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94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224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53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31.
粤港澳大湾区陆源氮污染来源结构与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董斯齐  黄翀 《环境科学》2021,42(11):5384-5393
入海河流携带的陆源总氮污染是海域无机氮的主要来源,粤港澳大湾区(GBA)近岸海域无机氮污染严重,劣四类水质分布广泛,厘清粤港澳大湾区陆域总氮排放规模、来源结构和排海压力,对海域氮污染治理有重要意义.基于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统计和污染普查资料等多源数据,从行政区单元和流域单元估算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的总氮排放规模、来源结构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陆域总氮排放量约33.25万t,居民生活是主要污染源,占55.4%,其次为种植业,占28.18%,养殖业和工业生产的污染贡献相对有限.②总氮排放的区域差异明显,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总氮排放量(23.14万t)显著高于其周边8个城市(10.11万t).③海域污染分布状况与陆源氮污染排放压力强度具有空间一致性,东江流域、西北江三角洲流域和潭江流域污染排放量最大,其岸段承载的排放压力也最大,对应的伶仃洋、珠海金湾海域和黄茅海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432.
基于MODIS时序NDVI主要农作物种植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业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占有重要地位,及时、准确地掌握该地区农作物分布信息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农业政策、指导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时序植被指数能够反映农作物物候特征,帮助识别农作物类型,在农作物种植信息提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论文选取2014年MOD09Q1时序遥感数据集,以黄河三角洲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Harmonic Analysis of NDVI Time-Series(Hants)滤波重构NDVI时序曲线,通过对比待分像元NDVI时序曲线与参考时序曲线的相似性,实现农作物种植信息提取。对分类结果进行面积统计和空间分布精度检验:冬小麦、棉花、玉米的面积提取精度分别达到96.8%、95.5%、85.1%,空间匹配总体精度达86.9%。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能够为该地区农业监测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33.
434.
利用卫星遥感反演数据和多种观测资料,基于形态学-遥感反演的方法,估算我国主要植被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长度(Z0),将其应用于区域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中改进模式默认Z0值,并结合全国气象和污染物观测数据进行改进效果评估,探究Z0改进对模式气象场和化学场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Z0高值主要位于森林类下垫面,可超过1m;农田、草地类下垫面Z0值较小,低于0.5m,其余植被下垫面的Z0值基本介于两者之间.(2)Z0改进后,10m风速(WS10)和地表温度(TSK)的改进效果较好,而2m温度(T2)和相对湿度(RH)的改进效果不明显;从空间分布和不同下垫面结果来看,Z0对TSK主要是增温作用,对WS10是减小作用;就改进比(各要素改进后的模拟值与改进前的模拟值之差比上改进前的模拟值,下同)而言,Z0改进对WS10的影响大于TSK.从对污染物浓度效果评估看,Z0对PM2.5和PM10模拟改进效果较好,对其它污染物(SO2、NO2、O3)的改进效果不明显.(3)对比气象要素和污染物浓度效果评估可知,Z0改进对气象要素的影响大于污染物浓度,其主要是通过影响气象场来间接影响污染物浓度.总的来看,Z0改进影响最大的是气象场的10m风速,考虑其原因在于改进后的Z0普遍高于改进前模式默认Z0值,而Z0是表征地表粗糙度的变量,由于地表粗糙度的增加,增强了对气流的阻碍作用,使得近地层风速减小.  相似文献   
435.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and the promo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 development policies domestically and abroad, electric vehicles have...  相似文献   
436.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In this study, a systematic procedure for establish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iculate matter (PM) and microbial counts in four operating rooms...  相似文献   
437.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Land degrad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that profoundly affects ecosystem services (ESs), which further threaten...  相似文献   
438.
Johnson-Ettinger蒸气入侵模型(J-E模型)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评价蒸气入侵潜在风险的筛选工具,其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蒸气入侵风险的判断。通过对J-E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对其预测结果影响较大的参数依次为土壤毛细管层含水率、空气交换指数、封闭空间的体积以及毛细管层的厚度。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PA)推荐的饱和含水率对毛细管层含水率进行修正,毛细管层厚度采用VG方程描述的水分特征曲线拐点处的毛细管压头进行修正。修正后的J-E模型预测结果与三维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较为吻合,两者的差距不到1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