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9篇
  免费   630篇
  国内免费   1781篇
安全科学   756篇
废物处理   140篇
环保管理   441篇
综合类   3658篇
基础理论   767篇
污染及防治   717篇
评价与监测   302篇
社会与环境   345篇
灾害及防治   204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341篇
  2021年   344篇
  2020年   402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347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333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412篇
  2012年   485篇
  2011年   447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384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346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进水底物浓度对蔗糖废水产酸合成PHA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志强  邓毅  黄龙  温沁雪  郭子瑞 《环境科学》2013,34(6):2295-2301
混合菌群合成生物可降解塑料(PHA)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三段式PHA合成工艺(水解产酸、产PHA菌富集、PHA合成)被广泛应用.在三段式工艺中,产PHA菌的富集非常关键,只有稳定产生PHA菌才能保障PHA合成的产量.针对产PHA菌富集系统容易出现污泥膨胀的问题,本研究考察了进水底物浓度对产PHA菌富集效率及运行稳定性的影响.在560mg·L-1、1 120 mg·L-1、1 680 mg·L-1这3组不同进水底物浓度的对比实验中,证实了COD 1 120 mg·L-1条件下富集反应器能够在较短污泥龄下稳定富集具有较高污泥浓度的高效产PHA菌,且不会发生污泥膨胀.在94 d的富集期后其批次实验最大PHA含量、PHA转化率(COD/COD)及PHA比合成速率能分别达到50%、0.714 5及0.191 2 mg·(mg·h)-1.研究还同时证实细胞内糖原水平高低与其PHA合成能力密切相关,可采用其作为富集效果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2.
邻苯二甲酸酯在黄河沉积物上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了黄河兰州段沉积物对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吸附动力学,以及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正二丙酯(DnPr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在沉积物上共存的等温吸附行为,探讨了助溶剂甲醇、离子强度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DMP在沉积物上的吸附速率先快后慢;DMP、DEP在沉积物上的等温吸附行为符合线性方程,而DnPrP、DBP的吸附等温线以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佳;沉积物对DMP的吸附容量还随着离子强度和溶液中甲醇百分比含量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33.
陈惠雨  刘刚  徐慧  李久海  吴丹 《环境科学》2015,36(3):824-830
为了探讨不同燃烧条件下树叶烟尘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及8种碳组分(OC1~OC4、POC、EC1~EC3)的质量分数及分布,利用自制的燃烧采样装置,对10种绿叶进行了阴、明燃两种条件的燃烧,并用热/光碳分析仪对产生的烟尘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0种绿叶阴燃烟尘中的OC、EC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48.9%和4.5%,焦炭char-EC(定义为EC1-POC)的质量分数均值为4.4%.该条件下绿叶燃烧的烟尘(PM)、OC及EC的排放因子均值分别为102.4、50.0和4.7 g·kg-1,烟尘中OC/EC、OC1/OC2及焦炭和炭灰的比值char-EC/soot-EC(定义为EC1-POC/EC2+EC3)的均值分别为11.5、1.9和48.1.明燃条件下,10种绿叶烟尘中OC、EC及char-EC的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44.9%、10.9%和10.7%,PM、OC及EC的排放因子均值分别为59.2、26.6和6.0 g·kg-1.10种绿叶明燃烟尘中上述三特征比值的均值分别为4.8、1.1和133.0.树叶阴燃烟尘中OC1质量分数及OC1/OC2值均显著高于明燃,而明燃烟尘中的char-EC质量分数及char-EC/soot-EC显著大于阴燃.树叶烟尘中OC、EC的组成在不同树种及燃烧条件间均体现出一些差异,同时也明显区别于其他生物质烟尘.  相似文献   
34.
在构建包含煤矿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安全博弈关系模型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煤矿企业之间的博弈及其利益的得失,进而分析危机和矿难形成的原因和机理。研究表明:地方政府与煤矿企业之间具有共同的利益,联盟动力很强,二者的联盟是煤矿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打破地方政府与煤矿企业之间联盟的根本是降低二者选择联盟策略的收益,压缩其博弈空间。  相似文献   
35.
