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5篇
  免费   934篇
  国内免费   2070篇
安全科学   874篇
废物处理   142篇
环保管理   462篇
综合类   4633篇
基础理论   863篇
污染及防治   470篇
评价与监测   311篇
社会与环境   353篇
灾害及防治   261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391篇
  2021年   433篇
  2020年   531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317篇
  2017年   338篇
  2016年   320篇
  2015年   365篇
  2014年   390篇
  2013年   442篇
  2012年   517篇
  2011年   462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417篇
  2008年   394篇
  2007年   375篇
  2006年   373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521.
本文概述了在当前面临地震队伍结构调整和人员分流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追踪地震研究的世界先进水平,筛选和确定地震科研的前沿课题,为制定地震工作的深化改革政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30年地震预报实践的反思,提出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22.
闵骞 《灾害学》1994,9(2):44-49
1993年江西省发生了较严重的洪涝灾害。本文阐述了灾情,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造成洪涝灾害的原因;并对今后如何搞好江西省洪涝灾害减灾,提出若干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523.
事故致因的突变模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众多论述伤亡事故致因的理论中,都没有解释为何系统元素的连续变化引起系统状态的突变(事故),以及人、物因素在这种突变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引入突变理论这一数学工具,指出系统内某些元素的连续变化导致系统状态的突然改变,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建立事故致因突变模型,提出了提高系统安全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524.
绵阳市大气降水pH值时空分布及酸雨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菁  黄建  文燕  李谦 《四川环境》2002,21(2):72-75
通过对绵阳市9个测点1998-1999年大气降水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并结合历史数据,对大气降水pH值的时空分布及酸雨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绵阳市大气降水酸化严重,除主要受本地区大气污染影响外,还受大气中、长距离输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5.
基于多Agent技术的交通事故救援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着重介绍了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Agent技术的概念与原理 ,以及多Agent组的概念和分类 ;提出了基于多Agent技术的交通事故救援系统的流程框架 ;论述了该系统每一个Agent成员所能够完成的主要功能 ;通过该系统的实现 ,可以提高交通事故的及时报警与快速解决的效率 ,实行更加有效的交通流量合理分配 ;在利用既有交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增强了出行者的出行便利。笔者认为 ,随着Agent技术和网络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 ,基于Agent的应用研究必将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6.
中原输气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Windows环境下,以Maplnfo(GIS)软件为主要支持工具,结合VisualBasic为中原输气公司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既可用于平时企业管理,也可用于抗震救灾,是企业管理极为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527.
To study respiratory health effects of long-term exposure to ambient air pollutant mixture, we observed 7058 school children 5-16 years of age living in the four Chinese cities of Lanzhou, Chongqing, Wuhan, and Guangzhou. These children were enrolled from elementary schools located in eight districts, one urban district and one suburban district in each of the above cities. Ambient levels of PM(2.5), PM(10-2.5),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 (TSP), SO(2), and NO(x) were measured in these districts from 1993 to 1996. Based on a cluster analysis of arithmetic mean concentrations of PM(2.5), PM(10-2.5), (TSP-PM(10)), SO(2), and NO(x), we classified these children into four ordinal categories of exposure to ambient air pollutant mixtures. We tested for exposure-response relationships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controlling for relevant covariates. We observed monotonic, positive relationships of exposure to the pollutant mixture with prevalence rates of cough with phlegm and wheeze. Other outcomes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exposure in a monotonic exposure-response pattern. Even so, odds ratios for cough, phlegm, bronchitis, and asthma in the higher exposure district clusters were all higher than in the lowest exposure district cluster. We found evidence that exposure to the pollutant mixtures had adverse effects on children living in the four Chinese cities.  相似文献   
528.
北京沙尘天气与源地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介绍了影响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的沙尘源地,沙尘暴发生的条件和传输路径,分析了沙尘暴源地的气候要素特征及其对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的影响,说明了北京沙尘天气发生和加剧的原因,影响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的境外源地主要位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以及蒙古国境内,境内源地主要位于内蒙古和新疆,以及甘肃和青海的部分地区,沙尘天气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沙源,大风,气流辐合(垂直对流),有沙源不一定起沙,但无沙源一定不起沙,沙尘暴源地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水,影响北京的沙尘传输路径,最主要的有两条,即西路传输和北路传输,北京沙尘天气与沙尘暴源地的春季降水比较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沙尘暴和浮尘天气发生次数与沙尘源区春季大气降水量有比较显的负相关关系,北京扬沙天气的发生与沙源区冬春季降水量相关关系不显,说明北京扬沙天气起因与源区降水没有明显的关系,北京扬沙天气主要受本地的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9.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资源与环境预测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不同水域、不同环境因子之间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复杂关系进行学习训练并预测检验。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模拟和预测方面 优于传统的统计回归模型,在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应用是可行的。具有较强的模拟预测能力。与传统的回归模型相比,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不要求监测数据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就可用后的网络模型对其进行预报,燕且预测相对误差均比回归模型预测相对误差要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两个实例的应用  相似文献   
530.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1978—2004年成都市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动态变化过程。研究表明:①成都市的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土地资源,为成都市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相对经济承载力富余,但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超载;③协调经济与资源的关系、控制人口增长、保持经济适度增长是实行成都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