用,凝胶形成。  相似文献   
69.
试验采用外周血红细胞微核测试技术,通过分析鳝鱼外周血细胞的核异常率和微核率,研究多氯代甲烷的遗传毒性和生态安全性.结果表明:①96 h后,质量浓度为3 mg·L-,30 mg·L-1和300 mg·L-1的CCl4和CHCl3污染所产生的核异常率分别为:5.38%和4.26%,9.62%和6.50%,12.18%和9.54%,表明CCl4对细胞异常率的影响大于CHCl3对细胞核异常率的影响;②96 h后,质量浓度为3 mg·L-1,30 mg·L-1和300 mg·L-1的CCl4和CHCl3污染所产生的微核率分别为:0.64%和0.40%,0.94%和0.55%,1.31%和0.95%,说明CCl4对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大于CHCl3对细胞核微核率的影响.表明用微核测试的方法分析环境中的污染物对生物体危害的程度是一种最便捷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0.
嫩江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质监测与评价,是针对2010年和2015年引起嫩江省界缓冲区水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的变化分析,判断主要超标指标为有机生化指标。为进一步明确嫩江缓冲区水质影响关键因子,采用因子分析评价嫩江重要省界缓冲区水质状况。依据因子的荷载矩阵,2010年和2015年的主导因子均累计解释了原始向量80%以上的信息,反映了这两年水环境和污染因子之间的关系。嫩江流域省界缓冲区流域水质状况分析,为今后对嫩江流域水功能区目标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