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0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354篇
安全科学   199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100篇
综合类   905篇
基础理论   147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83篇
社会与环境   86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介绍了多种确定权重的方法,给出了各种分类方法的优缺点,利用粗糙集的不可分辨关系、上下近似、属性约简、属性依赖性等性质,探讨了一种新的赋权法粗糙集赋权法,该模型剔除了冗余的指标,更加客观地评价了指标的重要程度,为系统综合评价中确定指标权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82.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王村为例,介绍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规划和方案设计,提出了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目标,并具体制定了水环境治理规划、生活垃圾治理规划、农业生产废弃物及人畜粪便处理综合利用规划、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划、村容村貌综合整治规划和生态发展规划,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983.
研究了不同Cl-浓度对高浓度氨氮垃圾渗滤液的电化学氧化效率,重点考察了Cl-质量浓度(2 450、5 000、7 000、9 000mg/L)对电解过程中的电解速率、电流效率、氨氮能耗以及三氯甲烷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l-质量浓度为5 000 mg/L时,电解6h,氨氮平均电解速率为7.0 mg/(L·min),COD平均电解速率为4.4mg/(L·min),氨氮的氧化去除要先于COD的氧化去除;随着Cl-浓度增加,电流效率逐渐增加,但Cl-质量浓度大于5 000 mg/L时,电流效率开始减缓,在Cl-质量浓度为5 000 mg/L时,电流效率为45.23%.能耗分析表明,随着Cl-浓度增加,氨氮能耗逐渐降低,在Cl-质量浓度为5 000 mg/L提高到9 000 mg/L时,氨氮能耗从0.09 (kW· h)/g左右降低到0.075 (kW· h)/g.考察不同Cl-浓度下三氯甲烷生成情况表明,随着Cl-浓度增加,三氯甲烷浓度逐渐增加,在Cl-质量浓度为9 000 mg/L时,电解6h后三氯甲烷质量浓度增加至0.722 mg/L,生成速率为2.0μg/(L·min),且三氯甲烷生成速率随着Cl-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84.
灭活面包酵母菌对溶液中铅离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灭活面包酵母菌对溶液中Pb2 的吸附效果和机理,在实验室进行批量实验,通过AAS、SEM/EDS等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室条件下面包酵母菌吸附Pb2 的最佳条件为:pH值4.0~5.5,菌体质量浓度4.0 g/L,初始Pb2 浓度1.0 mmol/L,吸附温度30℃.酵母菌实验最大吸附量为45.07 mg/g,吸附效率为92.45%.不同温度下的动力学分析表明,其吸附过程是一个快速过程,且较低温度时吸附平衡过程迟滞.实验结果很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计算得面包酵母菌在10℃、20℃和30℃时的最大吸附量qmax分别为71.53 mg/g、72.10 mg/g和75.82 mg/g.SEM/EDS分析发现Pb2 被吸附到面包酵母菌表面,与细胞壁上有机物结合后以颗粒物形式附着在细胞表面.并随着溶液中Pb2 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多.研究表明,灭活酵母菌是一种快速高效的Pb2 生物吸附剂.  相似文献   
985.
如何打造、评价和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是现阶段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纵观国内外旅游竞争力和乡村旅游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乡村旅游竞争力研究十分薄弱。以乡村旅游地为对象,提出城市、交通、风景区、资源型乡村旅游地4种不同类型的划分方法,在分析4种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地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依托型和交通依托型较宜适用的层次分析法(AHP)模型,景区依托型和资源依托型则较宜适用的“资源-市场”组合矩阵评价模型,以期为乡村旅游竞争力的打造和提升,为乡村旅游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6.
糖蜜酒精废水两相UASB处理有机物去除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气相色谱研究了糖蜜酒精废水两相UASB处理工艺段中有机物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酸化反应器内,易降解有机物的去除率上为100%,产甲烷段反应器内,因易降解化合物在酸化反应器内大部分被去除,剩下的化合物的在该段反应器内去除率偏小,仅为80%。质谱结果证实,进水中的酚类化合物经两级处理后,被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987.
低碳模式下政府参与国际环境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再次引起了世界对低碳模式的关注,低碳经济的效率与国际环境合作密切相关。政府是国际环境合作的主体。本文通过分析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及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报告与统计资料,指出低碳模式下政府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存在多种形式,如在国内成立专门处理国际环境合作问题的机构、发起全球性环境会议,谈判具体实施细则、与国际组织和环境非政府组织开展合作、签署国际环境条约等。在对各种形式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国际环境合作目前存在参与、执行、核实和签约模式等方面存在缺陷,因此影响了低碳模式的效率。  相似文献   
988.
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开展浅水湖泊洲滩植被健康状态评价,探索导致湖泊洲滩植被结构和功能退化的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构建逐层聚合的指标体系,运用综合健康指数法(EHCI)对鄱阳湖洲滩植被健康状态进行评价;并通过不健康年份湖泊水情与多年平均湖泊水情的对比,揭示对洲滩植物健康状态影响最为显著的湖泊水情。主要结论如下:(1)1989~2010年春季,鄱阳湖洲滩植被处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的年份约占总体的80%,不健康年份约占总体的20%;同时段的秋季,鄱阳湖洲滩植被在健康和亚健康状态的年份约占总体的85%,不健康年份约占总体的15%。1989~2010年,鄱阳湖年均洲滩植被健康状态均在健康与亚健康之间,无不健康年份。鄱阳湖洲滩植被健康状态在年尺度上表现出比单一季节更好的稳定性。(2)涨水期水情是影响鄱阳湖春季洲滩植被健康状态的主要水文要素。1989~2010年春,鄱阳湖洲滩植被不健康年份发生在典型的春旱年份2005年和典型的春涝年份2010年。丰水期水情是影响鄱阳湖秋季洲滩植被健康状态的主要水文要素。1989~2010年秋,鄱阳湖洲滩植被不健康年份出现在典型的丰水期高水情年份1999年和典型的丰水期低水情年份2001年。就鄱阳湖年均水位波动状况而言,其具有比单一季节水位波动更好的稳定性,因此导致鄱阳湖洲滩植被全年的总体健康状态比单一季节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本研究结果对于科学的认识鄱阳湖洲滩植被现状及其变化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鄱阳湖洲滩湿地管理、生态修复及工程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9.
微波催化氧化修复技术处理有机氯污染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催化氧化修复技术处理常州某农药厂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和南通某化工厂有机氯污染场地土壤,考察不同参数条件下实验装置对污染土壤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18kW、微波辐射时间20min、土壤处理量400kg/h、土壤含水率15%、活性炭添加量0.03kg/kg的最佳条件下,实验装置运行稳定,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中氯丹去除率可达70%左右;有机氯污染土壤中邻二氯苯、石油烃总量、1,2-二氯乙烷、苯酚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9.98%、91.29%、98.52%、74.74%。研发的污染土壤微波催化氧化修复技术及实验装置对有机氯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990.
选择2011—2020年浙江省地表水、空气和酸雨监测数据,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从社会经济与环境质量间协调性角度探讨“十二五”及“十三五”浙江省环境质量演变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十四五”期间环境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11—2020年环境质量不断向良好状态发展,通过动态耦合模型得到的耦合度由2011年的34.6°上升到2020年的55.4°,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上升态势。采用灰色预测法和时间序列模型对环境质量进行预测,模拟结果显示,预计到2025年地表水优良率将达到92%,满足功能要求断面比例达到95%,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酸雨率平均为40%。正确认识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变化之间的耦合规律,并对环境质量进行合理预测,能够为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