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83篇
  免费   452篇
  国内免费   3113篇
安全科学   635篇
废物处理   553篇
环保管理   705篇
综合类   4830篇
基础理论   1546篇
污染及防治   3334篇
评价与监测   388篇
社会与环境   381篇
灾害及防治   37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466篇
  2021年   393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305篇
  2018年   316篇
  2017年   395篇
  2016年   413篇
  2015年   455篇
  2014年   663篇
  2013年   918篇
  2012年   760篇
  2011年   796篇
  2010年   597篇
  2009年   542篇
  2008年   654篇
  2007年   514篇
  2006年   509篇
  2005年   361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320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280篇
  1999年   292篇
  1998年   234篇
  1997年   224篇
  1996年   200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801.
初始pH值对磷酸盐还原除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高盐(盐度7%,以NaCI计)高磷榨菜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初始pH值对磷酸盐还原进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初始pH值对磷酸盐还原除磷效能影响显著。初始pH为8时,磷酸盐还原除磷率达到最高,平均值为65.45%。同时,初始pH值还会影响污泥中活性磷的形成以及基体对磷化氢的吸附。此外,偏碱性有利于磷形态转化,且BD-P(主要是一些可溶性的、还原性强的、带有Fe-P化合物的集合)含量的高低调控着生物膜内间隙水中溶解态可反应性磷(DRP)和可还原水溶态磷(RSP)含量,最终决定着磷酸盐还原进程。随着初始pH值的升高,污泥对磷化氢的吸附能力降低导致污泥中结合态磷化氢(MBP)含量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802.
氢氧化镁对水中As(Ⅲ)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氢氧化镁为吸附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氢氧化镁投加量、pH、温度、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了氢氧化镁对As(Ⅲ)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并对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砷初始浓度为0.5~100 mg/L之间,温度为25℃,pH为3,氢氧化镁投加量为0.5~4 g,吸附时间为1 h的条件下,氢氧化镁...  相似文献   
803.
建立了非稳态过滤下的固定床颗粒层除尘效率模型.该模型尽可能地包含了影响固定床颗粒层除尘的参数,反映了沉积粉尘对除尘效率的影响;研究了以粒状脱硫剂为滤料的固定床在不同颗粒层厚度、空床气速、粒径下的除尘效率.结果表明,在颗粒层厚度为400~800 cm、空床气速≤0.4 m/s的条件下,颗粒层的除尘效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04.
In China, the areas that are undergoing rapid urban growth are faced with increasingly more complicated air pollution problems. Sources of air pollution need to be identified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quantified. In this study, PM2.5 (particulate matter with aerodynamic diameters < or =2.5 microm), PM2.5-10 (particulate matter with aerodynamic diameters 2.5-10 microm), organic carbon (OC), and elemental carbon (EC)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from April to July 2009 at four selected areas in Xiamen (the downtown area, an industrial park, a suburb, and one remote site). The contributions of carbonaceous aerosols to PM2.5 and PM2.5-10 were 20-30% and 10-20%,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finer particles contained more carbonaceous aerosols. The EC concentrations in PM2.5 at the downtown, industrial, suburb, and remote sites were 2.16 +/- 0.61, 2.05 +/- 0.45, 1.69 +/- 0.54, and 0.65 +/- 0.43 microg m-3, respectively, showing a decrease from the urban and industrial hotspots to the surrounding areas. These data show that carbonaceous aerosols emitted from the combustion of fossil fuels in urban and industrial hotspots influence air quality at the regional scale. Higher levels of PM2.5 and PM2.5-10 were observed at the suburb site compared to the urban and industrial sites. Peak EC concentrations in PM2.5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rush hours. However, peak PM2.5 levels at the suburb site were observed around noon, which coincides with construction work hours, instead of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rush hours when emissions from combustion dominated.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both fuel combustion and construction have exacerbated air pollution in coastal and urban areas in China.  相似文献   
805.
