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7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181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108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高效厌氧产甲烷颗粒污泥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孙寓姣  左剑恶  邢薇  李建平  鲁颐琼 《环境科学》2006,27(11):2354-2357
以小试高效厌氧反应器不同运行阶段的颗粒污泥为对象,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实时定量链式聚合酶反应(RTQ-PCR)等技术研究了其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特征微生物的空间分布和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反应器有机负荷逐渐提高,颗粒污泥中古菌的群落结构的变化较细菌更为明显;细菌多分布在颗粒外层,而古菌则主要分布在颗粒内层;古菌含量略少于细菌,但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产甲烷丝菌在古菌中的含量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62.
63.
从大曲中分离到了1株降解生淀粉能力较强的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6#).固体发酵酶活可达2461U/g,RDA值为21.47%;液体发酵酶活可达353U/mL,RDA值为20.30%.以6#菌为实验材料,进一步考察了氮源、碳源及pH对生淀粉糖化酶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机氮源NaNO3较有机氮源蛋白胨更有利于生淀粉糖化酶的形成;pH是影响生淀粉糖化酶形成的重要因素,低pH会阻遏生淀粉糖化酶的形成;玉米粉和麦芽糖较其它碳源更有利于生淀粉糖化酶的形成.图4表2参12  相似文献   
64.
本文对物种概念、物种形成方式以及物种划分标准等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65.
利用微分扫描量热仪(DSC)准确地测定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含水率;热重分析仪(TGA)测定了垃圾的水和低温下有机物总含量、难挥发性有机物和灼烧残渣的含量。根据量热和热量分析结果,可方便地计算垃圾的水和低温条件下易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结合609种有机物的燃烧热,估算了垃圾的热值。  相似文献   
66.
根据我们对南岳广济寺森林群落的实地考察及其调查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该群落是一种尚未报道的新类型,即水丝梨+甜槠-尾叶山茶+花竹-蔓赤 车群丛(Association of Sycopsis sinensis+Castnopsis eyeri-Camellia caudata+Phyllostachys nidularia-Pellionia scabra)。该群落内有维管束植物69科116属149种;其属的区系是以热带性质成分为主,温带性质成分为辅,各占56.19%和43.81%;其种的区系成分以华夏、东亚、中国-日本和华东至华中等四种类型为主,同时本群落具有明显的华东至华中过渡交迭性质。在群落中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各占71.14%和28.86%,草本植物中的多年生和一年生类型各占22.82%和6.04%。本群落可以明显划分为乔、灌、草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个亚层。这一群落是中亚热带东部典型常绿阔叶林北部植被地理亚带中的常绿阔叶林,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仍将保持以水丝梨为优势种的常绿阔叶林,但其亚优势种——甜槠将可能会被多脉青冈、中华石楠、长叶石栎取代。  相似文献   
67.
一种新的好氧反硝化菌筛选方法的建立及新菌株的发现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利用间歇曝气富集,氰化钾(KCN)选择培养基筛选好氧反硝化的细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及16SrDNA同源性比较对筛得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好氧反硝化相关基因napA进行扩增并测序比较.筛选到一株可以柠檬酸钠为碳源,硝酸钾为氮源,进行好氧反硝化的细菌.在溶解氧(DO)为(9.0±0.5)mg/L的培养基中,该菌株5 d内将硝态氮由282.0 mg L-1降解至149.2 mg L-1,其硝态氮去除率为46.47 ng mg-1min-1,同时亚硝态氮仅有少量的积累.经鉴定,初步判定它为假单胞菌属,命名为Pseudomonas sp.Y2-1-1.从其基因组中扩增出与好氧反硝化相关的周质硝酸盐还原酶(NAR)的亚基napA基因,并与已报道的napA基因进行Blast比较,发现具有较大差别.利用间歇曝气富集,氰化钾(KCN)选择培养基筛选好氧反硝化的细菌是非常有效的.初步认为Pseudomonas sp.Y2-1-1是一株新的好氧反硝化菌.图6表3参12  相似文献   
68.
Kinetics of quinoline degradation by O3/UV in aqueous phas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X  Huang X  Zuo C  Hu H 《Chemosphere》2004,55(5):733-741
The kinetics of quinoline degradation by O3/UV in aqueous phase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It was found that the stoichiometric factor for the number of ozone molecule consumed by per quinoline molecule was 1. The second-order rate constants at 15 degrees C for the direct reaction of quinoline with ozone and that for the reaction of quinoline with *OH were determined to be 51.0 and 7.24 x 10(9) M(-1)s(-1), respectively. In O3/UV reaction system, *OH was the more important oxidant to degrade quinoline than ozone. For a comparison, in O3 reaction system,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two oxidants depended on the pH value greatly. To make the degradation of quinoline more practical, improvement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OH is more feasible.  相似文献   
69.
Yang Y  Tao S  Wong PK  Hu JY  Guo M  Cao HY  Coveney RM  Zuo Q  Li BG  Liu WX  Cao J  Xu FL 《Chemosphere》2005,60(6):753-761
The dynamic exposures to HCHs of individuals born between the years 1913 and 1993 in Tianjin have been simulated by connecting a fugacity model (IV) with a multimedia exposure model. Inges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thway for human beings to take up HCHs, and concentrations in the human body correlate with body weight changes. Accumulations of HCHs were derived assuming that the degradation in human body behaved linearly. The health risk of exposure to HCHs was measured using cancer risk and loss of life expectancy (LLE), and LLE was modified from its original definition to incorporate a dynamic calculation that takes variances in exposure into account. Monte-Carlo simulations were run to analyze the uncertainties of the model.  相似文献   
70.
利用有机基质厌氧生物产氢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利用有机基质厌氧生物产氢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污泥种类、基质种类、基质浓度和起始 p H对厌氧产氢反应有显著影响。当校河底泥在以 2 0 g COD/L的果糖为基质 ,起始 p H为 6.5时 ,产氢效果最佳 ,停滞期仅为 5 h,产气速率高达5 0 .1m L/g VSS·h,且可持续 12 h,累积产气量高达 60 4.9m L/g VSS,其中氢气含量约为 5 0 %。半连续试验的结果表明 ,若及时更换和补充基质 ,适当调节 p H,就可实现持续产氢 ,在 16h内平均产气速率可达 60 .0 m L /g VSS· h,氢气含量约为 4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