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0篇
  免费   377篇
  国内免费   1055篇
安全科学   441篇
废物处理   83篇
环保管理   223篇
综合类   2176篇
基础理论   392篇
污染及防治   327篇
评价与监测   130篇
社会与环境   151篇
灾害及防治   16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分级喷水增湿对半干法烟气脱硫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增湿水量、增湿水级数以及增湿水分配方式等参数对半干法烟气脱硫效率的影响。得出了一定试验条件下这些参数的优化值,它们分别为:增湿水量30%、三级增湿、递减分配方式。在此优化工况下,可以使塔内和系统脱硫效率分别达到68%和90%以上,比无增湿时分别提高6%和5%左右。  相似文献   
82.
四川彭州铜尾矿库植被特征分析与植物群落演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翔  宗浩  王文国 《四川环境》2006,25(6):44-48
本文分析了四川彭州铜矿尾矿库的植被特征、群落特征与演替。在该尾矿库上自然定居的高等植物共91种,隶属38科79属,以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Gramineae)植物为主。形成6种相对稳定的群落类型;在2003年弃耕后形成的地段分布有史蒿+小飞蓬群落(Artemisia argyi+Conyza conadensis Comm.)、艾蒿+打破碗花花群落(Artemisia argyi+Anemone hupehensis Comm.)、艾蒿群落(Artemisia argyi Comm.)和白车轴苹群落(Trifolium repens Comm.);在经过30~40年自然演替的地段分布有芭茅+羊耳菊群落(Miscanthus sinensis+Inula cappa Comm.)和羊耳菊+千里光+密蒙花群落(Inula cappa+Senecio scandens+Buddleja officinalis Comm.);在近十年内新形成的地段现主要覆盖地衣和葫芦藓(Funaria hygrometrica)。通过对群落结构和不同地段植被特征的对比,对本铜尾矿库的演替现状和规律进行了分析,井讨论了人为影响对演替进程的影响,提出了人工恢复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83.
应用Wackemagel等提出的生态占用测度方法对芜湖市2004年的生态占用和生态容量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利用生态占用分析方法从宏观上度量了芜湖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生态状况。结果表明,计算年的人均生态赤字为3.757429226hm^2.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芜湖市建设“生态城市”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84.
2005年5月2日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内通往主景点的公路边坡暴发了一次崩塌灾害,崩塌土方量约4 000m3,灾害导致大量旅客滞留,对旅游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5.2公路边坡崩塌灾害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地质因素、地貌因素、气象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激发因素——暴雨、开采石灰石挖空山体的不合理经济活动、有利的地质条件——两地层交接部位和地形条件——山高坡陡等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本区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具体分为应急处理和远期治理。  相似文献   
85.
基于BP网络的建筑安装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我国建筑安装施工现场安全评价技术的不成熟和欠科学性的现状 ,笔者分析和综合了目前安全评价技术 ,结合建筑业特点 ,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建筑安装施工现场安全评价方法 ,并对该评价模型的原理、方法及算法进行了研究。首先 ,结合建筑安装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特点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随后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及准则层的权重 ,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生成评价样本集 ,最后 ,利用样本集训练BP网络 ,待误差满足要求后 ,即可运用训练成功的BP神经网络进行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86.
在考察乌江下游地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设置了开发该地区旅游业项目的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AHP法对各层次指标因子赋权,建立旅游业开发可行性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为开发乌江流域的旅游资源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7.
崔培毅 《新疆环境保护》2004,26(Z1):112-115
随着时间的推移,塔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造成塔河中下游森林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除自然因素外,主要是人为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目前塔河流域森林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水资源不合理的利用成为沙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第二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掠夺式的生产方式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第三耕地的增加,满足不了人口发展的需求,大面积的无序开荒,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为塔河中下游林地植被恢复、建设及防止退化的策略有:塔河中下游生态工程治理的原则;塔河中下游生态环境治理的基本思路;塔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对策,合理利用水资源,坚持生产、生态建设并重,确保生态用水;要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正确处理林业和农业、林业和牧业以及林业和工业发展的关系;大力发展农村能源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薪材和生态保护之间矛盾;大力保护、恢复、发展荒漠林草植被,大力发展绿洲林业,建立荒漠生态环境和绿洲共同支撑的稳定的生态体系;积极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和林果工程,建立较为完备和发达的生态和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88.
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的生态问题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军事和生态三个角度分析了保护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的必要性,概括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即河水矿化度升高、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导致植被的退化和沙漠化加剧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以水资源合理利用为前提和中心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9.
塔里木河中游段治理中的牧区水利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最主要的原因是中游段河水近一半21×108m3被人为的散失,造成下游河水所剩无几,致使尾闾台特玛湖干涸。解决的根本办法是将中下游段两岸的农牧民迁出,实现人为耗水为零。近期切实可行的办法是积极开展牧区水利建设,改变牧业生产方式,集中高效利用塔河水资源,发展人工草地,改良天然草场,实现牧业生产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90.
旅游区(点)安全评估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区的安全状况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规范旅游景点安全管理已成当务之急.文章以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理论为指导构建了旅游区(点)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评价过程考虑了影响安全等级的相关因素,并保留了各级评价的全部信息.实例采用典型的旅游景点指标数据,评价结果直观地反映了旅游区的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