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7篇 |
免费 | 225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5篇 |
废物处理 | 55篇 |
环保管理 | 151篇 |
综合类 | 418篇 |
基础理论 | 214篇 |
污染及防治 | 216篇 |
评价与监测 | 49篇 |
社会与环境 | 41篇 |
灾害及防治 | 3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55篇 |
2015年 | 57篇 |
2014年 | 53篇 |
2013年 | 94篇 |
2012年 | 67篇 |
2011年 | 80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55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50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7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4年 | 4篇 |
1973年 | 5篇 |
197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臭氧氧化法制备晶体乙醛酸的清洁生产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水为溶剂,用臭氧氧化法制备晶体乙醛酸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8h,反应温度30℃,顺丁烯二酸质量分数30%。减压蒸馏出的甲酸水溶液可循环利用。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晶体乙醛酸中乙醛酸的质量分数为97.2%~97.7%,达到了市售工业乙醛酸的要求。晶体乙醛酸的收率为95.5%-96.1%,熔点为51~53℃,用红外光谱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的结果表明,晶体乙醛酸的红外谱图与乙醛酸标准谱图基本吻合。该工艺过程无三废污染,可实现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712.
随着工业生产活动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重金属作为一类持久性的污染物,能够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与其他污染物相互作用从而对生物体造成影响。目前,单一重金属的毒理效应及致毒机理已开展系统研究,但多种重金属复合暴露的毒性效应及分子研究仍较为匮乏。本文归纳了近年来重金属复合暴露对不同生物模型的毒性作用,发现复合重金属引起的毒理效应与复合重金属种类、数量、浓度、暴露时间和受试模型有关,阐释了复合暴露通过改变重金属在生物体内吸收、累积以及与生物大分子作用影响其毒性效应的分子机制。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未来的重金属复合毒性研究应更加注重环境相关性,引入新的检测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方法,进一步深入挖掘重金属复合致毒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713.
街尘是引起城镇面源污染分布最为广泛、最重要的污染物载体.以城乡环境梯度为出发点,以北京地区的中心城区-城中村-郊区区县-乡镇-农村村庄的街尘为研究对象,并对街尘的粒径进行分级,分析城乡环境梯度下街尘的单位面积质量、粒径组成的分异规律和街尘的重金属含量及赋存形态,揭示城乡环境梯度对街尘及其负载的中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和街尘中重金属污染的粒径效应,以期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街尘的源头控制和分层次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街尘中Cr、Cu、Ni、Pb、Zn这5种重金属浓度以中心城区最高,农村村庄最低,单位面积街尘量则相反.街尘中Ni、Pb、Zn的弱酸可提取态比例较高(19.1%、11.1%、34.8%),Cr和Cu则相对较低(3.7%、2.1%).粒径<105μm街尘对重金属总量的贡献率(32.4%~62.4%)要大于其所占总质量比例(22.9%~49.6%).对重金属污染在不同城乡环境梯度可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中心城区和郊区区县可加强细粒径冲刷的关注,而农村村庄和城中村则需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与改善道路清扫方式和频率. 相似文献
714.
实验考察了直接回用未脱水的给水厂污泥(undewatered water treatment sludge, UWTS)做絮凝剂进行畜禽养殖废水预处理的可行性.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投加量和pH的增加,出水悬浮物浓度(suspended solid,SS)、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的去除率不断增加;随着快速搅拌速度的提高,UWTS的絮凝效果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随着沉淀时间的延长,出水中SS、COD和TP的去除率起初逐渐增大,但15 min后去除率变化不明显.进一步的正交实验分析结果表明,UWTS回用做絮凝剂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投加量2 800 mg/L,快速搅拌速度300 r/min,沉淀时间15 min,此时对应的SS、COD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74.8%、54.6%和60.5%.最佳反应条件下的粒径分析结果表明,UWTS的投加使得粒径范围在40~180 μm的颗粒物得到了去除.尽管与商品化絮凝剂相比,UWTS的絮凝效果略差,但是,利用其预处理畜禽养殖废水具有成本优势,因而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15.
企业安全氛围因子结构和要素组合关系测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和分析了国外企业安全氛围测评研究进展,进一步明确安全氛围的概念、内容和研究重点;在参阅文献基础上,设计和开发出适用于国内企业安全氛围量化测评的调查问卷.选择商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以多元统计为理论分析工具,开展实证研究工作;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和选择了商业企业安全氛围的安全需求、安全认识、安全参与、安全地位、安全实施5因子结构及14个关键要素,针对其因子结构和要素组合关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借助于雷达图形法对研究目标的安全现状给予量化评估,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可为以后的安全氛围诊断模式探究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716.
用糖蜜废水取代葡萄糖作为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和能源培养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PS-25。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该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糖蜜废水COD浓度5 000 mg/L、培养基初始pH值6.5、接种量5%(体积比)、温度30℃、培养时间为72 h、摇床转速160 r/min,在此条件下,PS-25所产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达96.75%,并且对多种废水都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对废水中浊度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在90%和80%以上,COD去除率在73.60%~91.10%。研究表明,用糖蜜废水培养PS-25生产微生物絮凝剂处理废水是完全可行的,从而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717.
基于SEM的企业安全氛围诊断与测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回顾和总结国外安全氛围诊断与测评的典型结构方程模型(SEM).提出安全氛围需求-认知-参与模型及5因子结构,采用LISREL8.53软件对模型中的安全需求、安全认识、安全参与、安全地位、安全实施各因子及要素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安全需求、安全认识、安全参与因子与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对生产经营中的安全态度具有正效应;安全地位和安全实施因子,能反映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718.
719.
720.
湿地是汞的重要富集场所,其还原性底质会促进气态单质汞的产生.湿地植物已进化出一系列适应淹水环境的生态特征,其中发达的通气组织可以从大气向根部输送氧气满足根系的呼吸作用.以水稻这一典型的湿地植物为例,研究其根系及通气组织是否也能成为根际气态汞向大气运输的通道,并探究其过程和影响因素.通过设计密闭分室培养装置将水稻根部与地上部分隔开,对水稻根部进行汞蒸气暴露,并通过气体吸收剂吸收由叶片挥发出的气态汞.结果表明,水稻可以从根系吸收气态单质汞并向地上组织迁移,其中根系的汞含量与水稻根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并呈二次拟合(R=0.8309,P0.01);而水稻地上部汞迁移量与水稻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呈线性正相关(R=0.896,P0.01;R=0.871,P0.01).由根系吸收的汞最终可通过水稻叶片挥发进入大气,叶片汞的挥发量随着叶片面积的增加呈线性增加(R=0.897,P0.01),单位叶面积汞挥发量与水稻蒸腾作用强度呈线性显著正相关(R=0.73,P0.01).证明了水稻根系不仅能吸收气态单质汞,并且能将汞从根部转运到地上部,再通过叶片的气孔释放到空气中.为进一步揭示湿地生态系统中汞的迁移及调控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