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6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75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为探究锦州湾海域围填海的空间开发及利用程度,选取了1995~2015年间的5期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作为基础数据,对该区域围填海的空间利用结构、利用水平、动态度及质心转移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锦州湾海域空间开发利用活动类型多样,但结构规模不均衡,总围填海面积由1995年的2756.93 hm2增加到2015年的7234.70 hm2,以中部海域港口用海增加面积最大,南部海域围填未开发用海次之。(2)在空间利用水平方面,中部海域人工岸线比例最高,北部海域变化不大,南部海域在2010年以后增长较快;用海类型多样性指数方面,中部海域在2005年前较高,用海类型较合理,2010年及以后不断下降,北部海域波动较小,南部海域呈缓慢上升趋势。(3)围填海利用的动态度方面,北部海域港口用海动态度最高,达到5%;中部海域,围填养殖用海动态度变化最大,为7.54%;南部海域围填未开发利用动态度为5.94%。(4)围填海的空间质心转移方面,1995~2015年间围填海质心不断向东南方向移动,说明锦州湾海域的围填海开发逐渐向东南迁移。  相似文献   
212.
玉溪市中心城区TSP源解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因子分析法鉴别了玉溪市中心城区TSP的5种主要污染源,并估算了这5种污染源的贡献率分别为水泥/石灰石源占52.32%、土壤源占22.74%、道路交通源占12.06%、钢铁源占7.45%、燃煤及垃圾燃烧源占3.51%。  相似文献   
213.
晋江流域表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网格法(12km×12km)采集晋江流域42个表层土壤代表性样品,并用GC-ECD内标法对土壤中的滴滴涕(DDTs)和六六六(HCHs)进行分析,揭示了研究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水平、空间分布及来源.结果表明,晋江流域土壤中HCHs及DDTs的异构体或衍生物的检出率在81.0%~100%之间.OCPs、...  相似文献   
214.
COD是最常用的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COD指标由于测量方便,费用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已成为我国水质监测中必测的一项指标。但在水质成分复杂,水中无机还原性污染物、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高时,用COD指标来表征有机污染程度会出现很大的偏差。并且由于COD的标准测定方法易受干扰,使得COD的测定值与理论值相差较大。文章综合分析COD指标应用的局限性及其测定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215.
微曝气垂直流湿地污染物去除动力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继征  柯凡  李文朝 《环境科学》2010,31(11):2633-2638
通过对自主研发的微曝气垂直流湿地系统长期运行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在参考填充塔模型基础上,利用质量衡算方程建立了微曝气垂直流湿地污染物去除动力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湿地在气水比分别为0.5:1、1:1、2:1和3:1时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和去除动力学常数k值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处理水质稳定、水量恒定的情况下,微曝气垂直流湿地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过程动力学常数k值均随工艺参数气水比的增大而增大,即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随气水比的增大而增强;各水质指标的反应动力学常数变化曲线形状有所不同,动力学常数与气水比的关系主要有线性关系和对数关系.综合各个水质指标的曲线形式与变化规律可以得到微曝气垂直流湿地的最佳气水比设计值为2:1,对应BOD5和NH4+-N的k值分别为3.8d-1和4.1d-1.  相似文献   
216.
以COD为控制目标,通过对10组焦化废水处理菌组的单独和混合实验,筛选出1组优势混合菌组,该菌组处理焦化废水72 h,COD从750 mg/L降到96 mg/L,去除率达到87.2%,可使焦化废水深度处理达标排放。对该优势混合菌组降解焦化废水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PH、溶解氧及碳氮比对优势混合菌降解焦化废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7.
一株耐盐原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株新分离到的耐盐原油降解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并对其生长特性和降解特性做了初步研究,确定了该菌株降解原油的最适条件为:原油的质量浓度为0.5 g/L、NaCl的质量浓度为30 g/L、pH值为8、温度30℃、摇床转速140 r/min、接种量为3%.在最适条件下,经过5 d的培养,原油的降解率为68%.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治理海洋石油污染的应用前景较大.  相似文献   
218.
为了探索利用微生物控制正在爆发水华的富营养化城市内湖的效果,试验利用光合细菌(Rhodop seudomonas palustris)、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2种微生物菌剂,采用直接投放的方式,治理武汉市重度富营养化湖泊四美塘湖(西),治理时间从2008年8月1日持续到2008年9月27日,治理结束后,湖水水质从劣Ⅴ类提高到Ⅴ类,高锰酸钾盐指数除去率达52.78%,TN除去率达49.26%,TP除去率达73.02%,氨氮除去率达16.18%,Chl-a含量降低了46.70%。治理进行1个月后,湖水的感官效果大幅提高,藻类水华完全消失,透明度提高,不良气味消失。在投菌结束后的3个月内,湖水水质仍然保持良好,没有出现反弹。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治理富营养化湖泊,控制水华的爆发,是一种经济、快速、无二次污染的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方法,如将其与其他的治理技术相结合将会使其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19.
通过对小东江近3a的常规水质监测与分析发现,小东江水质呈逐年好转趋势;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13a来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小东江水体污染从石油化工型逐渐向社会生活型转变。  相似文献   
220.
为掌握流沙湾养殖区贝类毒素的特征情况,作者进行了贝类和浮游植物样品采集。小白鼠生物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结果表明:(1)PSP毒素在各季节均有出现,但含量值较低,且染毒的生物品种不多。春季样品中的毒素成分较多,有6种,属低毒性值和中等毒性值成分,但其总毒性值相对较高;而在冬季样品中,春季出现的各毒素成分均未被检出,取而代之的是两种新的中高毒性值的毒素成分,但其总毒性值低于春季。污染的主要贝类品种是牡蛎。(2)DSP毒素的含量值较高,季节性和染毒的生物品种均较为普遍。但OA成分未检出。(3)在贝类消费方面,PSP和DSP毒素一年四季均应予以关注,但PSP更应注意春季,而DSP应多注意秋季。在该海域,应重点注意的是DSP毒素的危害。(4)该海域存在能产生DSP毒素的具尾鳍藻Dinophysis cau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