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2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751篇
安全科学   226篇
废物处理   116篇
环保管理   204篇
综合类   1368篇
基础理论   367篇
污染及防治   598篇
评价与监测   131篇
社会与环境   135篇
灾害及防治   8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21.
湖泊暴雨径流水质模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暴雨径流污染物浓度变化特点,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暴雨期间污染源各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处理,对湖底糙率采用自动调整处理,建立了湖泊暴雨径流水质模型.对滇池湖泊某次暴雨过程的总磷和总氮进行了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应用于滇池湖泊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522.
污泥含炭吸附剂对Cu^2+的吸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采用ZnCl2化学活化法制备的污泥含炭吸附刺去除水溶液中Cu^2+的效果,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和Cu^2+浓度等对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污泥含炭吸附剂对Cu^2+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平衡时间约为1h;pH值是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实际应用中一般控制在pH=5.0;Cu^2+的浓度不宜过高,为了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实际应用中吸附剂用量一般不能低于2g/100mL溶液。  相似文献   
523.
调理剂对污泥中石油降解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调理剂及不同量调理剂对污泥中石油生物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调理剂可以显著地提高石油生物降解速率;几种调理剂之间比较,以木为最好,蛭石次之,稻草再次之。添加6%的调理剂,在室温下培养120d,污泥中石油残留量减少了近70%。  相似文献   
524.
方言  曹芳  范美益  章炎麟 《环境科学》2020,41(3):1025-1035
本研究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以及2018年6~8月在嵊泗岛屿共采集70个大气总悬浮颗粒(TSP)样品,利用离子色谱法分析TSP样品中水溶性离子(主要包括:Na~+、 K~+、 NH~+_4、 Mg~(2+)、 Ca~(2+)、 Cl~-、 SO_4~(2-)、 NO~-_3和MSA)的质量浓度,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离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东海背景站水溶性离子组分的化学特征、季节差异以及主要来源.结果显示,观测期间TSP和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质量浓度均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冬季和夏季的总水溶性离子(TWSIIs)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6.5±16.3)μg·m~(-3)和(8.8±3.8)μg·m~(-3).二次离子(NO~-_3、 SO_4~(2-)与NH~+_4)是TSP中最主要的离子组分,在冬、夏两季分别占TWSIIs的86.2%和74.9%.非海盐硫酸盐(nss-SO_4~(2-))主要来自人为排放,夏季生源硫酸盐对nss-SO_4~(2-)的贡献为28.1%,冬季贡献率为5.9%.另外,研究站点受季节气温变化、长距离传输以及夏季生物源的影响,导致冬季NO~-_3质量浓度最高,夏季SO_4~(2-)质量浓度最高.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东海地区气溶胶化学组分在夏季主要受到海洋源的影响较大,冬季则主要受到人为排放源的输入影响.冬季Cl~-由于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氯富集,富集因子的平均值为38.5%.  相似文献   
525.
北京市大气细粒子的来源分析   总被引:78,自引:12,他引:78  
细粒子(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污染是许多城市重要的大气环境问题.从1999年至2000年对北京市细粒子展开了4次采样和化学分析,有效采样天数为40d.利用正定矩阵分解(PMF)方法对细粒子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化学成分包括EC(元素碳)、有机物、SO42-、F-、Cl-、Fe、Ca、K、Mg、Al、Na、Zn、Mn、Ti、Pb、Ba和P等17种.发现主要来源有6类:地面扬尘、建筑源、生物质燃烧、二次源、机动车排放和燃煤.  相似文献   
526.
污水收集与处理效能直接影响合流制排水体制下的水安全和水环境,是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解析评估的重要内容.以迁安市为例,建立覆盖"污染源—管网关键节点—污水处理厂"的监测网络,基于同步水量、水质监测结果,定量解析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系数和污水处理系统收集与处理效能,并定位问题管段具体位置和主要问题.结果表明:①合流制小区CODCr、NH3-N排放系数分别为43. 4、13. 3 g(人·d),分流制小区CODCr、NH3-N排放系数略高,分别为53. 1、14. 5 g(人·d).②受地下水、河水入渗的双重影响,生活污水从进入市政管网后污染物质量浓度大幅下降,保守估计下入渗率约为32. 5%,合流制管网截污干管至污水处理厂地下水、河水入渗量达到了14 471 m3d,分流制干管至污水处理厂地下水入渗量约为19 777 m3d.③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指标均远小于设计进水水质,还存在C源不足、一部分比例的污水可生化性较差的特征,进水BOD5TN〔ρ(BOD5)ρ(TN)〕变化范围为0. 47~4. 32,平均值仅为1. 68.研究显示,地下水河水入渗严重降低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建议海绵城市建设中重视对于污水收集处理效能的摸底评估,并从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和管网缺陷修复上大力整改.  相似文献   
527.
生物强化和生物刺激对土壤中PAHs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生物强化(农田土中添加PAHs污染土或污泥)和生物刺激(PAHs污染土中添加(NH4)2HPO4)2种措施,研究了土壤中13种PAHs的降解及CO2的释放量.结果显示,农田土壤中的微生物对2~5环的PAHs都有较强的降解能力,添加污染土显著增强了对5环PAHs的降解,表明污染土中的微生物对高环PAHs的降解能力更强;添加污泥对促进PAHs降解的作用不明显,可能是好氧培养条件不适合厌氧菌的生长.添加N、P营养盐可显著提高污染土中3~4环PAHs的降解,但5环PAHs在添加和未添加N、P中的降解率始终较低,均小于10%.CO2的释放呈现先增加再降低,再略微增加直至平稳的过程,且与PAHs的降解高度响应,说明PAHs的降解与微生物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28.
夏季持续高温天气对北京市大气细粒子(PM2.5)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在1999-06-23北京市出现长达13d的持续高温期间对细粒子(PM2.5)质量浓度进行了观测.数据表明,持续高温期间细粒子质量浓度比非高温期间要高出2~3倍.但是通过对持续高温期间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还是很利于污染物扩散.进一步分析同步监测的O3浓度、颗粒物中SO42-的粒径范围及其含量等数据,发现夏季持续高温期间活跃的光化学反应应该是北京市细粒子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29.
六都寨水库夏季富营养化状况与浮游植物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都寨水库是湖南省邵阳市重要的备用水源地,本文在2012年夏季对六都寨水库水体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评价水库富营养化状况.结果显示六都寨水库氮、磷浓度较高,TN和TP平均值分别为0.88和0.04 mg·L-1,部分点位超过Ⅲ类水标准.调查期间库区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变化范围为3.68×106~5.84×106cells·L-1,水库中心区域以绿藻为主,靠近坝首处则以蓝藻为主.各点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介于2.19~3.17之间,Chl.a浓度范围为3.64~20.24μg·L-1,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为38.51~48.11,六都寨水库水体已处于中营养状态.要从根本上控制六都寨水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防范蓝藻水华风险,需通过长期科学监控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530.
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的环境效应及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水鱼类网箱养殖是世界主要渔业国家(如挪威、日本等)广泛开展的一种高密度、集约化的养鱼方式,这种养殖方式在给广大从业者带来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开展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IMTA)是缓解这一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鱼类养殖过程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氮、磷等物质,由无机提取单元(大型藻类)来吸收,粪便和残饵等微小颗粒则成为有机提取单元(滤食性贝类)的饵料,较大的颗粒物质沉到海底后,可以为腐食性单元(海参等)提供食物,通过这种养殖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内营养物质的高效利用,在减轻养殖对环境压力的同时,使系统具有较高的容纳量和食物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