A2O工艺好氧末段溶解氧变化对脱氮除磷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连续流A2O工艺处理实际的生活污水,研究好氧末段在不同溶解氧(DO)浓度条件下对污泥沉降性能、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同时考察了DO对污泥硝化活性、厌氧释磷速率和反硝化脱氮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末段溶解氧的提高,污泥容积指数SVI从140降至100左右,后又升高到120~170;系统的硝化效果提高,氨氮的去除率从6...  相似文献   
806.
厌氧膨胀床处理低浓度污水的污泥颗粒和生物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的聚集形态和活性,是影响厌氧反应器处理效率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厌氧膨胀床反应器(anaerobicex—pandedblanketreactor,AEBR)处理低浓度城镇污水在启动和稳定运行期的污泥活性研究,AEBR在启动运行期内,接种颗粒污泥为适应低浓度基质条件,污泥粒径经历从大变小,再重新颗粒化粒径变大的过程。在运行期第103天,粒径小于1000μm污泥的体积比达到44.7%,平均粒径为952μm,到运行期第173天,粒径小于1000μm污泥的体积比降为28%,平均粒径达1179μm,污泥重新颗粒化完成。颗粒污泥适应新的环境后,单位重量污泥的最大比产甲烷活性(specificmetha.nogensisactivity,SMA)值和胞外聚合物含量增加,分别达到112mLCH4/(gVSS·d)和215mg/gVSS。在处理实际城镇污水的AEBR反应器内,辅酶F420含量可以有效指示污泥样品的产甲烷活性,AEBR反应器不同高度位置的污泥活性不一样,反应器底部污泥活性低于中上部区域污泥的活性。  相似文献   
807.
为了控制污水脱氮中N2O排放,在不同曝气强度下研究了好氧硝化段同时硝化反硝化(SND)系统的N2O排放特性,并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发现,随着曝气强度的增强,系统总氮去除率下降,但脱氮中N2O—N所占比例则上升,实验中从低到高3个曝气强度下,总氮去除率分别为80.01%、65.28%和58.62%,脱氮中N2O—N所占的比例为1.89%、7.84%和9.20%。PCR—DGGE分析显示,和低曝气强度下相比中、高曝气强度下系统微生物群落发生明显变化,但中曝气强度和高曝气强度下系统微生物群落表现出较高相似性。这表明,不同曝气强度下系统N2O排放受到氮素转化和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适宜曝气强度不仅提高总氮去除率,还可有效控制N2O排放。  相似文献   
808.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反渗透(RO)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实验。原水经MBR系统处理后,COD去除率、ss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89.9%、100%和87.5%。MBR系统处理出水进入反渗透(RO)系统进行处理,硬度去除率和除盐率分别达99.62%和99.64%,同时可进一步除去剩余的COD、色度。系统出水水质满足生产回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809.
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中硬脂酸钙的形成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稳定运行的餐厨垃圾单相厌氧消化体系中,出现白色颗粒状物质,且随着负荷的提高,其数量和粒径不断增加。利用能谱技术分析白色颗粒的元素组成,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和13C核磁共振技术分析白色颗粒中的官能基团。经过研究分析认为,该白色颗粒的主要成分为长链羧酸钙盐,具体为硬脂酸钙。同时,对其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该物质的形成对餐厨垃圾中油脂的去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810.
陈锦凤  帅琴 《环境工程学报》2011,5(12):2835-2838
将纳米MgO、Al2O3和ZnO分别添加于CaCO3中制备出钙基纳米氧化物复合吸附剂,进行了燃煤过程中除砷脱硫的实验研究;对燃煤灰渣进行了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探讨了纳米MgO对CaCO3除砷脱硫的促进机理。结果表明,添加了纳米MgO的复合吸附剂除砷脱硫性能最好,比单一的CaCO3除砷率和脱硫率分别高出了28.73%和37.21%,表现出同时除砷脱硫的良好性能;其促进机理是纳米MgO的加入改变了灰样的微观结构促进了气相间的流动使得灰渣孔隙明显扩大,提高了CaO与As2O3和SO2反应的能力;在除砷的反应中生成了新的物质Ca3Mg2(AsO4)2,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除砷产物的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