苯噻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刘振宇  郭会琴  何欢  杨绍贵  孙成 《环境科学》2009,30(6):1756-1761
采用批量平衡实验方法,研究了除草剂苯噻草胺在5种不同性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行为,并探讨了土壤有机质及溶液pH值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线性方程与Freundlich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苯噻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等温线.计算得到苯噻草胺在5种土壤中的碳标化分配系数Koc在849.5~1?818.8 L·kg-1之间,说明土壤对苯噻草胺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苯噻草胺在土壤中的分配系数Kd、Freundlich常数Kf以及Kf(1/n)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过氧化氢去除有机质后,土壤对苯噻草胺的吸附大大降低,说明土壤有机质是影响苯噻草胺在土壤中吸附的主要因素.对于同种土壤而言,苯噻草胺的吸附量随pH值的增大而减小.解吸实验表明,苯噻草胺在土壤中的解吸过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推测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36.
冬季浮萍放养体系对养猪场废水的处理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经筛选得到的本地优势浮萍为供试材料,以经稀释的养猪场废水为供试污水,考察了模拟冬季气象条件下浮萍单种体系和浮萍-水花生、浮萍-水葫芦混养体系对污水氮、磷的净化效果及植物生长情况,并与年平均气象条件下的相关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年平均气象条件下的试验结果,冬季气候条件下三种体系对供试废水COD、NH4+-N和TP的去除速率和总去除率均有所下降,最大降幅均出现在浮萍单种体系,而混养体系表现较为稳定,尤其是浮萍-水花生混养体系,其对上述污染物的总去除率均维持在80%左右。浮萍混养体系对废水污染物的去除受冬季气候影响较小,利用其处理废水可克服冬季气候对浮萍单种体系污水处理系统的不良影响,通过合理的工艺组合,可实现浮萍污水处理系统全年气候下的连续运行和对污水氮、磷的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37.
通过电感的高频特性及其对共模插入损耗的影响分析,采用遗传算法和Ngspice仿真库设计出电感的选择方案,最后通过电路仿真和实验同时验证方案的有效性。该方案避免了对EMI滤波器高频段的复杂建模,降低了电感选择的难度,对电感元件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8.
颤蚓在活性污泥中的生长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诸晖  魏源送  刘俊新 《环境科学》2008,29(5):1342-1347
以颤蚓为研究对象,活性污泥为底物,通过批量培养实验,考察了颤蚓在20℃和25℃2个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状况.在16周的培养过程中,颤蚓在活性污泥中的生长较好地符合Logistic曲线;25℃更适于颤蚓生长,颤蚓个体在25℃下体重和体长的增长速率分别是0.0470mg·(条·d)-1和0.1936mm·(条·d)-1.同时,颤蚓在25℃下的体重-体长关系式为W=0.008 L2.028 (R2=0.8685),符合颤蚓科蠕虫体重-体长关系式的一般规律.与其它底物相比,以活性污泥为底物时的颤蚓生长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9.
脱氮-混凝气浮-UASB-接触氧化法处理垃圾填埋渗滤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脱氮—混凝气浮—UASB—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高氨氮、高浊度的垃圾渗滤液,使处理后出水的各项指标完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新扩改标准。对废水处理系统的工艺作了简单介绍,并对系统的调试、运行过程进行了技术总结。  相似文献   
40.
农药对农田蜘蛛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药对农田蜘蛛的生态效应是进行农田害虫综合防治的生态学基础.本文综述了农田蜘蛛接触和吸收农药的主要途径、农药对蜘蛛的生态效应、蜘蛛对农药的抗性以及农药对蜘蛛的致死效应等研究现状.关于农药对农田蜘蛛亚致死效应的研究,特别是分子、生化、生理、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国内外报道不多,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参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