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40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31.
广西龙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系统采集广西龙江3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测定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物可利用态含量,结合富集因子(EF)污染评价方法、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PCA)分析等统计方法,查明了龙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As、Cd、Pb、Sb、Zn和Tl)的污染现状、可能来源及其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龙江表层沉积物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As、Cd、Pb、Sb和Zn)污染现象,它们的最大值分别可达67.0、7.42、227、229和807 mg·kg-1.而Tl含量较低,变化范围较小.重金属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干流龙江河中下游、支流大环江下游以及东小江.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小依次为CdSbZnPbAsTl.As、Cd、Pb、Sb和Zn主要来源于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工业、城市生活污水以及农业活动等人为源,而Tl主要来源于矿物、岩石自然风化等自然源.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主要受到来源控制.重金属高生物有效性区域主要集中在人为污染强烈的区域(干流中下游和大环江下游),其中As、Cd、Pb、Sb和Zn的平均生物可利用态比例分别达到26%、51%、49%、38%和47%.龙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高富集系数以及高生物有效性极可能对龙江生态系统造成极高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232.
车丽娜  刘硕  于益  万鲁河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10):3508-3515
根据2018年哈尔滨市春季融雪径流中16种PAHs检测数据,利用BaP毒性当量法和风险熵值法评价融雪径流中不同下垫面及各采样点中PAHs风险等级、16种PAHs单体风险等级和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下垫面ΣPAHs的生态风险差异明显,城市道路、内部道路、人行道和绿地融雪径流中PAHs污染处于高生态风险等级,而屋面和冰面的生态风险处于较低水平.城市道路和内部道路均超出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8 ng·L~(-1),EBaP最高值分别为20.06和15.5 ng·L~(-1),人行道和绿地中部分EBaP值超标,屋面和冰面均未超标.从各PAHs单体RQ均值来看,Ant和BbF最高,其RQ_(MPCs)均值都为1.53,其次是BaA为1.46,Pyr为1.2,BghiP为1.04,均属高风险等级,其余单体均有中等生态风险.松花江干流水生生物对融雪径流中Pyr的毒性最强,Flu的毒性最弱, Nap的毒性居中.耐受性顺序依次为:Flu AceChr AntNap FlaBaPPhe Pyr.城市道路、内部道路和人行道融雪径流中PAHs对大型蚤和胖头鲤鱼的风险商均大于1,说明9种PAHs对这两种水生生物存在风险.比值法分析结果显示融雪径流中PAHs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其中交通排放源显著,尤其是汽油车辆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233.
以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砷(As)形态连续提取法对表层沉积物中As的化学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沉积物中总砷(TAs)和As形态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沉积物中营养盐和总有机碳(TOC)的相关性,并利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Eir)和风险指数编码法(RAC)评估了各湖区沉积物中As的生态风险水平.结果表明,各湖区表层沉积物中TAs的平均含量约为14.23~16.59 mg·kg~(-1),其中,竺山湾的TAs平均含量相对最高.As形态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北部富营养湖区(竺山湾、梅梁湾、贡湖湾)中的有效态As(非专性吸附态和专性吸附态)与潜在有效态As(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晶体形氧化铁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的含量与百分比均高于中营养水平的南太湖,而北部湖区的残渣态As含量则低于南太湖.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除晶体形氧化铁结合态As和残渣态As外,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和TOC与其他As形态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各湖区沉积物TAs均处于低风险;而RAC评价结果表明,各湖区沉积物的有效态As基本处于中等风险水平,且北部湖区的RAC指数均明显高于南太湖.  相似文献   
234.
毛纺废水是难降解工业废水之一 ,以活性污泥为代表的处理系统还存在着COD去除率低等问题 .本文研究了微量维生素B1对活性污泥染料脱色、溶解性有机碳 (DOC)、COD去除以及污泥微生物呼吸活性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维生素B1可能是毛纺废水处理系统所需的生长因子之一 ;添加 0 5~ 2 0mg/L的维生素B1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染料脱色、DOC和COD的去除效果以及污泥微生物的呼吸活性 ,其最大促进作用分别达到对照的 112 %、12 1%、15 6 %和 12 1% ;这些研究结果将为开展提高废水处理效率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35.
含硅熔渣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含硅熔渣对水稻养分的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增施不同类型的含硅熔渣,可提高水稻中硅和磷的含量,降低根系、茎叶和籽粒中的氮、钾含量,增加水稻对氮、磷、钾、硅的总吸收量。不同含硅熔渣的增产效果差异较大,增产最显著的是铁渣和黄磷炉渣,分别比对照增产43.4%和31.6%,施用含硅熔渣的各处理比对照平均增产19.1%,各处理间的产量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扩散方程、Elovich方程和多项式方程均能很好地描述水稻生长期内水稻对N、P、K、Si的吸收过程,尤以多项式方程拟合最佳。  相似文献   
236.
城市化进程中战略环境评价的生态学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本文阐述了开展城市化进程中SEA的必然性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城市生态学理念为开展城市化进程的SEA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城市化进程的SEA又是保证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237.
为了综合评价盾构下穿危旧房屋及河流段风险,结合软土土质特点,在对已有评价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风险评价普遍存在的问题,借鉴突变理论,确定盾构施工风险突变评价法步骤,将各因素归纳为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施工、周边环境和水文地质四大指标,并对其进行分解,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等级标准,利用突变理论对工程实例进行评价,得到该区间盾构施工风险等级为极高风险,评估的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工程的实际情况。基于风险评价结果,在盾构下穿过程,采取合理设定土压力、调节盾构推进速度和注浆压力等措施,实时动态监控地表沉降的变化和盾构施工关键参数,所得成果验证了突变理论风险评价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38.
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物资,全球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在人类面临的各种水资源问题中,以不合理地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对可持续发展影响后果最为严重,新疆塔里木河下游及艾比湖的变化说明了这点,为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必须做好流域规划并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239.
针对配网主干线与用户引流线截面差别较大而导致接续点严重发热的问题,深入分析了接触电阻增大的原因,设计出一种全包裹结构全压接形式的新型并沟线夹,并在配网线路中应用。应用结果表明:新型并沟线夹具有良好的电气特性,解决了不同截面导线的接续问题, 为电力行业解决异径导线接续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40.
Recovery plans for species listed under the U.S. Endangered Species Act are required to specify measurable criteria that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when the species can be delisted. For the 642 listed endangered and threatened plant species that have recovery plans, we applied recursive partitioning methods to test whether the number of individuals or populations required for delisting can be predicted on the basis of distributional and biological traits, previous abundance at multiple time steps, or a combination of traits and previous abundances. We also tested listing status (threatened or endangered) and the year the recovery plan was written as predictors of recovery criteria. We analyzed separately recovery criteria that were stated as number of populations and as number of individuals (population‐based and individual‐based criteria, respectively). Previous abundances alone were relatively good predictors of population‐based recovery criteria. Fewer populations, but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historically known populations, were required to delist species that had few populations at listing compared with species that had more populations at listing. Previous abundances were also good predictors of individual‐based delisting criteria when models included both abundances and traits. The physiographic division in which the species occur was also a good predictor of individual‐based criteria. Our results suggest managers are relying on previous abundances and patterns of decline as guidelines for setting recovery criteria. This may be justifiable in that previous abundances inform managers of the effects of both intrinsic traits and extrinsic threats that interact and determine extinction risk. Predicción de Criterios de Recuperación para Especies de Plantas en Peligro y Amenazadas con Base en Abundancias Pasadas y Atributos Biológic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